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一個「非主流」的日本職人,想和你談談咖啡這件小事

一個「非主流」的日本職人,想和你談談咖啡這件小事










??


先劃重點: 這是一篇講座預告



本周日,我們和FISHEYE魚眼咖啡合作,邀請到了日本精品咖啡大師鈴木康夫先生,在798情緒美術館與大家分享咖啡這件小事。




??


名額有限,留言你的聯繫方式即可報名




時間:2018年5月27日13:0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區797路情緒美術館內


(靠近797中街,7-11斜對面)


具體位置可參考大眾點評定位







鈴木先生是很「非主流」的日本咖啡職人,


看了淺子的下面這段採訪,


你大概會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說。










「咖啡,是和世界對話的語言。」






和鈴木康夫的對話正好被塞進了他在候機廳的短暫閑暇,他馬上就要從名古屋飛往韓國首爾,當地的咖啡館邀請他去做客座咖啡師——這樣的邀約對他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除了打理自己在名古屋的3家咖啡館之外,他幾乎所有時間都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分享自己的咖啡技巧和咖啡態度。







作為一個日本咖啡職人,鈴木顯得有些「非主流」。他好奇、敏銳,並不是「咖啡一根筋」的嚴肅技術派。咖啡是他的熱情所在,但他不希望把它當作一門艱澀的學問而因此把自己和外界隔離開。

咖啡對他來說是一門語言,他以此來和世界對話。






當然,藏身銀座一隅的小小咖啡館、一絲不苟地把做咖啡當成接近信仰的儀式也很酷,

但這不是鈴木的Style。







他做咖啡,

但去年也開始經營啤酒;自己找設計師研發了一套美濃燒咖啡濾杯,以長得很不「美濃燒」為目標;最近又開始搗鼓用傳統工藝來加工最新的Espresso

咖啡機,找的是名古屋

佛具街上經驗老道的漆工職人……




△TRUNK牌啤酒





△鈴木的美濃燒咖啡杯系列ORIGAMI(先種個草,之後可能會在小物社上線哦~)




他不太服氣人們談起日本精品咖啡的時候只想到東京,於是把北歐咖啡學到的頂級咖啡技術帶回了家鄉名古屋。咖啡不是技術、甚至不是一種孤立的「物質」,如果將目光放在新與舊的交匯處,

咖啡可以成為一種觸點,探索和激活讓生活更美好一切靈光。







即使紮根地方、紮根社區,擁有感染力的咖啡一樣可以積極地與全世界交談。

當咖啡成為發信文化的燈塔,可以變得融通無礙,何況,它還那麼好喝呢。

好咖啡令人放鬆,周圍的一切都會因此變得柔軟而值得享受。







當然,他承認「東京最熱打卡地標」Blue Bottle那樣的咖啡館確實很酷,但匆促的遊客式品嘗並不能讓人感受到咖啡的本質,即使那一杯的味道再好——咖啡館不止是一杯好咖啡,

而是陪你一起完成「喝」這個動作的音樂、空間和人

,它們組成了你此時此刻的心情。






△鈴木的咖啡館TRUNK




醉於咖啡館的溫柔鄉,


開啟五感、如沐春風,


其中味覺不一定獨佔上風,


但它毫無疑問是重要的







不過味道這一點還有什麼可說的嗎,鈴木覺得這不過是一個作為一個好咖啡館的基本功而已。









「一言不合就辭職」







在成為一個滿世界飛的知名咖啡師之前,鈴木只是一個普通的日本上班族,也不愛喝咖啡。

戰戰兢兢地提著公文包擠了4年地鐵之後,一直對異國文化興趣濃厚的他突然決定要搬去丹麥住。沒什麼目標、也沒

什麼計劃,他辭了日本的工作飛去哥本哈根。







作為連英語都不太過關的外來人口,開始的幾個月過得很辛苦。在漫長的找工作過程里,某一日他去了一家叫Coffee Collective的咖啡館打發時間,沒想到卻喝到過最好喝的、也是改變了他人生軌跡

的那一杯咖啡。

咖啡小白,由此決定要當一名咖啡師。







可是他不會丹麥語、也沒有做咖啡的經驗,最初的3個月完全找不到任何咖啡師的工作。好不容易碰上一家肯教他的咖啡館,作為學徒最初的半年裡是沒有薪水的,他一邊在日本料理店打工,一邊猛學咖啡知識、所有業餘時間都被用於去其他名店取經。一年半的修行時間過後,他跑遍了北歐所有最牛的咖啡館,也

當上了丹麥的第一個日本人咖啡師。







北歐是咖啡大國,

咖啡文化因根基深厚而倍顯日常。

被稱為「世界最頂尖的」的北歐咖啡技術,不同於日本職人在長年累月的練習和精進中磨練出的「經驗」和「感覺」,而被精準地化為數字和邏輯,它們是水量、水溫、沖泡時間……

製造好味道之外,咖啡師還負責營造供人輕鬆享受咖啡的氛圍。







咖啡館被凝成了一個有關美味的舞池

,人們在這裡擁抱平等、結交朋友,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樣子——這一點改變了他之後對咖啡的態度。

在哥本哈根,他喝到了人生中最美味的咖啡的那家Coffee Collective其實是一家世界冠軍咖啡師的店,但他發現原來很多熟客都不知道這件事,人們只是因為好喝又近才過來的。







一年半後這段任性的出走之旅被畫上了句號。

鈴木的兒子在日本出生,他回到日本,順便開出了屬於自己的咖啡館TRUNK COFFEE 。







卡車(TRUNK)象徵旅途,是他的心之所向,也是他讓好咖啡遠征世界的雄心。現在TRUNK COFFEE已經在名古屋有了三家分店。





△最新開幕的TRUNK3號店








「比起酷,更喜歡可愛。」








鈴木不太滿意日本咖啡館長久以來那種過於正統的路子。

一家標準的日本職人咖啡店,幾乎可以讓你在還沒邁進去之前就先肅然起敬——緊掩的小門上多半有告示一則:本店禁止咖啡之外的其他食物、禁閑聊、禁香水、禁久留。







「提到咖啡,一般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酷。人們會覺得咖啡好像變成了一種男性飲料。但其實不是這樣,咖啡是一種不論男女老少都能享用的東西。」在研發自己的咖啡濾杯時,鈴木和設計師實驗了數十次,除了易用的功能性,

他還希望它們有能點亮生活的顏色。

「女孩子和小孩也能說:『哇,好可愛!』的那種。」






△鈴木的ORIGAMI咖啡杯




比起被人說「酷」,


他更希望自己的咖啡館和「可愛」沾邊,


因為那才是可被所有人平等親近的日常。







如果問鈴木他喜歡的咖啡館長什麼樣,他多半會告訴你兩個矛盾的詞,

一個是「日常」、一個是「非日常」。

「日常」指親切可人,「非日常」則是指一種無可替代的空氣,一種和在家一人飲時不同的怦然心動。







鈴木自己的咖啡館裡充滿了彩色的馬賽克瓷磚、吊燈、杯子,招牌是塊手寫的木板、椅子沒有一把相同的——全是他在北歐生活時親自收集的VINTAGE。








這裡沒什麼規矩,想自帶食物也請便。

住在周圍的媽媽們喜歡帶著小朋友過來,點杯咖啡再配自己做的點心和便當。







只是有這些都還不夠,


空間脫離了人便無意義。







而對一間咖啡館來說,咖啡師是唯一「可被配置」的靈魂。

由咖啡師之手誕生的好味道理所當然,但更重要的是服務。技術可被習得、好咖啡在家亦可享受,在咖啡館上空交織的心情和話語卻無可取代。







這個日本人覺得我們讚譽有加的日式服務還得畫個問號。當工作被當成信仰,得體的接客禮儀與高超的技術一同成了咖啡職人們的默認配置,連同服務也被「標準化」了——「您好」、「歡迎您光臨」、「您請進」。

職業素養把人武裝到了牙齒,嘴角的弧度、手部的動作、恭謹的語氣,一切都無可挑剔,但老顧客卻常感到尷尬。

一種化不開的淡漠被精美地包裝好了,端正地在你面前呈上。







鈴木的咖啡館卻不給咖啡師們設置標準的服務流程。「其實這樣有點麻煩。」他笑著說,「但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先思考,再選擇恰當的態度來交流

。」




這一條好像不止是「服務守則」,


而是提醒我們每個人保持真摯的人情公式吧。







??


留言你的聯繫方式即可報名講座




時間:2018年5月27日13:0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區797路情緒美術館內


(靠近797中街,7-11斜對面)


具體位置可參考大眾點評定位






??


好物推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人人都愛的日本設計,究竟好在哪?






在當代藝術館裡,藏著一間bling bling糖果色的快閃咖啡





??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我們在這間小眾博物館裡,嗅到了跨越一個世紀的春天
這也許是你見過的最文藝的一支廣告

TAG:一夜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