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民藏春天:文物買賣需合法 公司知假拍假是違規操作

民藏春天:文物買賣需合法 公司知假拍假是違規操作

中國博物館協會聯合公布了新修訂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準則規定了文博工作者的六個不准許:

不收藏、買賣文物

不違規佔用文物及資料

不以職業身份牟取私利

《意見》的出台從外圍上給予規定信號,但行業自律才是改變現狀的根本途徑。為此,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博物館協會聯合公布了新修訂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其中第四條格外令人關註:「恪盡職業操守。不收藏文物,不買賣文物,不違規佔用文物及資料,不以文物、博物館職業身份牟取私利。」

「個別拍賣企業知假拍假;少數文物鑒定人員職業道德缺失、虛假鑒定,影響惡劣;夾雜大量文物經營活動的古玩舊貨市場未得到有效監管,為盜竊、盜掘、走私文物提供了銷贓渠道。」宋新潮解釋說。

他表示,這些文件的出台,一是為了普及文物鑒賞、審美知識,倡導文物收藏的正確理念;二是加強文物流通市場管理,規範經營行為;三是推動文物市場趨於理性、規範,承擔起政府管理部門監管、引導和服務的職責。

針對一些文物舊貨市場中文物經營活動缺乏監管等問題,國家文物局將會同公安、海關、工商部門,對古玩舊貨市場中文物經營活動的管理提出具體措施。

關於鑒定類節目:

不得從事商業經營活動

不得杜撰虛假收藏故事

不得暗示或要求專家高估文物市場價格

這些年,鑒定類電視節目走俏熒屏。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17個電視台開辦了20多個文物鑒寶類節目。其中個別節目過分關注文物經濟價值,宣揚錯誤投資、收藏理念,宣傳導向上存在著過度娛樂化的問題。

對此,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聯合出台了《關於加強對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節目中出現的用於鑒定的文物必須是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必須是法律規定允許買賣的文物。同時,嚴格要求節目「不得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包括開展模擬交易、廣告推銷等。

為確保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真實,《通知》規定,不得在節目中編造文物流傳故事,不得誘導「持寶人」杜撰虛假收藏故事,不得在節目中由演員扮演「持寶人」。這也意味著,節目製作機構要提前對節目中出現的文物持有者和嘉賓的身份進行審核。

鑒定後給出估價,是鑒寶節目中必有的一環。而為了吸引眼球,估價往往高得離譜。因此,《通知》明確要求:「不得暗示或要求專家修改文物評估結果、高估文物市場價格」,「文物估價要提供市場依據」。

與過去不允許文物專家參與文物鑒定類節目不同,國家文物局此次號召各類文博單位,積极參与此類電視節目製作,為相關文物的遴選、文物價值認知、文物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等方面提供幫助。

「真正的權威專家學者,不僅會讓各種招搖撞騙的偽專家失去市場,也會大大提高節目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市場調整:玩收藏,你急什麼?
超全的古代玉器大全,難得一見!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