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寶劍了解一下?

大寶劍了解一下?

(楚劍。攝於湖南省博物館)

上周寫漢宣帝和原配妻子「故劍情深」,幫忙配圖的吳同學欣然找來各路大寶劍圖,筆者權衡之下只選了年代相符的西漢短劍。為了其他落選圖能夠出鏡,決定本期就來寫大寶劍。

那麼,無論是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的你,還是大寶劍掛嘴邊猥瑣油膩的你,對於大寶劍,你了解多少呢?

(越王勾踐劍。攝於湖北省博物館)

當年《包青天》風靡的時候,我讀過《三俠五義》系列原著,這套書里的俠客們經常攜帶寶刀寶劍行走江湖。他們有個日常橋段:一、二、三兵器對砍,誰的寶劍老誰就贏了。

當時不覺得,現在想想發現這個情節很好笑,原因如下。

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的寶劍們,大約分三撥,分別是:歐冶子作品集(五把)、幹將莫邪作品集(雌雄一對)、以及歐冶子幹將作品合集(三把)。傳說中與它們相關的君王,包括楚昭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幾位,因此製造它們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末期。

(越王勾踐劍。攝於湖北省博物館)

考古界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什麼材質?青銅對吧。

春秋末期是青銅劍鑄造水平登峰造極的時期,鐵劍也開始出現,因此寶劍的傳說多出於此時。但後世製作精良的鐵劍鋼劍,單憑先進的材質,應該就可以輕鬆秒殺這些青銅傢伙和早期的鐵傢伙。

(楚劍,中間那把是鐵的,鐵易生鏽的特性決定年代久了它就這揍性。攝於湖南省博物館)

這樣一看,就明白俠客們的對砍規則有多愚蠢了。小說家言揭過去,咱們挨個看看上述的著名大寶劍們吧。

東漢文獻《越絕書》記載,歐冶子鑄劍五把,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巨闕、魚腸,三大兩小。因為明確寫了使用錫和銅,所以這五把都是青銅劍無疑。

書中相劍師薛燭對純鈞進行了無情的吹捧,「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據說是給兩個縣長都不換(我估計縣長們也不換)。

雖說純鈞的牛皮吹上了天,但這五把里真正幹了大事的,卻是小師弟魚腸:業餘廚子專諸把它藏在松鼠桂魚里,搞了一次轟動全國的刺殺行動。它和他的故事咱們以後會另篇介紹。

(短劍長這樣。吳同學攝於陝西省博物館)

(或者長這樣。吳同學攝於蘇州博物館)

至於另外老幾位兄台,就只能在文藝作品裡看見了。

《三俠五義》里展昭家傳佩劍是巨闕,和丁月華結婚時兩人交換佩劍作為信物。於是巨闕留在丁小姐這,展南俠帶上湛盧行走江湖。到了《說岳全傳》,湛盧不知怎麼傳到岳飛手裡,又成了岳武穆的佩劍。

大寶劍界的大V,除了歐冶子大師,就要數幹將莫邪夫妻了。他倆和歐冶子之間的關係很亂,各種文獻記載俱不相同。

有說歐冶子和幹將是師兄弟;

有說歐冶子是莫邪她爹;

還有說歐冶子是幹將師父。

反正甭管什麼關係吧,和歐冶子大師就露個臉的低調不同,幹將莫邪在各種傳說里,戲份那可是足足的。

東漢文獻《吳越春秋》記載了他倆為吳王闔閭造劍的過程。開頭很不順利:燒柴火的冶煉爐,無法熔化鐵礦石,這可怎麼辦?

(闔閭他兒子吳王夫差劍,也還是青銅的。河南博物院藏,攝於常州博物館「中華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瑰寶展」)

幹將說,我師父以前遇到過,師父師娘倆人跳了爐子,劍就成了。莫邪說你484傻,你都跳了爐子,劍成不成跟你還有毛線關係?咱們還是搞點靠譜的技術革新吧。

莫邪剪了頭髮和指甲扔進爐子里,礦石熔化了。

我和吳同學討論這個跳爐子的問題,吳同學說課上老師講,跳爐子是有科學道理的:人體這麼一燒,寶劍融入了人體內的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加各項屬性。

當年我泡在棍壇,曾經看過科普貼說美國大牌ASP用的4140鋼如何牛掰,各種鉬啊錳啊之類的金屬原料配比如何保密,因此我也承認微量元素可以增加寶劍屬性。

但這和幹將他們遇到的分明是兩個問題。

因為沒有煤炭作為燃料,幹將主要的技術難點是爐溫不夠。如果說人整個跳進爐子里,沒準因為脂肪的燃燒能提高溫度,但是僅僅剪點頭髮指甲,我看解決不了問題。

當然人家是傳說,咱就不摳科學依據了。總之劍做成了,一雄一雌,就用夫妻倆的名字命名為幹將、莫邪。今日浙江德清的莫干山,傳說就是幹將莫邪造劍的地方。

(風景秀麗的莫干山。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老婆的話能救命,並且老婆的名字放前面。

上面這段我沒用「鑄劍」這個詞。因為文中寫明幹將莫邪是鐵劍,相較於青銅劍用鑄造,鐵的加工工藝則主要為鍛打。

除了工人夫婦搞技術革新到深夜的版本,他們一家還有個悲情版。這版故事載於晉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夫妻倆為楚王造劍,三年劍成。幹將只獻上雌劍,楚王大怒殺了幹將。已有身孕的莫邪生下遺腹子,名叫赤,就是我們熟知的「眉間尺」。

赤長大了拿出雄劍,可報仇無門,只能在路邊哭唧唧。路上走來個客人,問他哭什麼呀?赤說我要找楚王報仇。客人說,你把劍和自己的人頭都給我,我替你報仇。

赤就自刎了。客人拿著寶劍和人頭獻給楚王,趁機把楚王頭砍了,自己也自刎而死,三個人頭一起在鍋里煮的稀爛。

(古越人銅兵器。攝於常州博物館)

整個故事由悲傷而離奇。可要我評價的話,只有四個字:三觀崩塌。

以我們碼農舉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碼農在公司工作時間敲出來的代碼,知識產權並不屬於他自己,而屬於出錢雇他寫這些代碼的公司。

同樣的,楚王出錢出資源雇幹將為自己造劍,顯然所有工作成果歸屬於楚王。幹將三年造成,工作進度有沒有Delay咱不討論,可你眯了一把劍算咋回事?這分明是侵吞僱主財產啊,殺你還冤?楚王死的才叫冤呢。

當然您如果搬出今年誕辰二百周年的馬師爺,說這是工人反抗資本家剝削剩餘價值,那我支持全世界鑄劍師聯合起來!

(青銅鈹,一種劍與矛結合的長兵器。)

回到《越絕書》和歐冶子大師。除了魚腸那哥五個,歐冶子還有另一套作品,是和幹將合作完成的,它們是:龍淵、太阿、工布。

這是三把鐵劍。應該說,這套作品比上述那些更牛掰。你問為什麼?因為人家見於正史。

《晉書·張華傳》記載,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吳地分野有紫氣。當時孫吳已被滅國,怎麼還有紫氣呢?張華很納悶,就找專家雷煥諮詢。

雷專家業務水平很高,不但看出紫氣是寶劍的劍氣,而且連東西在豫章郡豐城縣都看明白了。張華一聽很激動,那咱找去吧。張華是大權臣,當即就把雷煥派到豐城當縣長去了(怎麼老跟縣長過不去)。

雷煥到任以後馬上組織人把縣監獄刨了,挖下去十幾米,發現一個石匣。匣中有兩把劍,石匣上刻了劍的名字:龍泉、太阿。當晚空中的紫氣就沒了,就這麼靈。

(另一把吳王夫差劍,假裝龍淵就長這樣。攝於蘇州博物館)

解釋一下,《越絕書》里的龍淵和《晉書》里的龍泉,是同一把劍。《晉書》是唐代房玄齡帶人編的,因為要避唐高祖李淵的諱,把龍淵改成了龍泉。後世更多稱為龍泉,本名龍淵反而不常用了。

另外兩周前咱們寫到文天祥詞里的「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我猜可能就典出於此。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詩鬼」李賀因為避諱問題不能仕進,對求取功名的怨念,就靠大寶劍來寄託了。上面這首詩里寫的吳鉤,不是指某把特定的寶劍,而是一個品類。

(沒有吳鉤,來個劍柄的特寫吧。攝於蘇州博物館)

吳鉤是一種勾形的寶劍,因為產於吳地而得名。在幹將莫邪《吳越春秋》那個版本的故事之後,吳王闔閭得了寶劍愛不釋手,下令國內打造「金鉤」,並且補貼的很厲害:「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

重賞之下,就有那缺心眼的往爐子里扔了自己倆兒子,打出兩把吳鉤。國王徵集嘛,收到的吳鉤海了去了。人家問,你憑毛領賞,你的鉤厲害在哪?這位鉤師急了,就喊他兒子的名字,說你們顯個靈吧。兩把吳鉤噌飛過來,吳王很滿意,賞了他很多錢。

讀完這個故事,我突然對《道德經》里的這句話有了體會: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吳王闔閭在本故事中是典型的反其道而行之,上行下效,整個吳國鉤師的親屬們,你們的人身安全堪憂啊。

沒有主線脈絡,各種小故事權博諸君一笑吧。對劍文化有興趣的同學,推薦一個朋友多年前的一本書——《挑燈看劍 混在殺戮里的浪漫情懷》,作者陳肯。

文中除特別註明外,所有大寶劍圖均來自吳同學的相機,感謝茲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上隨便譚 的精彩文章:

TAG:海上隨便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