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小米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2010年4月6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8月16日,MIUI首個內測版推出,MIUI是基於安卓系統的操作軟體,既無法比擬安卓系統,似乎也無法與蘋果使用感流暢簡潔的IOS系統相媲美。

2010年12月10日,米聊Android內測版正式發布。但隨後做社交起家的騰訊在2011年1月21推出微信,後來結果我們也都已經知道了,還是騰訊更深諳社交軟體的脈絡,微信最終取得了中國社交平台的絕對地位。

2011年8月1日,小米社區正式上線,但也沒有百度貼吧、豆瓣等社區的影響力大。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布。2011年9月5日,小米正式開放網路預訂,半天內預訂超30萬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1第一次正式網路售賣,5分鐘內30萬台售完。雖然小米通過飢餓營銷打響了小米手機品牌的第一炮,但是其火力也遠不及喬布斯在2007年6月29日正式發售的第一代iphone,蘋果是智能手機的首創者,通過顛覆式創新開創了智能手機的嶄新市場,並且蘋果有著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又有使用流暢簡潔的IOS操作系統的加持,從此智能手機劃分為兩個品類:蘋果手機和所有其他手機。蘋果攫取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大部分利潤,到2011年智能手機市場已然變成一個紅海市場,小米手機又受到強悍的華為,接地氣的oppo 、vivo等其他智能手機品牌的多路夾擊。

2017年2月28日,小米正式發布旗下手機晶元松果澎湃S1和搭載此晶元的小米5c手機,而2004年就已經著手造晶元的華為早已經實現高端智能晶元的量產。

期間,小米賣智能硬體產品,比如插線板、充電器,似乎這些東西也沒啥亮點。

近期,小米計劃從港交所上市,大家定睛一看小米的人才結構表,銷售和服務員工佔了一半,研發人員只佔38%,底下更是一片唏噓,這真的是一家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嗎?

這樣局部看來,小米好像挺普通的,但是小米真的就是一家平庸的、沒有未來成長前景的公司嗎?且聽我繼續陳述客觀事實。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章13-14節。

:1.既競爭又合作,不存在;不合作,不產生共贏價值;這倆類均不拉入圖表中,不予討論。

2.現實商業世界中中間的寬門比兩旁的窄門寬得多,這裡場地受限,我已經儘力描繪了。

中間的寬門,門檻低,操作難度小,似乎「變現周期」也短。但是多易必多難,並且做容易的事情總是越做越難。這裡總是人流嘈雜,競爭激烈,要在這樣的同類競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真是九死一生。那我們再看看左右兩邊的窄門,似乎挺有希望的,但現實是沒有一條路容易,能進入窄門走向光明的人也是極少數。

先看右邊那扇窄門:

1.顛覆性創新:非常難,不僅需要絕頂的專業能力並且一定要有一整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包括產品開發、生產、應用的基礎設施,並且要趕緊做到這個新市場的第一位,鞏固自己的絕對地位,做到第一了,這扇窄門你才算真正走向光明了。我舉個進入窄門但並未真正走向光明的例子:特斯拉。特斯拉絕對是智能電動汽車的開創者,顛覆了整個的傳統汽車製造市場。但是特斯拉的產能問題和應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等目前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本來特斯拉開放了智能電動汽車的專利,建立了一個行業新標準,但是很遺憾,沒能使其他智能電動汽車製造商成為特斯拉的代工廠,因為特斯拉沒能一鼓作氣地成為絕對的行業第一,現在資金鏈緊張,產能問題沒被解決,又四面楚歌,僅中國企業而言,就有蔚來、小鵬、威馬等多路夾擊。

2.耕耘開墾難度極大的市場:冒著巨大風險在混亂惡劣的環境下悶聲發財,走的人極少,跟蹤報道的人更少,我在這裡就不做擴展闡釋了。

再看左邊那扇窄門,異類互補合作似乎挺容易的,但是門檻也高,門檻是強強聯手,首先你得是個強者,並且找到了願意與你合作能夠與你互補的另類強者,只有強強聯手進入左邊這扇窄門的光明處,牛羊就算成群又有什麼競爭力呢?(註:成群的牛羊還是要比形單影隻的牛羊強一些的)

我們再來反觀小米,小米正是鋌而走險地走通了左邊這扇窄門呀。上文中,局部看過來,小米其實挺普通的,沒有一個足以傲視群雄的點,但是你看小米的整體,巋然已成為一個五臟俱全的、有著強大生命力的生態系統,從一開始建設小米社區等開放性合作平台,到後來投資智能硬體公司、與掌握核心技術的智能硬體公司合作,小米就是有意無意向著左邊那扇窄門走的啊。

我們來看一下小米的生態結構。

目前在中國形成這樣的完整生態系統的公司只有小米一家(資金鏈斷裂、滿盤皆輸,跑去美國造車的樂視不算),大洋彼岸還有一家——市值已經接近1萬億美金的蘋果。那我們就拿小米和蘋果進行一個整體系統性的比較,小米的突破口在哪裡呢?小米有哪些蘋果沒有的優勢呢?

1.小米整個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合作的姿態,蘋果是一個高度封閉的結構。根據我前文中正本清源談競爭與合作闡釋的互補合作公理,能互補合作肯定是共贏創造價值的,互補合作肯定比不合作強,從公理上看開放式互補合作的小米生態系統怎樣都比封閉式的閉門造車的蘋果生態系統強。封閉起來、閉門造車似乎看上去安全可控,但是你錯過了許多共同編織未來的可能性,並且在現今這個競爭維度不斷升級、優勝劣汰速度不斷加快的時代,根本沒有真正的「安全可控」,掀桌子的人隨時都有。但是當你形成一個強大生猛的生態系統時,掀桌子的新物種只能絕殺生態系統的一個物種,而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控性,任然能夠可持續地發展運作。怎樣讓自己深沉厚重並一步一步自成生態系統呢?顯而易見的一點是內部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做,但是同樣重要的一點——外部找尋能夠互補合作的異類進行緊密合作,這一點被絕大多數人忽視了,你重視它,把它做到極致,久而久之你便擁有了顯而易見的競爭力。在外部構建互補合作關係的過程中是存在許多不可控的風險的,但是小米已經建好一個五臟俱全的生態系統,相當於小米搭建了一個底盤厚重,觸角旁多的大板塊,它可以主動的找尋最優質又能夠互補合作的小版塊,直接進行對接,這整個板塊會越來越龐大厚重又豐饒。比如,小米尋找優質、掌握某種智能硬體核心技術的小公司進行合作,對方提供核心技術,小米提供資本,提供平台流量,甚至提供輔助的軟體技術的支持,這大大提高了商業的運作效率,並且顯而易見地提高了他們的市場競爭力。這一點就是小米獨一無二的優勢。一個人或許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遠。

2.小米對比蘋果有一整套大規模低成本生產智能硬體的系統性能力的優勢。小米是一家中國公司,蘋果是一家美國公司,而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強悍的大規模智能硬體的製造能力,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出現了一個足夠牛逼的有市場前景的產品設計,第一個就是要跑到中國深圳打個樣,做一批看看怎樣,稍微調整一下就開始在中國量產。千萬不要小瞧量產的能力,現在在智能電動汽車行業,誰能率先實現量產,誰就在這個市場上有絕對的競爭力。而近水樓台先得月,小米對比蘋果,有文化優勢、有語言優勢、有地理優勢,既然有相對優勢,那就應該把優勢發揮到極致,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整合中國大規模智能硬體的製造能力。並且,如果優衣庫、ZARA能將物美價廉的衣服賣到全球各地,並且這兩家公司的創辦人都成為了各自所在國家的首富級別,那說明物美價廉的東西不僅市場覆蓋範圍大,且有極大的市場價值。小米在自身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尋找掌握核心技術的硬體技術公司進行互補合作,再整合中國一流的大規模智能硬體的製造能力,大大加快商業運作效率,這一整套系統是非常有市場價值的,並且很有市場競爭力,小米可以將這一套比較優勢發揮到極致。

除了上述兩點與近萬億市值的蘋果對比之下小米擁有的出眾優勢。對比所有商業組織,小米的發展文化也是其致勝之處。在小米的發展文化里,我認為,小米是一家既能望著天上的月亮,也不忽視腳邊的六便士的一家公司。首先小米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和BAT正面競爭,而是一步一步慢慢搭建生態系統,不斷鞏固發展開放性互補合作的小米生態系統。再者小米也沒有樂視那麼激進,而是一直維持著穩定的現金流和賴以生存的利潤率,對於風險很大的創新應用技術,小米也沒有大刀闊斧的行動,只是做分散性投資,開始造晶元雷軍老師也坦言感謝政府的支持。我想雷軍老師作為一名從1988年便開始創業的30年堅守在創業一線的高級創業家(2007-2009年是天使投資人,依然活躍在創業一線),十分清楚公司的走位,作為一家年輕的並沒有雄厚現金流的公司,現今應該把最不能放棄的、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其他該減則減。

最後,小米未來如果在港交所順利上市,有投資者對小米的投資合作,我相信小米會基於自身的生態系統做一些更銳利更大膽的突破,未來小米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祝福小米生態系統越來越繁茂生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禕葉織秋 的精彩文章:

TAG:禕葉織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