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貞小兒先心的「二師兄」

安貞小兒先心的「二師兄」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本期人物: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中心 朱耀斌 (系列報道11)

2011年國慶節期間,一個6個多月的複雜先心病嬰兒在符合各項出院指征後,出院了。假期剛過的一個早晨,嬰兒突然被緊急送來搶救,最終無效。經鑒定,孩子系嗆奶而死。

儘管死亡原因與手術本身無關,但作為孩子的主管醫生,朱耀斌難受了好些天,從此要求自己:小患者出院後的注意事項,一定要親自向家長交代再交代。

從2010年讀博時跟導師劉迎龍來到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中心,到博士後出站,再到今年3月成為全科7個組長中最年輕的一位。朱耀斌被患者家屬親切地稱為「二師兄」。這位「二師兄」,絕對足夠的藝高心細,因為他知道「你不小心,(病情)就會給你顏色看。」

「二師兄」的稱呼來源於朱耀斌的微信名,被患兒家長知道後,個別膽子大的家長甚至當面這麼叫,他嘿嘿一笑,也不生氣。

寶媽的女兒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室缺及肺動脈高壓,3年來,她瘋狂地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救治女兒的最佳方式和最合適的醫生。今年6月,她加入了一個先心病患者的家長群,這裡許多人都在誇「二師兄」,她一打聽才知道是朱耀斌大夫。

有先心病孩子的家長,是心情非常難過又糾結的一群人,尤其當他們的孩子被當地醫院判「死刑」之後,從得知可能還有希望時,那種滿肚子疑問要問個透的急迫心情無法抑制。

「二師兄」是有問必答,無論通過什麼渠道聯繫他。

孩子到底是不是先心病,是哪種類型的,需不需要手術,什麼時候可以手術,術後孩子要注意什麼……無論是準備做手術的,還是手術已經做完的;無論是他親手治療的病人,還是已經在別的醫院做過手術的孩子,只要問到朱耀斌,一定能收到他的回復,儘管他有時實在太忙,回復時已是凌晨兩點。有些術前用藥地方醫院買不到,媽媽急得團團轉,他就委託別人給家長寄葯;有些暫時不需要做手術的,他也會直接把家長勸回去。

正因如此,很多媽媽的痛苦和焦慮都得到了釋放和解決。


「孩子挺好的。」這是守在小兒心外ICU病房外寸步不離的家長們聽到的最美妙的一句話。

在安貞醫院外科樓的2層ICU外,有一排椅子。一門之隔,門內,是術後渾身插滿管子的小患者;門外,是心急如焚、望眼欲穿的家長。

安貞小兒心臟中心的手術程序是這樣的:孩子手術之後送入2樓的ICU,如果情況穩定撤了呼吸機後,會轉到4樓的無菌小監護室直至出院。從孩子被推進手術室到出院,整個過程家長都見不到孩子。

醫生們每天早晚查完房後的病情通報,承載著所有家長的希望。寶媽說:「望穿秋水就等醫生一句:孩子挺好的。」

每次「二師兄」朱耀斌剛從ICU出來,家長們會立即湧上去,他則輕輕撂下一句「在這兒等我!」轉身把小監護室的情況看一遍之後,再向家長們詳細通報病情。

有些臨時沒在場的家長,「二師兄」會通過簡訊或微信通報病情。有「二師兄」的照顧,好多家長沒心沒肺地當起了「後媽」,家長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是去北京旅遊,順便把孩子的手術做了。反正孩子有朱醫生幫著看,比我們還『親媽』呢!」


天南海北的患兒家屬湊在一起,開始「研究」他們的主治醫生朱耀斌。最後他們的結論是:二師兄就像吃了炫邁口香糖——停不下來。

「二師兄」似乎永遠是步履匆匆,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或者發信息,媽媽們戲稱朱醫生走路太快,都是在「飄著走」。白天做一天的手術,晚上11點鐘還查房,經常半夜十二點多還在回復別人的諮詢,第二天早上六點鐘又準時出現在監護室去查看孩子情況,就連周末也經常不休息。家屬們暗地裡計算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心疼他,有的特意給他買來早飯,他連連擺手,「飄」得比哪次都迅速。

朱醫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孩子的名字和狀態,誰問孩子的情況馬上就能說出來。寶媽回憶說,有一天聽監護室護士說,寶寶因為麻藥反應在裡面吐了。雖然知道是正常反應,可是總忍不住各種擔心,揪著「二師兄」問了兩天,見面問,微信問。二師兄說,已經用了葯馬上會好,她還是不停地問,甚至「逼」得二師兄一天里先後三次專程去小監護室看孩子,最後一次他告訴她:「孩子很好,在裡面都唱歌了。」逗得旁邊的人哄堂大笑,她才徹底放心。

每個做媽媽的,術前都要經歷一段不堪回首的煎熬。孩子小,又是危險的心臟手術,怕孩子疼,怕孩子醒來找不到媽媽會哭,怕手術過程出現意外……焦慮得睡不著覺是常有的事,碰到這種情況,「二師兄」都會安慰說:心情理解,別太緊張,我肯定會照顧好孩子的!寶媽說,「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這句話。」

「朱醫生話不多,但就是有讓人心安的力量。」 她說。


朱耀斌在患者口中還有一個「別號」——暖男,且男女通吃老少咸宜。

對患兒溫柔細緻的照料首先招來孩子們的喜歡。寶媽說,她家寶寶屬於脾氣特別火爆那種,在醫院抽血,三個護士按著都不管用。可是輪到朱醫生聽診,她一動不動,特別配合。出院回家之後的某一天,寶寶看到朱耀斌網上的照片,用手指著照片「嗯嗯嗯」好久,說:「媽媽,他每天都去看我!」

有位老奶奶,孫子剛做完手術,回醫院拆線時,拉著朱耀斌要合影,說朱醫生救了孩子的命,孩子必須一輩子記得他。老奶奶很時尚,不光合影,還和年輕的家長們一起叫他「二師兄」。

就連爸爸們也都被他「俘獲」了。有位媽媽說,他老公回去做夢還喊著「二師兄、二師兄……」。另一位山東的爸爸,對朱耀斌好生崇敬,他說,此生無緣像朱醫生那樣穿上白大褂,就穿和朱大夫一樣的鞋吧。回到家把擱置了好幾年的洞洞鞋找出來穿上了(註:朱耀斌在手術室里穿洞洞鞋)!

一個只有真正內心熾熱的人才能「暖」得起來。

從2004年讀研究生將心臟外科作為專業方向,朱耀斌越來越喜歡研究心臟,也越來越喜歡孩子。兩年前他開始正式上手術台,到現在,做簡單手術他已經是輕車熟路。

他說,手術其實就是一門實驗科學,他願意通過積累大量的實際操作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他說,「我不會犧牲病人安全來成全自己,我目前的目標就是學習,不斷學習」。

他計劃用5到10年磨練自己,「希望到那時候,我可以嫻熟地做缺損修補、瓣膜成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把控所有細節,患者的預後才能更好
除疼痛送希望的「機器貓」

TAG:大醫生兵器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