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啟蒙運動與舊制度的衰亡1——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與舊制度的衰亡1——啟蒙運動

要是論起歐洲的君主制度,繼文藝復興將封建君主制逐步轉變為專制君主制之後,到了18世紀,隨著殖民運動達到高潮,源源不斷的財富湧入歐洲,東方強大的俄羅斯帝國與西歐已然稱霸的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和大不列顛,以及剛剛建立國家的普魯士和經濟強國尼德蘭,促成了歐洲再一次的思想解放,即啟蒙運動。

如果說路易十四和彼得一世是專制君主制最後的巔峰,而利奧波德一世(比利時)和維多利亞是立憲君主制的頂點,那麼,在他們中間,則隔著以弗里德里希大王、瑪利亞特蕾莎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代表的開明君主制和以拿破崙為代表的革命制度。

在現在很多的研究中,開明君主制只是作為專制君主制的一種為了延續統治的變體,但是其實只要仔細觀察,開明君主制則與專制君主制大不相同,反而具備了一定立憲君主制的雛形。

開明君主制和革命制度的出現,都離不開在17世紀席捲歐洲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而啟蒙運動的出現的這段歲月,則被稱為「舊制度最後的時光」。

關於這段舊制度的終結的歲月,其實具體界定年限並不清晰,其開始和結束都大體有兩種說法。關於開端,其一是以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或者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其二則是以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為開始。至於結束,大部分選擇了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普魯士奠定大國地位,也有小部分不將開明君主制單獨列出的(比如東方某一定要將專制君主制叫做封建的大國——注)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終止。

我此次選擇了1715年至1763年這五十年作為舊制度的主要衰亡時段,則是因為這五十年不同於其他任何五十年,這五十年間,聯合王國和法蘭西取代了尼德蘭成為世界上前兩號的經濟大國,普魯士和俄羅斯在歷經磨難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制度——開明君主制,繼而奠定了自己在歐陸的陸上強權,英、荷、葡、法四國殖民地面積大幅增長,宗教徹底離開政治,教廷屬邦徹底沒落,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法蘭西(阿爾薩斯)、聯合王國(漢諾威)、丹麥(荷爾施泰因)、普魯士(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都以各種頭銜加入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之中。這五十年,同時也是科學文化進步的五十年,艾薩克牛頓、伏爾泰、約翰洛克、孟德斯鳩等人你方唱罷我便登場。

這一時期,法蘭西人口達到一千九百萬,俄羅斯人口估計在四千萬左右,聯合王國和葡萄牙人口在600萬,尼德蘭人口約為350萬,但是最後扮演主角的,確是一個人口僅兩百萬的地廣人稀的普魯士。而普魯士的崛起,則和啟蒙運動的思潮密不可分。

啟蒙運動還要從海峽對岸的護國公的年代說起。1640年,一個名叫托馬斯?霍布斯的英國人為了躲避國內的戰火,流亡法國(英雖三戶,亡法必英???——注)。霍布斯深切感受到了內戰的痛苦,於是開始在巴黎寫作。1651年,霍布斯發表《利維坦》,在這本書中,霍布斯將人民作為一個國家的基本構成,將公民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的生命,國家由社會契約組成而不是由神授權;宗教是人類無知的產物但是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他的這個說法極大地激怒了英國保王黨和法國政府,於是霍布斯只能逃回克倫威爾手下苟全性命,但是,《利維坦》這本書,卻在五十年後成為了一大批思想家的啟蒙讀物。

思想啟蒙運動的巔峰出現在飽受路易十四連年戰爭的苦楚的法國,這當然與《利維坦》誕生在巴黎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

緊隨霍布斯發出言論的是英國學者約翰洛克,他直言「人們以契約形式成立國家,其目的在於保護私有財產」,其傳世名言「我的茅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至今仍為人所念叨。約翰洛克的《政府論》極大地影響了一個法國年輕人弗朗索瓦?馬里?阿魯愛。這個人日後將成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知己,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顧問,眾多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偶像,因為他用筆名「伏爾泰」完善了社會契約理論。

伏爾泰主張開明君主制度代替專制君主制,在這一點上他對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的影響遠大於他自己的祖國法蘭西。伏爾泰還直言教宗是「兩隻腳的禽獸」,主張取消宗教特權、天賦人權和三權分立。在1727年伏爾泰離開巴士底獄流亡英國的三年間,伏爾泰的思想深受立憲君主制逐步形成的聯合王國的影響,其思想也逐步完善。1734年,被路易十五默許回國的伏爾泰發表《哲學通信》,大肆鼓吹英國政治制度的先進性,觸怒貴族後伏爾泰被迫隱居了十五年,如果不是「不朽」的法蘭西學術院院士(黎塞留規定,法蘭西學術院保留四十名院士,一人死亡才增補一人)的身份保護,伏爾泰可能已經人頭落地。此外,伏爾泰還參與了狄德羅的《百科全書》的編寫,主要負責哲學條目。

而另一個法國貴族孟德斯鳩,作為第一個矛頭直指專制君主制的思想家,則在1748年發表《論法的精神》,明確提出保護私人財產、廢除奴隸制,人民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三權分立、分權制衡是保證司法公平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另一個法國接觸的思想家盧梭,則在1762年發表《社會契約論》。在書中,盧梭首次提到人生而自由,卻受限於國家這個枷鎖。國家應該由自由人通過自由協議的形式組成。國家主權在民,政府是人民的受託方。而盧梭的「自由、平等、博愛」更是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盧梭參與了狄德羅《百科全書》的編寫,負責音樂和藝術部分條目。後來由於政見偏執,盧梭被迫流亡普魯士,卻對1792年《普魯士法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至於狄德羅,更是在編寫《百科全書》是明確提出了唯物主義哲學觀,堅定認為一切制度都可以改變,只有適合人性的政體才能保存。

在萊茵河的另一邊,逐步強盛的普魯士,一個名叫康德的人,對歐洲由來已久的哲學體系提出了犀利的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提出了超時代的「世界公民」、主權國家等理念。

在自然科學方面,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將一千四百年的基督教世界打的七零八落,巴塞爾的伯努利、歐拉、都靈的拉格朗日和法國的達朗貝爾將牛頓的理念發揚光大。劍橋大學在1702年後先後設立了天文學、植物學、地質學、解剖學、實驗哲學、化學等科目。

1758年愛爾維修的《論精神》,則為唯物主義建立了一套系統。同一時期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也與愛爾維修的理論相符。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以伏爾泰為首的法國思想家,他們著作豐富,思想明確,但無法在法國待下去,被迫流亡到英國、普魯士或者俄羅斯;其二是以康德。歌德為首的北德意志思想家和作家,他們沒有法國人那麼理想,三十年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之後的奧地利繼承戰爭、波蘭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將他們的家鄉變為一片廢墟,導致了他們更加理性;其三這是以英國的洛克和美洲的富蘭克林為首的英國派思想家和經濟學家,由於英國的貿易興國戰略,導致了他們更多地將啟蒙運動和財產聯繫到了一起。

這一批思想家對各國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在法國,伏爾泰和盧梭死後不到一年,巴士底獄即被攻克,法國大革命爆發,專制君主制走向覆滅。

而啟蒙運動興起的1715年前後,由於光榮革命已經過去三十年,英國政府結構完全沒有超出洛克等人的構想,所以啟蒙運動對英國影響不大。

而已經失去了霸權的哈布斯堡帝國、剛剛建國的普魯士和重新崛起的俄羅斯(1721年大北方戰爭獲勝——注)則憑藉了流亡的法國思想家,諸如伏爾泰、盧梭,以及他們自己本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成功的找出了一套崛起的道路——開明君主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負責任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關於我頭腦中歐洲主要國家的理想化國土
一個德棍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說些什麼

TAG:不負責任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