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清照,一個雌雄同體的女漢子

李清照,一個雌雄同體的女漢子

蒙湘心語

中國幾千年文學史上,試問誰為千古第才女,李清照當之無愧。

在理學當道,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宋代,李清照憑藉數量不多的作品,從男人的世界裡脫穎而出,與蘇軾、辛棄疾、陸遊等大文豪齊名,穩坐婉約派宗主之位,其才氣可見一斑。

通常,人們印象中的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憐花惜春的女詞人,

殊不知最偉大的靈魂,必是雌雄同體。

自我和自由才是她一生最大的追求。

01

提起李清照,要先從她的父母說起。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格非自小聰慧機靈,十分愛讀書,但大器晚成,三十一歲那年才考上進士。

考中進士後,李格非當了鄆城教授,

宋代的教授與現在的不同,

那時教授這個頭銜就是一個窮教書的,沒什麼地位,薪水自然也少的可憐。

鄆州郡守和李格非關係不錯,看他的日子過得實在太清貧了,就想給他安排幾個兼職,多賺點錢貼補家用,周圍好多人都這麼干。

李格非聽後卻斷然謝絕了,連連搖頭:「不能占國家的便宜。」

李格非不僅清廉,還嫉惡如仇,

他在江西做官時,當地有個道士妖言惑眾、到處騙取錢財,

有一次那道士的馬車正好和李格非相遇,李格非命人將道士從車上拖下來,痛打一頓驅逐出境。

由此可見,李格非不僅品格高尚,還是個血性漢子。

憑藉著人品和才華,李格非漸漸地受到朝中一些官員的青睞。

其中有一個人叫王拱辰,是歷史上著名的「誠信狀元」,

王拱辰有個孫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章寫的也很好,是個才女。

他看李格非品質高潔,超凡脫俗,長的更是英俊瀟洒,越看越順眼,乾脆就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格非,

李格非和王氏都喜歡讀書,家裡的藏書堆滿了好幾間屋子,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想造就一個文學家,縱剖面是遺傳,橫剖面是環境。

這樣一對愛讀書的父母,潛移默化中為李清照的才女之路埋下了種子。

02

1084年李清照出生時,李格非已經三十九歲了,算是老來得女,

小清照聰穎過人,頗有靈氣,

因此李格非和王氏格外寵愛她,經常親自教導她音律棋法、讀詩寫文。

別家女子只讀《列女傳》、《女戒》之類約束女德的書就停下了,李清照則熟讀了四書五經和諸多詩詞歌賦。

李格非思想開明,眼看著小女兒讀書寫文十分有天賦,勝過許多男子,不好好栽培實在是可惜了。

於是他和朋友切磋學術時,常常把小清照帶在身邊。

此時李格非已官升幾級,是宋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教授了,並且拜了大文豪蘇軾為老師。

能和他一起切磋學術的,都是些很牛逼的大人物,比如老師蘇軾、師兄黃庭堅、秦觀等等。

在這樣的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的環境熏陶下,李清照吸收了許多文學養分。

除了李格非之外,蘇軾還有四個詩名遠盛的學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這四人並稱為「蘇門四學士」,

有一次,張耒外出遊覽,看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為詩人元結的詩作《大唐中興頌》親刻的石壁,

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詩,紀念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讀中興碑》,此詩備受好評,廣為傳頌。

李清照讀後,靈感一來,隨即附了一首《和張文潛浯溪中興頌二首》,

一日,晁補之來李格非家裡蹭飯,李格非就像獲了寶貝一樣,把此詩拿給晁補之看,

只見清雋飄逸幾行小楷: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俸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張耒的詩主要在歌頌感嘆,李清照則認為還要找出安史之亂的原因,且功德自在天地之間,無需刻意歌頌。

晁補之看後驚喜不已,立刻將李清照的詩作傳了出去。

大學士朱熹讀了也嘖嘖稱奇:"這樣的心胸氣度,哪是女兒家能寫出來的?"

晁補之與李格非本是老鄉,如今又一起在國子監做同事,兩人惺惺相惜,關係自不必說,隨即便認了李清照當學生,經常指點一二。

晁補之出生文學世家,是個全才,被人稱為「集彼眾長,共成勝事」。

他17歲時寫了一篇描寫錢塘江風景的文章《七述》,拿去拜訪蘇軾,

蘇軾看後讚歎道:「我可以擱筆不寫了。」

有這樣的老師教導,李清照的進步神速,詩文、音律、畫畫無所不通。

李格非家教開明,李清照雖然生的嬌弱,可實際上卻是個半假小子,心底里有著一股叛逆的勁兒。

大家閨秀行不露足,笑不露齒那一套,哪能束縛的了她。

寫詩文要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生活亦要快樂有趣呀!

於是天真活潑少女李清照就寫了這樣一首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和友人們一起出去遊玩,心情好的都不想回家了。

天快黑了才依依不捨的乘著小船回家,喝多了酒,暈暈乎乎的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池裡。

哎呀呀,這下好玩了,大家你爭我搶的去划船,吵吵嚷嚷,池子里的白鷺鳥都被嚇飛了!

這首《如夢令》婉轉上口,讀之如一陣清風撲面而來。

老師晁補之拿著得意門生的詞到處招搖,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整個文壇,人人稱妙。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清照再接再厲,一氣呵成寫下了《詞論》,

什麼是詞?就是民間唱的曲子配的歌詞呀。

寫詩和寫文章講究語調,寫詞講究音律。那麼什麼樣的詞算是好詞呢?

(1)高雅;柳永的詞現在很火呀,名氣很大。他的詞雖然符合音律,可惜太艷俗了。

(2)渾成;張先、宋祁等諸家,留下了很多精妙的語句,可惜零零碎碎,拼湊感太強。

(3)協樂;寫詞要分別五音六律和清濁輕重,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大牛學問極高,寫文章鬼斧神工,但是填的詞不怎麼樣,音律不通,讀起來很怪,讓人笑倒。

(4)典重;賀鑄的詞缺乏故事感,無法引起共鳴。

(5)鋪敘;晏殊的詞沒有鋪墊,少了一些味道。

(6)故實;秦觀的詞很深情,但是內容太空洞;黃庭堅寫的倒是不錯了,但還是有些瑕疵。

總之呢,詞不同於詩,不同於文章,它是另一種全新的表達形式,應:別是一家。

這區區數百字,激起了千層浪,

連師祖、師叔都敢批評,少女李清照可以改名叫李膽大。

這篇文章成了熱門,

有人覺得此文論點新穎,頗有道理。但多數人卻不能相信這竟是出自一個女輩之手,如此狂妄,簡直不知羞恥。

李清照對外界的議論不以為然,誰規定只有男子可以學富五車,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做女工和相夫教子上,

自古文有蔡文姬,武有花木蘭,巾幗也可以不讓鬚眉。

要活在自己的意願里,而不是別人的眼光中,是李清照年少時最早的覺悟。

03

不管好評差評,李清照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人人都知道李格非家有個女兒,文采出眾。

有一個太學生叫趙明誠,拜讀過李清照的詞後既佩服又讚賞。

恰逢那年元宵節,汴京大相國寺賞花燈熱鬧非凡,

趙明誠偶遇了隨兄長外出賞燈的李清照,

只是在人群中遠遠看了一眼,便傾慕不已。

趙明誠回家後茶不思飯不想,冥思苦想後得出一個結論:得把李清照娶回家。

他沒有直接開口讓父親去提親,而是耍了個小心眼,

趙明誠告訴父親,自己做了個十分奇怪夢:他午睡時在夢中看到一本書,醒來記住這麼幾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這是什麼意思?求父親解夢。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一聽,這還不簡單,「言語司和」,就是詞,「安上已脫」,就是女,「芝芙草拔」,就是之夫,連起來就是詞女之夫嘛!

原來你小子是想娶媳婦了,還想娶個才女。

整個汴京城,最有名氣的才女就是李格非家的女兒了。

李格非官任禮部員外郎,並且是蘇軾門下的得力助手,李清照名氣盛,兒子能娶到她,也很有面子。

趙挺之如意算盤一打,就上門提親了。

趙明誠雖出生官宦之家,卻和其他紈絝子弟不同,

他為人謙和沉穩,酷愛收集金石碑文,小小年紀就在士大夫中有了一定名氣,顯然和他的父親趙挺之不是一類人。

重要的是他和李清照志趣相投,很般配。

李格非考慮再三,同意了這門親事。

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依著「媒妁之言」,嫁給了二十一歲的趙明誠。

好的婚姻,不僅僅是家庭背景的門當戶對,更應是精神學識的勢均力敵。

任何時候,都應該做最好的自己。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04

婚後李清照和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鳴。

新婚不久,趙明誠出遠門求學,正值重陽佳節,李清照十分思念他,

於是提筆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趙明誠。

趙明誠讀後又喜又嘆,想和李清照一較高下,於是閉門不出,整整三天三夜,

一口氣寫了五十首詞,

他把李清照的詞抄下來夾在自己的詩詞里,拿給朋友陸德夫看,

陸德夫認真看了許久,說:「這裡面只有三句絕了。」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

陸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不就是李清照寫的那首詞嗎?!

趙明誠自此心服口服,對李清照的才華更加佩服。

清朝徐士俊在《古今詞》里說:「余謂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無首席矣。」

幼安是指辛棄疾,易安就是李清照。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從小就喜歡跟著士大夫尋訪各代金石刻詞,酷愛收集拓片碑文,古玩字畫。

收藏可是件燒錢的事兒,

趙明誠立下志願,即使節衣縮食,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來,

他經常把衣服當掉,到大相國寺市場里買古玩,

夫妻倆對著買回來的碑文反覆研究,一起欣賞,自嘲就像回到了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物質雖不富裕,但精神上卻自由快樂。

有一次,一個人拿來一幅徐熙所畫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錢。

李清照和趙明誠實在太喜歡這幅畫了,

但要籌備二十萬銅錢,談何容易啊!

只好欣賞了兩天就戀戀不捨的還給了賣家,還為此惋惜了好幾天。

李清照和趙明誠家裡有些親戚和老朋友,掌管著國家圖書和編修史志,

因此兩人經常沾光,能讀到一些佚詩和野史,還有孔子等人的古文經傳和竹簡文字,

他們反覆抄寫學習,覺得比任何事情都有趣。

雖然李清照和趙明誠身為世家子弟,卻沒有富貴病,

兩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食可粗茶淡飯,衣可荊釵布衫,唯有書,是萬萬不可缺的。

如今人人追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今年要賺多少錢,要買什麼樣的房子,要買什麼車,要出國旅行……

我們生怕跟不上周圍人的節奏,遭人恥笑,

終日活在焦慮中,被各種知識付費追趕著,像只無頭蒼蠅一樣茫然亂撞,

恐慌感像是一個無底洞,一點點填補,卻依然鬱鬱寡歡。

李清照和趙明誠告訴我們,

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

盲目的追趕別人的腳步不是幸福,

能遇到自己喜歡的事,並將其做到極致,才是千金難求。

05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幸福生活只持續了一年,災難就悄悄來臨。

北宋朝廷當時的皇帝換的很頻繁,政治環境頗為複雜。

出現了支持改革的新黨和反對改革的舊黨兩個勢力。

新黨代表人物是王安石,主張變法。

舊黨代表人物是司馬光,反對新法。

大文豪蘇軾呢,不站隊,只看事情對錯,是個實幹家,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壓。

因此許多蘇軾的擁躉者也受到了牽連。

有一次,朝廷有個要職空缺,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很想上任,就去應聘。

黃庭堅曾與趙挺之在一起工作,他告訴蘇軾,趙挺之在德州實行新法十分激進,另當地百姓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蘇軾認為趙挺之這個人,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都不行,只知道搜刮錢財,是個「聚斂小人,不堪以重任」,因此拒絕了他。

趙挺之知道後對蘇軾懷恨在心,三天兩頭找機會給皇帝寫奏章給蘇軾潑髒水。

後來新黨得勢,蘇軾被流放。許多蘇門人氏被劃為元佑黨,

李格非作為蘇軾的學生,與蘇門關係親厚,自然不能倖免。

朝廷先後下詔書,列出所謂的元祐黨籍黑名單。

第一張黑名單里,李格非排名第五。

朝廷規定,黑名單中的元祐黨人及其子孫都不得在京城居住、做官,也不能與宗室官員聯姻。

趙挺之乘機而上,趨炎附勢,大力打壓舊黨,自己穩步上升,還當上了右丞相。

自己的父親被罷官,趕出京城,而公公卻是始作俑者之一,

換做一般婦人,除了默默流淚,也無可奈何。

但李清照愛憎分明,她對公公的行為感到不齒,

大筆一揮,諷刺趙挺之:「炙手可熱心可寒。」

趙挺之惱羞成怒,對李清照和趙明誠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極為冷淡。

別人勸李清照給自己留些餘地,她態度堅決:「道不同者,不與同流。」

一個人值不值錢,要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

立場堅定,是李清照一生堅持的原則。

06

黨派爭鬥無止無休,

好景不長,趙挺之被蔡京趕下台,氣的一命嗚呼。

趙明誠兄弟被罷官,和李清照一起回到老家青州隱居。

從繁華的京城遷到偏遠一隅,

李清照沒有失落,反而有一絲小確幸。

汴京相府里金堂玉馬、燈火樓台,

但怎能比得上內心的豐盈和平靜。

她真正嚮往的不是錦衣玉食、富貴榮華,

而是像陶公一樣淡泊明志,歸隱田園。

她給青州的住處起名「歸來堂」,取意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而自封「易安居士」,也是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即使住在小小的陋室,只有容膝之地,

但是遠離了政治爭鬥,世俗紛爭,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飲酒作詩,內心滿足,

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她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寧願粗衣蔬食,終老是鄉。

青州一隱,就是十年。

趙明誠和李清照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古書文物的校勘和刻寫上。

每次得到書畫和古玩,他們就一起仔細欣賞,指出存在的不足,

直到蠟燭都燒完了,還捨不得睡覺,乾脆繼續點燈,把得到古玩的經過和心情寫下來記錄成冊。

李清照知識淵博,天生記性好,每次吃完飯,她和趙明誠就坐在歸來堂,烹好茶,

兩人對著堆成小山一樣的史書,互相提問某一典故在哪本書的第幾頁第幾行,

猜不中的人就罰飲茶一杯,

結果兩人經常樂的哈哈大笑,把茶都笑倒在衣襟上了,一口也沒喝著。

生活上雖然困頓,理想卻從沒有被忘記。

李清照說:「這種樂趣遠遠超過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馬的趣味之上,

多希望能這樣生活一輩子。」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卻不可缺少精神的追求。

見過最好的,依然能承受最差的,

青州的隱居生活讓李清照明白:空洞的繁華生活抵不上內心的知足,喧囂的人情世故抵不上知己的珍貴。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諦。

07

北宋後期黨派爭鬥激烈,朝廷嚴重腐敗,

1126年,金兵趁機舉兵南下,攻陷了京城汴京。

皇帝宋徽宗急忙把皇位傳給了兒子,自己先跑路了。

誰知兒子宋欽宗也是個不中用的,前腳當上皇帝,後腳就追隨親爹跑了,

結果兩任皇帝均被俘虜,

後宮妃嬪、皇親國戚、朝臣等三千多人也被抓到金國,

金兵燒殺搶掠,一夕間汴京城被洗劫一空。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

李清照和趙明誠聽到消息,憂心忡忡。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清照茫然四顧,這些年辛辛苦苦收集的書籍文物,或許將保不住了。

恰逢此時,趙明誠的母親病逝,

趙明誠急匆匆趕到建康奔喪,把轉運藏書的重任交給了李清照。

李清照左看右看,各種捨不得,只好揀重要的先裝了十五車,

一路上歷經洗劫,輾轉運到了建康。

青州的歸來堂藏書甚富,剩餘的書籍竟佔據了十幾間屋子。

不曾想,還沒來及再次轉移,金兵就攻下了青州,一把火燒掉了屋子,

兩人十幾年的心血一時間化為灰燼。

國破,家亦飄零。

南下後,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

一日,下屬李謨察覺有個叫王亦的御營統治官有叛變之心,立馬報告給了趙明誠,

趙明誠一聽,十分淡定:「知道了」。

李謨懵了,知道了是應該怎麼辦呢?左等右等也沒等到趙明誠的任何指示。

眼看王亦都要行動了,李謨只好自己指揮布陣,在夜裡擊敗了王亦。

天亮時,李謨去找知府趙明誠彙報,

誰知趙明誠竟然悄悄地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

眾人都驚呆了。

趙明誠因此被革了職,隨著眾人向江西方向繼續逃亡。

行至烏江,看到國破流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臨場當了逃兵,李清照感到失望至極。

面對浩浩江水,想起西楚霸王項羽昔日的遭遇,李清照吟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後羞愧不已,無論在學識上還是氣節上,他都輸給了李清照。

做人要頂天立地,面對死亡亦要坦蕩無懼。

士可殺,不可辱,敵人面前,寧死也不能苟且偷生。

08

生在亂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李清照選擇原諒了趙明誠的懦弱,

兩人商量著,要麼從此就徹底隱居吧,不問世事。

不曾想,因為缺乏人手,趙明誠又被重新任命為湖州知府。

按照慣例,赴任前需要拜見新皇帝。

趙明誠一路縱馬疾馳,正值酷暑,途中得了痢疾,病倒在建康城。

李清照聞訊急忙乘船前往,一晚上走了三百里,趕到建康。

不出所料,急性子的趙明誠病急亂投醫,狂吃柴胡、黃芩等寒性葯,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沒過多久,趙明誠便重病不起,撒手離去。

命中無子,中年喪夫,流離失所,不惑之年的李清照悲痛不已。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廖一梅曾說:人生在世,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李清照與趙明誠年少時牽手,一起走過了人生中二十多年歲月,

他們既是同甘同苦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縱然天人永隔,悲傷逆流,生活卻不會因此停下腳步。

李清照選擇了放下悲痛,用自己的生命延續趙明誠的夢想,將亡夫未完成的事業進行到底。

人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的那天。

重生後的李清照將趙明誠未寫完的《金石序》補充完整,整理彙編成冊,

自己還撰寫了《金石錄後序》。

這兩本著作發揚了金石證史的治學傳統,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

更為後世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09

隨著金兵的不斷追擊,南宋皇帝趙構不敢正面迎敵,而是一路東竄西逃。

孤立無援的李清照想去投靠弟弟李迒,途中被居心不良的人惡意中傷,散布謠言說她想把文物送給金國,

李清照打定主意,把收藏的青銅古器全拿出來,準備捐給國家。

她跟著皇帝的路線逃亡,一路艱難輾轉,卻仍然沒追上,

租住的房子還被房東鑿了個洞,將床底下藏的畫卷偷走了,

一路上被掠被奪,損失嚴重,趙明誠多年的心血所剩無幾。

就在李清照精神脆弱,病重卧床時,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出現了,

張汝舟對李清照關懷備至,噓寒問暖,

他用盡了花言巧語,還傳來求婚的文書,信誓旦旦的說要照顧李清照後半生。

恍惚中,李清照感覺自己有了依靠,可以不用再獨自顛沛流離。

她相信了張汝舟,頂著世俗之風,嫁給了他。

不曾想,張汝只是覬覦李清照手裡的字畫收藏,並不是真心對待她,

婚後就立馬露出了可憎面目。

他發現李清照的收藏所剩不多,一邊逼著李清照交出來,一邊頻頻毆打羞辱她。

被命運捉弄後,李清照再次做出驚人之舉——離婚。

要知道,宋代只有丈夫可以休掉妻子,從來沒有妻子主動離婚的,

即便離婚成功,女子也要受牽連坐牢。

李清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不僅要離婚,還打起了官司,

她告張汝舟的官職是靠行賄得來的,

並帶著手銬腳鏈在朝堂上與張汝舟當面對質。

最終,以張汝舟入獄,兩人離婚收場。

這場婚姻僅僅持續了一百天。

貴族中人人嘲笑李清照,家醜不可外揚,婚姻不幸默默忍受就好了,怎麼能張揚呢?

可李清照就是這麼倔強的人,她內心坦蕩,不怕議論,

她不願將就,犯了錯,就要懂的及時止損。

沒有意義的糾纏,純粹浪費生命。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真相,拒絕審視錯誤。

李清照毅然決絕的衝出桎梏,解救了自己。

10

李清照一生打破了許多規則:

文學上,她將古典詩文轉化為口語化的形態,作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生活上,她沒有遵循理學家們定下的種種約束婦德的規矩,

她愛賭博,流亡途中寫下《打馬賦》、《打馬圖序》兩篇著作,堪稱博弈鼻祖。

她愛喝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

她愛逛古玩市場,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樂趣與美麗。

她再婚又離婚,衝破所謂的道德準繩,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和自由。

她不是多愁善感、嬌氣柔弱的大家閨秀,而是活潑開朗,富有抱負的獨立女性。

作家巴斯馬諾夫在自己翻譯的《李清照》「序言」中寫道:

「繼柔美的薩福之後,不僅中國,而且世界古代和中世紀詩歌史,恐怕都不曾有一位女性可與李清照相比。」

宋代王灼認為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明代楊慎認為她:「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清代沈謙認為她:「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她的詞風膽大,女兒家神態一覽無遺,被一些人評價為荒淫,

她的再嫁風波一直被人詬病,被稱為晚節不保,

李清照在《漁家傲》中稱讚梅花:「此花不與群花比。」

或許她並不在乎自己被如何定義,就如同梅花,不盲目從眾,不畏懼寒冬,自顧自的傲然綻放。

有一種成熟,是能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也經得起世事的顛簸。

這才是生命的本質。

11

1133年,李清照聽聞韓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國,

她寫下《上樞密韓胄詩》為二位踐行,

殷切地希望朝廷能反擊侵略,收復失地。

然而,宋高宗聽信奸臣秦檜,殘害岳飛,

南宋與金兵對抗中節節敗退,屈辱求和,

她的願望再次落空了。

李清照長嘆:「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

若不是已經年邁,她多想自己拿起刀槍,上陣殺敵呀!

如今國不像國,家不像家,

夢裡的故鄉遙遙無期。

一日,老友攜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來探望她,

李清照看著小女孩很有靈氣,就想收她當學生,傳授生平所學,

豈料孫氏小女孩搖搖頭拒絕,說「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李清照聽後像被當頭敲了一棒,許久無語。

她一生無視束縛女子天性的禮教,天不怕地不怕,

然而童言無忌,卻讓人感到深深地悲哀,

多麼希望有一天,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樣,施展抱負,活出自我。

此刻,唯有一首《聲聲慢》能抒發心中的鬱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2

1155年,李清照帶著世人的嘲諷和誤解,獨自在臨安去世,

她或許不曾想到,自己的詩作能穿越千年,一代一代傳下來,

更不曾想,還有許多人穿越時空,去擁抱她散落的孤獨。

偉大的靈魂,總是孤獨而倔強,但往往能勝過一切,直抵人們的心靈。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不惑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一起成長。

關注蒙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目標的清晰化
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