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俄羅斯足球流氓簡史

俄羅斯足球流氓簡史

蘇聯足球流氓事件的興起

要比英國晚10年左右

極簡俄足球流氓史

本文首發於總第853期《中國新聞周刊》

20世紀,足球流氓事件如暴風驟雨一般,席捲了英國70%的足球場。60年代,英國足球流氓活動達到頂峰。蘇聯足球流氓事件的興起要比英國晚10年左右。

開先河者是莫斯科斯巴達克隊球迷。在1972年的一場比賽中,他們頭戴統一的足球帽,身穿統一的球迷衫,聚集在事先商定的看台上,在統一指揮下高喊支持斯巴達克隊的口號。口號用詞很講究,都是事先找人寫好,經過多次排練才登場的。現場觀眾逐漸被他們的喊聲蠱惑,有人也開始模仿他們戴上球帽,跟著一起有節奏地喊起了號子。現場驟然沸騰起來,戴著紅袖章的工作人員奔過來維持秩序,試圖制止他們,警察也發出警告,但是球迷不僅不理會,反而更加興奮,全場喊聲逐浪,群情沸騰。

在蘇聯尚未開放之時,青年人此舉可謂大逆不道。好在後來官方僅將此事件定性為「未經申請批准組織球迷」,有滋擾賽場秩序之嫌,僅對主要當事人當面批評警告而已。

不久蘇聯警察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球迷,如入場時沒收他們的裝備,球迷則跟警察玩起了捉迷藏。鑒於這種行為日漸普遍,蘇聯官方出台了相關懲辦條例,宣稱球場鬧事屬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變態行為」,堅決取締,違者將按顛覆蘇聯國家政權和充當帝國主義國家間諜之刑法條例治罪,足見蘇聯對球迷管理之嚴酷。所以,筆者完全不同意當下有些俄羅斯作者所言,認為蘇聯時期球迷安分守己,不張揚鬧事。

80年代初,球迷鬧事事件首先發生在莫斯科和第比利斯,參與人數從數十人逐漸發展到百多人,從搖旗吶喊到與軍警公開對峙。莫斯科鬧事球迷最為著名,每逢喬治亞有足球賽事,他們都會組織上百人,乘火車前往第比利斯鬧事,與喬治亞球迷展開殘酷的激戰,有時竟打得黑煙四起,天昏地暗。球迷血拚的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死傷慘重不說,肇事者最終還逃不掉牢獄之災。

90年代初蘇聯解體,鬧事球迷失去了以往的泄憤平台——蘇聯足球聯賽,因此一度偃旗息鼓,直到1995年才重獲下手機會。

1995年,俄羅斯足球俱樂部隊與斯巴達克隊在莫斯科拉開戰幕,比賽期間200多鬧事球迷突發毆鬥,在看台上扭打在一起,一時間,礦泉水瓶、鞋子帽子滿天飛舞,罵聲、喊聲和擊打聲響成一片。打鬥引得數萬球迷圍觀,後有數百球迷也參與鬥毆。分析說,那時球迷鬧事正是莫斯科青年追求的時尚,俄羅斯不少年輕人是從電影里學會在球場鬧事的。

1997年,發生了更大規模的球迷鬧事:700多名來自聖彼得堡的澤尼特隊球迷與200多支持斯巴達克隊的莫斯科球迷發生惡戰,造成多人傷殘。那是大眾傳媒第一次用「足球流氓」的字眼形容俄羅斯鬧事球迷。

2011年11月4日,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隊前往車臣共和國,激戰當地的捷列克隊。雙方球迷不僅相互毆鬥,還痛毆了克拉斯諾達爾隊長果哥尼耶夫,導致他肋骨和鼻骨骨折以及腦震蕩。類似的足球流氓事件,在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時代屢見不鮮。

此外,人們對蘇聯時代發生的另一個足球悲劇也記憶猶新。1982年10月20日,歐洲足聯十六分之一比賽在莫斯科列寧體育場拉開帷幕,莫斯科斯巴達克隊迎戰荷蘭哈勒姆隊。比賽臨近結束時,提前退場的人群突然發生擁擠和踩踏,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後,蘇聯官方僅在有限範圍內宣布,共有66人在踩踏事件中不幸死亡。

回顧歷史,我們的目光便不得不聚焦俄羅斯近期推出的世界盃足球賽安保措施。俄羅斯前不久宣稱,已經推出了有效的世界盃足球賽安保措施:海軍特警部隊、國家禁衛軍和國家安全局三管齊下,在陸地、水下和空中動用最先進的探測設備,對承辦賽事的11個城市的交通、場館及觀眾實施嚴格管控,將力阻犯罪於未然。希望這些措施能預防足球流氓事件和足球悲劇重演。

文/孫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明天,金正恩與文在寅將一起種樹、一起散步
被過度消費的區塊鏈,究竟適用於哪些場景?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