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用力的人,註定會失敗

太用力的人,註定會失敗

我說這樣幾個觀點,

你們一定不敢不苟同:

學生時代運動會,百米賽跑,你硬著頭皮報了名,站在起跑線等槍響,心都要跳出來了槍還不響,就想早點槍響給個痛快。

一分壓倒幾千人的高考,前一晚你夜不能寐,越睡不著就越心急,越心急越睡不著,焦躁而絕望地數了幾座山的羊。

情竇初開,你愛上了一個人。早餐晚餐加牛奶,噓寒問暖感冒藥,想盡辦法,恨不得把心掏出,結果還是只能看著他/她的背影,換不來對方一個回眸。

這輪面試成功後,你就能進入心儀的公司,從此生活步入正軌。可在面試官的追問下下,你突然大腦一片空白,語無倫次,只得悻悻離場。

「過猶不及」、「太想要註定得不到」,常常是我們失敗後的聊以慰藉。

焦慮感,源自你對結果的過分執著,一直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絆腳石。

換句話說,我們只有掌控、支配內心的焦慮感,才能在職場中收穫更大的成就,在生活中獲得應有的幸福。

魚叔今天推薦的這本《控制焦慮》,就是心理治療領域的大師,解決焦慮這一情緒的方法總結。

阿爾伯特·艾利斯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艾利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確切來說,他更像醫生。

他開發的REBT(理性-情緒療法),強調行為,認為通過理性分析,人們可以意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這一觀點與阿德勒的理論頗為相似。所以當他的理論遭受到全世界的敵意時,只有阿德勒的追隨者除外。

但之後的事實說明了一切:

全美評比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家,艾利斯獲第二名(卡爾·羅傑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而他的REBT療法,使用範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是國內心理諮詢師國家資格考試必考療法之一。

科班出身,飽受讚譽,專治焦慮。

本書背景

心理治療領域流派層出不窮,水平參差不齊,真正受到承認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種。艾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REBT)就是應用最為廣泛,實用性極強的一種。

該理論認為:人們並非被不利的事情本身搞得心煩意亂,而正是被他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和觀念搞得心煩意亂,使人產生健康的負面情緒:悲哀,遺憾,迷惑,煩悶;以及不健康的負面情緒:抑鬱,暴怒,焦慮,自憎。

這個方法好,許多人通過此方法擺脫了焦慮。

核心論點

首先我們看看,產生情緒的機製為:

面對一個事實(A),我們會對該事實產生某種看法和信念(B),這種看法和信念會讓我們產生相對應的情緒(C)。

簡而言之,不是由事實(A)直接決定我們的情緒(C),而是對事實的看法和信念(B)決定我們的情緒(C)。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信念(B)分為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

人生來具備理性和非理性兩種信念。

理性信念使人珍惜生命,通過思考和學習推動行動,邁向實現人生理想和生活價值目標,推動人使用語言表達自己,與他人溝通並建立親密關係,在愛中生存發展,因而心情愉快;

非理性信念使人迷信固執、自怨自艾、缺少涵養、盲目衝動、對人對己十全十美,對環境對他人要求過高,難於與人建立和諧關係,在孤獨和苦悶中生活。

意識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並與之辯論,達到「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就是理性-情緒療法。

非理性信念(必須強迫症)特徵:

① 絕對化的要求: 「我一定要成功」、「別人就應該重視我」、「我愛的人一定要愛我」。

② 過分概括化:以一件或幾件事來評價一個人:概況一本書不能以封面好壞,評論一個人的價值不能以他是否成功,每個人都應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放錯誤的人類一員。(無條件自我接納和接納別人)

③ 糟糕至極:認為發生一件不好的事情將會是非常可怕和糟糕,誇大結果。沒有理由說哪些事情完全不該發生,我們應該接受現實,能改變則改變,不能則接納這個結果。

理性信念使人進步,非理性信念害人害己。

主要內容

1、何為焦慮情緒?

焦慮源於你對某些事物的慾望。你非常想得到某些東西,或者你不希望發生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壞事」。

舉幾個例子,比如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

① 演講恐懼症:焦慮源於你想得到聽眾的認可,害怕出差錯,被人嘲笑。

② 就業面試恐懼症:焦慮源於你非常想得到某份工作,不敢面對失敗的後果。

③ 社交恐懼症:焦慮源於你害怕與陌生人(尤其是心儀的女士)交流,害怕別人會不理你,顏面盡失。

焦慮不同於其他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是把雙刃劍。

有時它會表現出積極的一面,是我們實現目標的驅動力(你因當眾演講而焦慮,這份焦慮感迫使你認真準備),同時也保護我們免受某種危險(你因車輛高速通行而不敢過馬路)

有時它帶來的破壞性是遠高於其他負面情緒的。它會阻止我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極大影響我們的個人發展。

我們因此將焦慮感分為如下兩類:

① 健康的焦慮感:現實而理性的,包括擔憂、謹慎和警惕,提示我們遠離危險與為實現目標而精心準備。

② 不健康的焦慮感:不切實際、不合邏輯的臆想,麻木的恐慌感,過分的擔憂和恐懼,阻止你去做那些「你認為很危險」的事情(實際上是正常的進取和發展人際關係)

健康的焦慮感使人進步,不健康的焦慮感害人害己。

2、焦慮感從何而來?

複習一下上述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A(事實)→ B(想法或信念)C(情緒)

健康的焦慮感源自於理性信念,不健康的焦慮感源自於非理性信念。

當產生非理性信念時,我們要引入:

D(質疑該信念並與之辯論),從而打消非理性信念。

辯論的主要思路如下,我們用你愛上了一個不愛你的人為例。

① 現實/實證辯論法:現實的角度。

我掏心掏肺地愛你,你就必須愛我,這符合現實情況嗎?

② 邏輯辯論法:邏輯的角度。

因為我愛你,所以必然會導出你也愛我這個事實,這符合邏輯嗎?

③ 實際辯論法:後果與收益的角度。

你不愛我,我無法自拔,這對我來說只有折磨;及時跳出來,我能減少損失。

當產生非理性信念時,我們要活用三種方法及時與其辯論。同時達到E(建立新的理性信念),從而將自身的焦慮控制在利於自身進步的範圍。

從根本上來說,如果你非常希望得到某些東西,你只能保持一種比較喜歡的心態:比較喜歡獲得他人的認可,比較喜歡輕鬆的氛圍,比較喜歡沒有意外和疾病。這聽起來有些矛盾,可一旦這種心態升級為一種必須和強求,就會使你陷入焦慮的深淵。

真正堅持到最後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處的喜歡和投入。

3、控制焦慮的具體方法:

① 成本-收益分析法:用理性思維分析成本-收益,當你為某事感到焦慮時,把此種焦慮情緒帶來的危害,和你克服此種焦慮所需的成本都羅列出來。

② 羞恥攻擊練習法:

當我們因某種過失而自責時,我們往往沉溺其中,內心裡覺得別人都看不起自己。其實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受關注。解決方法是,破罐破摔,做一些更加出格但是無傷大雅的,可笑甚至愚蠢的事情,讓自己習慣別人異樣的目光,逐漸變得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放下過去。

③ 幽默感:

尤其適用於演講等焦慮場景,當你遭遇尷尬或緊張的場景時,試著從幽默的角度進行想像。比如你演講時,想像下面的人都坐在馬桶上之類的幽默情境。

④ 脫敏法:

尤其適用於社交等焦慮場景,具體分為以想像為主的想像脫敏法和直接暴露在敏感源的暴露法。

比如你害怕與女士溝通,那麼你不妨強迫自己與陌生的女士溝通,一天10個,堅持兩周,久而久之,你會表現的越來越好。

⑤ 激勵與懲罰法:

尤其適用於面試等焦慮場景,與自己建立一項契約,如果你去做了某事,無論成敗,都給自己一份獎賞;如果逃避,就懲罰自己去做一件更不願去做的事情。

持續提升個人價值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話題。

沒有捷徑,但有章法可循。

關注下方公眾號,讓你有章法的提升

此處有一份史上最有趣的調查問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爺侃鯨 的精彩文章:

TAG:魚爺侃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