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贏在對話:準確表達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贏在對話:準確表達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這天冬冬在客廳地板上玩得正開心,積木、玩具車、玩偶等全都散落在地板上,等待著冬冬的調遣。

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到這個場面,立馬開啟了憤怒模式:「冬冬,你這是在幹嘛?真是想挨揍嗎?」

冬冬一時有些懵,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氛圍之中:「我正在玩玩具。這是我的戰場,這些玩具都在等待我的命令」。

父母有時候會完全按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習慣提出要求或是表達意願,但孩子有時候根本沒有聽懂,因此,經常會給父母帶來更大的困擾或更大的火氣,認為孩子是故意不聽話,為所欲為。

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當下所處的環境和理解力,盡量把需求表達清楚,讓孩子一聽就明白。

類似於上述事件中,媽媽可以這樣要求冬冬:「冬冬,把你的玩具儘快收拾好。媽媽之前跟你說過,你只需要拿出需要的玩具,而不能把所有的玩具倒出來,弄得滿地都是」。

媽媽甚至可以重申風險:「你這樣把玩具倒得滿地都是,一些小的積木會滾得到處都是,很容易丟失;另外,這些玩具也有可以絆倒你,或傷到你」。

在有效溝通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盡量把話說得明白,準確表達,少繞彎子。在批評時,切忌動不動就開罵,或以後果代替需求。

在表揚時,也切忌籠統,應該具有明確的指向,針對具體的行為。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家長表揚孩子:「兒子,你真棒」。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一次不痛不癢的讚揚,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裡?久而久之,會產生聽覺疲勞。

如果媽媽這樣表揚孩子:「兒子,媽媽對你今天的表現非常滿意,你不僅能自己專心玩積木,還能夠把所有玩具收拾整齊,放回原地,替媽媽節省了很多時間,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這時孩子的感覺就會明顯不一樣,他明確知道了收拾玩具的重要性,知道了自己這個舉動對媽媽的意義,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他一定會把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繼續成為媽媽的好幫手。

這就是準確表達的意義。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語言越準確越好,指向性越明確越好,這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溝通的效果,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拼圖佳佳《贏在起跑線》系列音頻幼教節目之《贏在對話》,重點剖析溝親子溝通的重要性,探討親子溝通的技巧,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希望能夠給父母們帶來更多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浙江八旬殘疾「剪紙達人」:我想做些事回報社會
2018中國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大數據安全高峰論壇在貴陽舉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