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家風應當既有定力又有活力

好家風應當既有定力又有活力

5月2日在北京大學考察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到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一代一代中華兒女創造和積澱出來的,也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令人聯想到家庭的精神、家風,是民族和人民精神形成的重要源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風需要積澱,更需要傳承。積澱與傳承,不僅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家風形成的必由之路。

中國人的家風、家教不僅靠口口相傳,還在文字中得以流傳。今天在比較偏僻的鄉村,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忠厚、詩書是家風的最好承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折射的也是中國傳統特彆強調的「做人要行善」。可惜這樣意味深長的文字,在繁華的都市反而看不到了。雖是時代的進步使然,卻也令人悵然。在時代的洪流中,怎麼保持住一點傳統精神和風骨的積澱,是很有挑戰的事。

家訓是家風的標誌性的載體。中國的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訓,最有名的是顏家、朱家的家訓。電影《無問西東》里,王力宏飾演的西南聯大學生沈光耀決定參軍報國,千里前來勸阻兒子的母親輕輕地說:「你跪下,背家訓給我聽。」沈光耀背的第一句家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取自《朱子家訓》,講的是要禮敬祖先、讀書向學。第二句家訓「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取自《顏氏家訓》,講的是人生在世,出類拔萃者少,功高爵重者也多是身死名滅,不能憑藉功名利祿的多寡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既要講究兼濟天下,也要講究獨善其身。延續數代人的家訓背後,折射的正是沈家的家風。

《顏氏家訓》與《朱子家訓》從讀書、修身、齊家為出發點教育子孫讀書與做人的道理,對中國人的家庭教育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讀書做人、修身齊家,已經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家風的重要部分,放到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值得繼承發揚的地方。

家風也體現在家庭對孩子的規勸、教育中。在《無問西東》里,擔心兒子面臨生命危險、反對兒子從軍的母親沒有失控吼叫,而是溫和勸說,讓兒子背家訓,表現的是一個「三代五將」大家族的家教、家風。這樣的一個家庭,既曾經「兼濟天下」,又在戰亂年代期望保全後代、期望孩子獨善其身地活下去。

看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往往能看出他的家教和家風如何。青年沈光耀陽光照耀、青春美好的樣子,自然流露出來的真誠、正義、無畏與同情,正是這樣的家風熏染出來的,他的身上有沈氏家風的影子和味道。而他飛上天空、駕機撞敵艦的舉動,看似違背了家訓和母親的願望,但體現的正是自己「三代五將」之家的勇敢無畏,正是對家族戰鬥血性的傳承。

和平年代裡,家風在沈光耀身上展現為望族子弟的陽光、平和、自信、從容,戰爭則激發出了家風中沉澱的善良正義、勇敢無畏、自我犧牲。沈光耀駕機撞艦的壯舉,又給家風續寫了重重的一筆。

家風的延續並不容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講的既是興衰更迭,也是守業之艱、傳承之難。家風要靠一代代人傳承、延續,要汰除陳規、延續傳承、綿延不絕,展現家風的定力;又不能墨守成規,要因時而化,應時而動,汰陳補新,展現家風的活力。

家風、村風、鄉風、校風、民風、國風中的「風」,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感覺得到,並且讓人浸染其中,對孩子影響特別大。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應該有好的風氣——好的家訓、好的家風,才能實現家道興盛,才能造福和諧社會,否則只能禍及子孫,危及社會。

做父母的,請回顧自己傳承的家風是什麼,想明白自己想傳遞給孩子的家風是什麼,把它明確地寫出來,清楚地告訴孩子,甚至大字書寫張貼於家室,期望孩子和自己共同遵守,也是一種很好的家教方法。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4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這個神奇的教育人家園,看完我快控制不住我自己了!
煙台大學:校城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