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靖難之役——朱棣繼位

靖難之役——朱棣繼位

大家好,歡迎來到老貓講歷史,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靖難之役的故事。

朱元璋為了保持朱姓皇室的長遠統治,及同元朝殘餘勢力鬥爭,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又實行分封制,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在全國各地,讓他們「夾輔王室。

由於洪武時不斷對蒙古作戰,分封在北方的寧王(封於大寧)、晉王(封於太原)燕王(封於北平)等勢力很大,他們都有自己的軍隊,寧王有「帶甲八萬,蘋車六千」。「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甚至「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節制,又詔二王,軍中事大者方以聞」。尤其是燕王因屢次率兵打敗元朝殘餘勢力的軍隊,朱元璋就令其「節制沿邊士馬,擁有很大的權力。

朱元璋在分封時雖然為提防藩王勢力的擴大,採取「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賜)土「的措施,但諸王勢力的發展,衝破了這種限制。這對明中央皇權自然是很大的威脅。

在剛進行分封時,山西平遙訓導葉伯巨曾上書提出了分封制的弊害,指出:「裂土分封,使諸王各有分地」,恐怕數世後,「尾大不掉」,造成割據的形勢;並以漢初的「七國之叛」和西晉的「八王之亂」為借鑒,說「分封逾制,禍患立生,援古證今,昭昭然矣」但朱元璋聽不進這一勸告,反而大罵,這是離間我骨肉,快點抓來,我要親手射死他。結果葉伯巨被抓來關在獄中死掉,而他所說分封的禍患,在朱元璋死後,很快就暴露了。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因其長子朱標早死,就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朱允炆為皇太孫時,就已感到「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以及他們「擁重兵,多不法」的威脅,所以當他即位後,立即在齊泰、黃子澄等的贊助下進行削藩。

1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起兵反抗。原來,朱元璋怕權臣擅政,規定地方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因此,朱棣就根據這一「祖訓」起兵,要進京誅奸臣、清君側,號為「靖難」。經過三年多的戰爭,到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即皇帝位,年號「永樂」。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靖難之變」。

朱允炆採取削藩的措施,這對鞏固中央集權是有利的,但他所重用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既不懂軍事,也不會打仗,朱允炆自己也「仁柔少斷」。他們雖然高喊「削藩」,卻不作得力的軍事部署,認為「以天下制一隅甚易」,任用一個紈絝子弟李景隆去統率大軍,正如朱棣所說的:「其眾適足為吾資也」,自然是非打敗仗不可的。到燕兵進入南京後,正在外地的齊泰,還想舉兵謀興復,但沒有什麼人響應。他為了躲過燕兵的追捕,蠢笨到用墨染黑白馬去逃命,等到馬出汗淋退了墨汁,這個兵部尚書也就束手被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貓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書法大家王羲之智貼門聯

TAG:老貓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