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陰陽二氣

道醫學堂丨陰陽二氣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陰陽二氣

編輯/中國道醫







在《素問,厥論》中說:「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陰陽二氣的關係是一種互生互化的關係,如在唐。王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因為有這樣的一種互生互化的關係,對陰陽二氣應保持種平衡的作用,這需要與自然之 氣相應和。這在(通玄真經》中就有很好的提示,其說:「真人者,知大已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隱其名姓。有道則隱,無道則見。為無為,事無事,知不知也。懷天道,包天心,噓吸陰陽,吐故納新,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剛柔卷舒、與陰陽俯仰,與天同心,與道同體。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在《太平經》中說:「請問胞中之子,不食而取氣。在腹中,自然之氣。已生,呼吸陰陽之氣,守道力學,反自然之氣。反自然之氣,心若嬰兒,即生矣。隨呼吸陰陽之氣,即死矣"。




在道教的養生思想中,認為不論是一個整體或非一個整體中都具有陰陽一氣。就非一個整體所具有的陰陽二氣而言,如天或地,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具有這種獨立性是十分顯現的。這是因為天為陽氣之所聚,此就是陽氣;而地為陰氣之所聚,此就為地。天為輕清之氣,地為重濁之氣,兩者分別代表著陽氣和陰氣。不過,就健康身體而言,陰陽二氣對人體的健康都必不可少,因為兩者能起到一一種平衡的作用。這其中說到陰陽二氣就如同男女不可分離一樣,因為兩者的共存會起到互補或互相促進的作用,這是有利於健康的。但是陰陽二氣定要達到一 種平 衡或和諧的狀態,就如同男女的力量應該相差無幾,不能男的過強,也不能女的過強,過強就會使一方受氣於另一方而達不到和諧。相反,如果其力量懸殊不大,其和諧的程度就會相對高一些,當然也不盡然。




對於陰陽二氣,董仲舒曾提出同類相應而動的概念,認為天地之氣與人之氣都是相互感應而起的,當然也因為其相類而受益或受損。如其說:「陰陽之氣,因可以類相益損也。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這樣,人之氣與天地之氣是相互響應的,從某一方面即說明人與天地陰陽二氣的微妙聯繫,也說明人與天地之氣是應該相呼應的,也可以說是一種必須的效法。其對天道陰陽的闡述與四季喜怒的陳述,都說明人與天地之氣應該相呼應的道理。




董仲舒在《陰陽義》中說:「天道之常,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溧之於歲也,若酸威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聖人之治,亦從而然。天之少陰用於功,太陰用於空。人之少陰用於嚴,而太陰用於喪。喪亦空,空亦喪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時成生,以一時喪死。死之者,謂百物枯落也;喪之者,謂陰氣悲哀也。」天道的運行法則,有生長有死喪,死喪致使百物凋零而衰敗,這是因為陰氣盛的原因所致。也可以說陽氣主生為德,而陰之氣主喪為刑,同時也顯現出天地陰陽之氣實也是春夏秋冬輪轉交替的結果。不論為君之道或為人之本,都應明陰陽二氣盛衰之理,以防不合時宜而背道。




對於陰陽二氣,在《道教義樞》中有對兩半義的討論,實就是陰陽二義。只是此陰陽義是對於一個整體而言的兩半,就如同一個太極圖中,其具有陰陽兩者之合而構成一個整體,如其說:「以陰陽二氣為兩半,陰有陰中之陰,陽有陽中之陽,就於和氣,合五義也。」這很具太極的意蘊。同是在《道教義樞》混元義第二十五中也有闡明,其說:「混元之中,有粗有妙。妙者道氣惟一,精者品物眾多。今明道無不在,義亦玄妙。然道混自別,不可相濫。故非內非外,非非內外。能內能外,即內即外。一多粗妙,其義例然。大而分之,十有二種,二者是氣,十者是物。二氣即陰陰,十物即五有識五無識。五有識者,謂人神鳥獸蟲;五無識者,謂金木水火土也。」又(道教義樞>假實義第三十七中說:「萬法之本由乎陰陽二氣。構於二氣,共成五塵。五塵成四大五常,四大五常共五根九跨也。且法本資於二氣,為實乃以五塵。為實者,但二氣渺漫,未有定形,不為成假之實。然陽是生氣,陰是殺氣。生殺之義,可為續假之實。但能生萬物,即是陽氣。能殺萬物,即是陰氣。萬物莫不生滅,故皆泉陰用之氣。陰陽是氣法,還能生滅。萬氣既非心法,不能生滅於心。此盲二氣能生滅者,非是任運而經前後,乃是別能生殺於彼。陰陽是能生滅者,萬物是所生滅。心既不為陰陽所生,而亦生滅者,正是性不能住.任經前後,是理無常也。」




對於陰陽二氣的討論,在同馬承禎《服氣精義論》中說:「虛實之形,其何以生?自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流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員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內寒,陰盛則外熱。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遂,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氣有餘則腹脹遣泄,不厥。天之邪氣,感則害五臟也:水谷之寒溫,感則害六腑也;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也。又: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易受之;飲食不節,起陽不時者,陽受之,則人六腑;陰受之,則人五臟。人六腑則身熱不卧,上為喘呼;人五臟則填滿閉塞,下為道泄,久為腸擗。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陽受風氣,陰受濕氣。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日:陽病者,上行極而下行;陰病者,下行極而上行。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這其中說到邪氣,邪氣是賊害身體的不正之氣。《氣決》雲:「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昧用者天,善用者延。」又說,「精極乃明,神極乃靈,氣極乃清,元極乃其。因氣而衰因氣而榮,因氣而滅,因氣而生。」這其中說到因氣而榮或因之而夜的意思,其就旨在闡明有正氣或邪氣的陰陽二。得正氣為榮,而得邪氣為衰。從某一 方面而言,邪氣同陰氣是不同的,陰氣對身體的健康有促進的作用,而邪氣對身體的健康卻有危害的作用。但有時陰氣過重,也就成為邪氣。




另外,一定要清楚,陰陽二氣並不能說是正氣與邪氣。這是因為人體的結構中就存有陰陽二氣。身體要健康,就要使兩者達到平衡才能健康。《素向,生氣通天論》中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意思是說陰是把精氣著藏於體內,而不斷充養陽氣;陽是保衛人體外部而堅固腠理的。如果陰不勝陽,那麼經脈往來流動就會急迫快速,而發為狂病;如果陽不勝陰,那麼五勝之氣就會不調,以致九竅不通。所以聖人調整陰陽,使之各安其位,才能筋脈舒和,骨髓堅固,氣血暢通。這樣內外陰陽之氣調和,邪氣不能侵害,耳聰目明,真氣運行正常。




其又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故用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也就是說,大凡陰陽的關鍵,在於陽氣固密於外,陰氣才能持守於內。如果陽氣過於亢感,不能固密,陰氣就要虧耗而衰竭;陰氣和平.陽氣固密.精神就會旺盛;如果陰陽分離而不相交,那精氣也就隨之而耗竭了。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道學課堂,道家陽宅家居風水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免費結緣《太上感應篇》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額頭出汗異常,竟是疾病惹的禍?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daojiaoe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今日春分丨陰陽平衡百病消,最佳調理季節,錯過再等一年!
身體365個穴位,無非這8穴,此8穴治療身體一切疾病,收了吧!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