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末讀史 | 張湯與五銖錢 ——皇帝身邊的忠臣和人民眼中的惡魔

周末讀史 | 張湯與五銖錢 ——皇帝身邊的忠臣和人民眼中的惡魔

原標題:周末讀史 | 張湯與五銖錢 ——皇帝身邊的忠臣和人民眼中的惡魔



《IMI財經觀察》每周末帶您聆聽名家解讀中外金融的發展興替和制度演變,在史海鉤沉之中領略大金融的魅力! 經《金融博覽》雜誌授權,「周末讀史」欄目將從本期開始陸續刊登石俊志博士撰寫的「貨幣史話」系列,展現方圓乾坤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貨幣文化。

石俊志,1953年6月出生,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先後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獲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中銀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倫敦分行副行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國民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法學全面商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西部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等職務。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範》、《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及有關金融、法律、歷史方面論文多篇。創建了中國貨幣法制史研究。


本文為貨幣史話系列的第一篇,原載於《金融博覽》。



以下是文章原文:

在歷史上,張湯的名氣不小,這位被司馬遷記載在《酷吏列傳》中的御史大夫,少年時便顯露出他的司法才幹。及至成年,張湯不僅將其司刑苛法的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其能夠揣摩聖意,甚得漢武帝喜歡,最終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武帝初時即位,好大喜功,野心不斷膨脹,發動了史上著名的漢匈戰爭。戰爭不僅改變了此後的政治格局,也對漢朝及之後的貨幣制度和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縱然強盛如漢王朝,經過十年血戰,國庫也開始虛空,加之自然災害巨大,經濟終於難以支撐漢朝這輛強大戰車的前進,解決財政困難迫在眉睫。張湯彼時已官至御史大夫,陸續提出了三項重大的幣制改革措施,即發行皮幣白金、實施廢兩改銖和鑄行五銖錢,力圖通過虛幣斂財的方式,將民間財富集中到朝廷手裡。



發行皮幣白金


張湯提出的第一項幣制改革措施就是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用來聚斂貴族和平民手中的半兩錢。白鹿皮幣是王侯宗室朝見天子或聘問獻享必須使用的物品,因此是收繳貴族半兩錢的工具。而收斂百姓手中的半兩錢,主要靠白金三品。「白金」是指用皇室庫存的銀和錫合鑄為材,所制即為「白金」。白金的形製為圓、方、橢,應合天、地、人。幣上花文亦分三種,天用紋龍,地用紋馬,人用紋龜。紋龍的白金鑄錢重量八兩,每枚價值三千枚半兩錢;紋馬的白金鑄錢重量略低,每枚價值五百枚半兩錢;紋龜的白金鑄錢重量更低,每枚價值三百枚半兩錢。由於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的材制均來自皇室,屬於皇家財產,而不是出自朝廷財政的「大農」,因此聚斂的半兩錢自然歸皇家所有而非朝廷財政所有。而支撐戰爭開支的機構還要靠中央政府(朝廷)的財政和地方財政來解決,因此,張湯提出的這項幣制改革,雖搜颳了上至王族宗親的私人財富,下至黎民百姓的民脂民膏,但是並未有效解決戰時財政的困難。相反,虛幣斂財的做法,反而令民間經濟遭受重創。老百姓為謀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私鑄「白金」。民間違法鑄造白金的人數多到以百萬計,朝廷甚至想殺都殺不完。


實施廢兩改銖


張湯的第一計未成,隨即提出第二計——實施廢兩改銖。公元前119年,即發行皮幣和白金的同年,朝廷又實施了廢兩改銖的措施。漢代的重量單位是一斤16兩,一兩24銖。當時流通的錢幣是半兩錢,半兩錢應重十二銖,實際上早已大幅度地減重,漢文帝時期鑄行的銘文「半兩」的錢幣,已經是法定四銖了。廢兩改銖在中國貨幣史上是件大事情,從此中國古代紀重銅錢逐步從「半兩錢」轉為「五銖錢」,完成了紀重銅錢兩大體系之間的轉化。漢武帝時期發生的廢兩改銖並不是從「半兩錢」一下子改到「五銖錢」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最初出現的銖錢是「三銖錢」,即銘文「三銖」的銅錢。張湯推行的「廢兩改銖」,是將過去銘文「半兩」法定四銖的錢幣更鑄為銘文「三銖」實重三銖的錢幣。熔毀半兩,更鑄三銖,其中可以漁利。但是,更鑄三銖的實施主體不是朝廷,而是地方政府,朝廷只是採取了給政策的方式。戰爭造成朝廷財政匱乏,也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匱乏。朝廷發行皮幣和白金,雖然發行利益都落在皇帝自家的腰包,但仍可用於賞賜戰士,控制局勢。然而,許多軍事開支要由地方政府支付,造成地方財政枯竭。所以,朝廷命令地方政府銷毀半兩錢,更鑄三銖錢,從中漁利以減輕地方政府的經濟壓力。但是,由於朝廷並沒有從更鑄三銖錢的措施中得到直接的經濟利益,所以戰爭結束後不久,更鑄三銖錢的措施就被廢止了。



鑄行五銖錢

張湯提出的第三項幣制改革措施是鑄行五銖錢。公元前118年,戰爭已經結束,漢朝經濟千瘡百孔,三銖錢的鑄行引發民間盜鑄,致使錢幣流通濫惡,三銖錢與半兩錢並行流通更使錢幣流通與兌換出現了混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張湯奏請朝廷命令郡國鑄造五銖錢。但是,五銖錢的鑄行是在三銖錢和四銖半兩錢並行流通的基礎上進行的,更鑄較重的錢幣需要加重成本,朝廷自然不願承擔這種成本,所以朝廷便轉嫁到郡國身上。郡國當時的財政也是十分困難,被逼無奈只得粗製濫造,所以郡國鑄造的五鑄錢質量非常糟糕。到了公元前116年,漢武帝謀財工商的政策取得了輝煌的成果,朝廷財政狀況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張湯奏請朝廷命令京師鑄造鐘官赤側五銖錢。由於國庫變得充盈,所以赤側五銖錢的鑄造精良。


不過,朝廷不會讓自己吃虧。赤側五銖錢法定以一當五,即一枚赤側五銖錢可以換取五枚郡國五銖錢或五枚半兩錢。通過鑄行赤側五銖錢,朝廷又發了一筆橫財。為了保證一枚赤側五銖錢可以換得五枚舊錢,朝廷規定赤側五銖錢為唯一的法定納稅貨幣。


從發行皮幣和白金,到廢兩改銖,再到鑄行五銖錢,由張湯推動的這三項貨幣改革,將自秦以來的半兩錢制度最終推向了墳墓,代之而起的是五銖錢制度。


半兩錢制度是一個劃時代的制度。半兩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錢幣形態,是戰國時期秦國以至秦代和西漢初期社會經濟生活、商品交換活動中最核心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特別是在漢文帝及漢景帝時期,半兩錢在當時商品交換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13年,西漢朝廷下令廢除各種錢幣,朝廷新鑄的上林三官五銖錢被指定為唯一合法流通的錢幣,半兩錢便徹底地退出了流通領域,五銖錢制度從此正式確立。


張湯死而民不思


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說,張湯推動的三項貨幣改制措施是成功的,它成功地為漢武帝實現斂財以支持戰爭的目的;但是從經濟角度而言,張湯推動的三項貨幣改制措施無疑也是失敗的,它致使國民經濟瀕臨破產邊緣。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6年,短短三年,張湯密集地推出的這三項幣制改革,無不是為皇家和朝廷斂財。為此目的,不惜盤剝百姓,剋扣地方。


張湯的這些做法,得罪了百姓,得罪了郡國,也得罪了貴族。於是,幾個大臣聯手誣陷張湯,決心置張湯於死地。大臣們報告漢武帝說,張湯有個朋友名叫田信,是個不法商人。張湯每次奏請皇上什麼事情,田信立刻能夠知道,因而囤積居奇發了財,利益與張湯平分。正在這個時候,趙王也上書告發,說張湯有個下級官吏名叫魯謁居,張湯去魯謁居家中探病,為魯謁居按摩腿腳,大臣為下級官吏按摩腿腳,兩人必定做了不可告人的壞事。漢武帝派酷吏趙禹來審訊張湯,酷吏遇見酷吏,其中事情不說也明白,張湯只好自殺了。


張湯是個清廉的官吏,他死的時候家境貧乏,無錢厚葬,有棺無槨。張湯是個殘暴的官吏,他幫助漢武帝虛幣斂財,造成無數人民違法致刑,死於非命。張湯不得民心,「張湯死,而民不思」,這就是司馬遷對張湯的評價。


編輯 葉禕然


來源 《金融博覽》


監製 朱霜霜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註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8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9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聯繫方式: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MI財經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對美國經濟貢獻巨大,貿易保護不得人心
GDP穩中緩降,中美貿易跌宕起伏

TAG:IMI財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