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IV抗病毒治療後,我長了很多痘痘!

HIV抗病毒治療後,我長了很多痘痘!

關於艾滋的1069個問題

「小編小編,為什麼我吃了HIV抗病毒藥品之後,長了很多痘痘啊?急!」

有盆友在微信後台給我們發送了這樣的信息,這是服藥的副作用。

其實是這樣的,皮膚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HIV抗病毒治療後,由於免疫功能逐漸恢復,皮膚的功能也會隨之恢復。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免疫失衡,導致皮膚油脂分泌異常,繼而出現長痘的情況。

當然,有部分人可能出現皮膚乾燥、皮屑脫落等情況。但隨著免疫功能的恢復,這些癥狀都會慢慢消失。

HIV抗病毒治療藥物存在各種不同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常出現在治療早期(前3個月),因而在開始治療之前,應當充分了解藥物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

其他幾種副作用及其應對措施了解一下。

HIV抗病毒治療藥物當中,LPV/r、依非韋倫是容易引起脂代謝異常而導致高脂血症的藥物。

降脂葯雖能夠短期內調節血脂水平,達到降血脂的目的,但停葯後作用消失則會出現反彈的情況。

所以,膳食調整是高脂血症治療的首要措施。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和水果,飲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同時多運動,則可有助於降低血脂水平。

如果經過膳食調整和運動仍然不能恢復,此時才考慮服用降脂藥物,嚴重時可以考慮更換HIV抗病毒藥物。這些都得與醫生商量。

Q:服用克力芝後出現的腹瀉會影響抗病毒治療藥物的吸收和療效嗎?

A:有些感染者或患者服用該藥物後出現嚴重腹瀉,此種情況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導致血葯濃度達不到治療量,從而誘發耐葯的產生。因此,對於服用該葯胃腸道反應較重者,可改變其服藥時間及服藥方式,如餐後服用或服藥的同時服用燕麥麩片來緩解腹瀉癥狀。* 摘自「艾問愛答」

上文提到的克力芝是HIV治療藥品的一種。

劃重點了。血葯濃度達不到治療量,將誘發耐葯的產生。「避免耐葯的產生」這一點,在目前的艾滋病治療方面仍是十分重要的。若HIV產生耐葯,將會限制治療藥物的選擇。

Q:抗病毒治療期間,若皮膚出現水皰樣伴疼痛的皮疹時,該如何應對?

A:抗病毒治療期間,如皮膚出現水皰樣伴疼痛的皮疹,高度懷疑帶狀皰疹。隨著抗病毒治療抑制HIV複製,CD4細胞水平升高,免疫功能開始重建。

在重建過程中,潛伏在神經末梢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會被激發出來,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症反應,一般皮疹呈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有集簇性的皰疹形成,並伴有疼痛。

治療方法:給予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或泛昔洛韋抗皰疹病毒治療,同時給予布洛芬止痛、維生素營養神經等對症治療。* 摘自「艾問愛答」

服藥後出現皮疹時應及時就診。

一是便於醫生明確是HIV抗病毒治療藥物過敏還是其他皮膚相關問題,從而對症處理和用藥。

二是若屬於藥物性皮疹,過敏期間,皮膚不需過多的特殊處理。患者應避免盲目使用自購外塗藥膏或護膚品、沐浴露等日常用品,避免陽光照曬,同時多喝水,清淡飲食,穿寬鬆棉質衣服,避免食用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過敏癥狀。

最後再說明一個問題。

「我服用HIV抗病毒藥物後什麼副作用都沒有,是不是藥物失效啦?」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我會懷疑你有受虐傾向。

有些感染者對於HIV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適應性很好,並不會有任何副作用產生。看到其他人有副作用產生,就懷疑自己的藥物失效。這是不對的。

藥物有沒有效果,只有通過病毒載量檢測等實驗室方法才能確定,而非通過自我感受決定。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幾種副作用。請記住,當出現藥物副作用時,你應該首先將情況反饋給醫生,尋找最佳解決措施。醫生是最了解你用藥情況、以及身體各項指標的人。

參考文獻:

[1] 王輝,張福傑.《艾問愛答——權威專家解讀艾滋病》.2017.

[2]袁其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物副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149.

[3]鍾崇方,王芳,葉恆波,張靜.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物副作用探討[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15(03):298-299.

文|大可/淡藍公益

引|艾問愛答

圖|互聯網

本文為淡藍公益整理編輯

Wèi jīng shòu quán qǐng wù zhuǎn zǎ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痘痘 的精彩文章:

和痘痘說「拜拜」
拒絕痘痘,補水控油少不了

TAG:痘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