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羽為什麼坑殺二十萬降兵?范增臨死前是這樣說的

項羽為什麼坑殺二十萬降兵?范增臨死前是這樣說的

巨鹿之戰後,項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將他安置在楚軍大營跟隨項羽行動。秦軍的指揮,則交給了司馬欣,他是章邯的幕僚,也救過項梁,是勸諫章邯降楚的主要人物,項羽對他放心。

聯軍稍作休整後,便往關中方向開撥過去。聯軍除了楚軍,主要還是六國軍隊,總共約四十萬,加上投降的秦兵,七國軍隊共約六十萬人。然而,投降的秦兵和六國士兵矛盾極大,糾紛不斷。

聯軍諸將要項羽拿個主意,項羽又與英布和蒲將軍商議,最後決定「坑殺二十萬降兵」。

為什麼要這樣做?《史記》給出的是這兩條理由。

1.缺乏糧食。《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

2.軍心不穩。《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

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兵的事,是《史記》記載的。對於此事的真偽,史學家們多有質疑。由於現有的史料僅有如此一條記載,因此也只得相信。

項羽是一位偉大的軍人,治軍、用兵、作戰的才能天下無雙,然而論及政治才能,卻是無謀魯莽的三流人才,兩種身份屬於同一人,實在難以想像。

更令人奇怪的是,范增作為項羽的軍師,這種坑殺降兵的政治問題,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顯得極為不正常。

明朝文人王世貞《短長說》記載,范增臨死前與卜師的對話,推斷出范增在這件事的立場和看法。王世貞借范增之口述說六國對於秦人的仇恨,特別是趙國人,這便是項羽坑殺降兵最合理的理由。

卜師:善,君王之坑秦降卒二十萬新安也,而胡弗止也?

范增:吾固止之,而君王方有恐也,其秦卒怨且有謀。夫六國之吏民停項到腹,斷肢屠胃,於秦人之手者十世矣。而今幸得復。且以秦人之一,謝趙人之二,而猶未足也。蓋君王一言之,而眾刃蝟發,誰能已也。以諸侯戮秦二十萬而不可,以秦戮諸侯十世,而百倍之可,吾未之敢信也。

新安坑殺降兵,使項羽失去了秦國,斷絕了項羽入關在關中立足的可能。也使得秦國人從此仇恨項羽,願意跟隨劉邦與項羽血戰。可以說,新安坑殺秦軍降兵,是項羽這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誤,是項羽由盛而衰的轉折。

參考文獻:《史記·項羽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軼事:劉備胡亂抓人,簡雍用「男女之事」機智勸說
秦始皇之弟成蟜:王位繼承人為什麼要叛秦降趙?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