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考試帶了30多個饅頭,讓眾人笑話,後來卻成金榜頭名狀元

他考試帶了30多個饅頭,讓眾人笑話,後來卻成金榜頭名狀元

在我們的理解之中,一個人越是高大勇猛就越是能吃,而越是文弱就吃得越少,因此古代行軍打仗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古代將士把腦袋別在腰上打仗,吃不飽自然沒法打仗,因此古代軍糧消耗往往非常之快。

而狀元,進士在我們的眼中往往是文弱的代表,雖然比不上葬花的林黛玉那麼嬌柔,可是平常的工作就是讀書寫字,搖頭晃腦,用不著費體力,因此自然吃的也不多,不過今天要說的這位是個狀元,但是也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狀元,因為他特別能吃。

這個人就是李蟠,他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狀元,李蟠雖然是個文人,但是天生身高體長,長得五大三粗,人高馬大,而且李蟠此人動筆寫文章有個特點,那就是必定細細思考,思考完了之後才能緩緩下筆,難以想像這麼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寫文章竟然如此之慢,以至於李蟠殿試的時候在懷裡塞了三十多個饅頭,怕的就是因為自己寫的太慢,因此寫著寫著就餓了,寫不完不要緊,不能餓著自己。讓眾人都笑他有點傻二楞,但是他依舊認真考自己的試!

結果等到天黑,和他一起進場的考生們都已經寫完了考卷,交了上去。唯獨李蟠一人絞盡腦汁,寫了一半不到,考官眼見得只剩下李蟠一個人,走過來催促李蟠趕快交卷,李蟠還沒寫完自然沒法交,只好千求萬請的讓主考官多寬限寬限,考官一看:得,我也不催你,給你兩根蠟燭慢慢寫吧。而一天下來,李蟠懷裡三十多個饅頭早就吃完了,結果還是有點餓。

考官沒辦法,又給了李蟠好幾個饅頭,李蟠一手握饅頭一手執筆,邊吃邊寫,一口氣寫了一個晚上總算是寫完了。結果後來此事被康熙帝知道了,康熙帝非但沒有怪罪李蟠交卷時間晚。

而且認為李蟠嚴謹好學,這種精神非常難得,因此乾脆點名李蟠做了金榜頭一名的狀元,結果和李蟠同榜的探花郎不服,還寫了一首打油詩戲弄李蟠: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三十多個饅頭,李蟠不光是最能吃的狀元,他這份飯量恐怕就已經算得上是大胃王界的狀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部落 的精彩文章:

此國還沒有我國的一個省大,卻稱霸於世界,強佔我國領土40年

TAG:歷史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