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25,你足夠愛自己嗎?

5.25,你足夠愛自己嗎?

小麥作者 / 八月

編輯 / 小麥編輯部

近年來,關於學生心理問題的報道越來越多,校園暴力、青少年自殺、群體性心理事件等,層出不窮……當我們深深惋惜的同時,中小學校需要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一次次被提及。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始於2000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的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5.25」是「我愛我」的諧音,對此,發起人的解釋是: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條標準就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樂觀自信,這樣的人才能用信任、友愛、寬容、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能與他人同心協力。

選擇「5.25」是為了讓大學生便於記憶,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隨後,「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國的高校得到認同,全國高校都利用這一天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甚至認為這一天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節」。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車宏生教授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周的舉行,說明心理學受到老百姓的重視。社會的發展需要心理學,希望這個活動能推廣到全國各地。」如今,「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周」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全國大學生活動的一個著名的品牌,其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

關注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校都設立了專門的心理諮詢室,為在校師生提供免費幫助。還會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普查,以此來篩選心理呈現不健康以及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普查的方式是十分科學和客觀的,運用國際通用的量表,能較為準確的表達結果。

學生的心理狀況值得關注

現如今,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病症的群體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一些小學生被診斷為患有抑鬱症,這讓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近年來,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研究指出5.8%~30%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隨年齡增長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呈下降趨勢。國外研究顯示,青少年焦慮情緒的發生率為10%~20%,抑鬱情緒檢出率在20%左右,而且近年來青少年學生焦慮抑鬱情緒檢出率差異很大,為4%~30%。有研究使用貝克抑鬱量表(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出青少年抑鬱情緒檢出率為30%,而使用相同的工具其他研究結果為42.9%。此外,Ferro等採用青少年自評量表(youth self report,YSR)進行研究,顯示青少年焦慮抑鬱情緒檢出率分別為30.7%和22%。

在大學生群體中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多年以來,大學生自殺身亡事件,會時有報道。其中,形成輿論較大熱點的有兩起:一是2009年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自殺事件;二是2015年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孫騰霄自殺事件。前者是因為家庭關係而選擇了自殺,後者則是因為畢業論文不過關,患上抑鬱症而自殺身亡。

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罹患焦慮症的概率更大。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文章顯示,研究生的總體抑鬱和焦慮程度要遠高於常人,是一般人群的6倍之多。這項研究展開了一項全面的調查,包括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來評估焦慮(GAD07)和抑鬱(PHQ09)的量表。一共調查了2279名學生(90%的博士生和10%的碩士生),他們來自26個國家和234個機構,代表了不同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物理科學(38%)、工程(2%)、人文科學/社會科學(56%)和其他(4%)。數據表明,研究生群體中有相當多的人患有焦慮和抑鬱。

每個人都可能出現抑鬱情緒,學習壓力大,社會節奏快,父母離異等家庭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包括低齡段。當抑鬱情緒超過一定限度時或是持續延長,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飲食、睡眠、體重等,從而發展成抑鬱症。多數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是不願意見心理醫生。

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了解一下:

1、充分的安全感

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充分了解自己

可以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幻想。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能適應環境的需要而改變自己。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10、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在心理健康日,我們該提醒廣大學生群體們什麼問題呢?

自我意識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認識自我。具體表現為就是個體擁有怎樣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與外部世界關係的認識,不僅包含對自己的認識,也包括對自己的主動改造。心理學家shavelson認為:「正確的、積極的自我概念不但是取得教育所嚮往的結果寶恆,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教育的培養目標」。自我意識作為隱藏於個體內心深處的心理結構,是個體意識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

自我認識是自己對自己的身心特徵心理活動狀態及社會特徵(人緣、地位價值等)的認識與評價。它是確定自我狀態的基礎,在心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自我認識來講,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高估自我和低估自我兩個方面。

高估自我:

(1)把自己看作是有價值的、令人喜歡的、優越的、能幹的人;

(2)認為自己的外貌是漂亮的、品德是高尚的、人際關係是融洽的、聰明才智是遠遠未發揮出來的。

高估自我的學生經常把自己看作是有價值的、令人喜歡的、優越的、能幹的人。例如:他們認為自己的外貌是漂亮的、品德是高尚的、人際關係是融洽的、聰明才智是遠遠未發揮出來的等等。還容易產生盲目樂觀、驕傲自滿情緒,認識問題往往帶有一定的偏激和固執,且行動目標往往力不能及。往往在實際行動中遭遇失敗和衝突,從而引起情感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自我擴張的變態心理。其人際交往方式是:「我好—他不好「,他們拿顯微鏡看他人的短處,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正所謂「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豆腐渣」

低估自我:

(1)對自己的評價過低,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到事事不如人,處處低人一等;

(2)對自己缺乏信心、自我否定、自我厭惡、自我絕望,甚至自殺。

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低,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到事事不如人,處處低人一等,對自己缺乏信心、自我否定、自我厭惡、自我絕望,甚至自殺。他們的人際交往模式是「我不好—你好」或「我不好,你也不好」。學生過低評價自己會導致對自己各種能力的懷疑,限制自己對未來事業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從而引起嚴重的情感挫傷和內心衝突。

怎麼才是一個自我意識健全的人?

自我意識健全的人,應該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劣勢,能正確評價自我和自我發展,應該是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相協調一致的人;應該是積極自我肯定的、獨立的並與外界保持一致的人,應該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的人,有積極的目標意識和內省意識,積極進取、永無止境。

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1、正確認識自我

可以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我們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態和人際關係等的認識,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體態、性格、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方面的認識。在自我認識過程中伴隨著情感體驗,如由身高外貌等引發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緒情感。以及,在自我認識、自我情感體驗過程中,我們是否有目的、自覺的調節和控制我們的行為和想法。我們要善於剖析自我,深刻認識自我,更好地認識外在形象和內在自我。

也可以通過他人評價認識自己。我們都知道「旁觀者清」、「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們要主動向他人了解自己。我們要虛心聽取他人的評價,同時又要客觀、冷靜地分析他人的評價,以便我們從多角度來認識自己。

最後,還可以通過社會比較認識自己。自我觀察和他人評價難免會有各自的主觀投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社會比較更好地認識自己。我們現在的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未來進行縱向比較,與同齡人或者有類似條件的人進行橫向比較,通過更全面的縱橫社會比較來正確認識自己。

2、積極悅納自我

悅納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能夠接受自己性格方面的一些其他特徵,這樣才能更好的接受他人。試著接受自己,喜歡自己,覺得自己獨一無二,有價值感、自豪感、愉快感、滿足感,平靜理智的看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冷靜的對待自己的得與失。

去發展一些自己喜歡的業餘愛好。當自己有一定的愛好,會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好,自己也可以做些開心的事。經常唱唱歌旅旅遊,聯繫一些老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藝才展示自己,才能更好的悅納自己。

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我很棒,我會一次比一次好的」;

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你可以寫出自己的五個優點、五個缺點,然後寫出改正的方式,當然,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進行。

3、有效自我控制

建立合乎自我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遇事要沉著冷靜,自己開動腦筋,排除外界干擾或暗示,學會自主決斷。要徹底擺脫那種依賴別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心和獨立性。要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獨立性的良好品質。對自己奮鬥的目標要有高度的自覺。只要你經過自己的實踐認準的事,就應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想方設法達到預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沒有一點失敗,不必過多地注意別人怎樣議論你。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關愛自己。

References:

閆志英,周述剛.淺談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矛盾衝突、偏差及其調試.社會心理科學,2002,4

路海萍.高職生的自我意識及其教育對策.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

熊亞剛,張秀春.淺析自我意識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瀋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8(4)

更多知識,關注小麥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麥心理X 的精彩文章:

「我裝作很酷的樣子,但內心卻渴望你們的愛」

TAG:小麥心理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