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他們拿著膠片機,拍出了一群全世界最酷的working girl

他們拿著膠片機,拍出了一群全世界最酷的working girl



DAILY INSPIRATION



如果你聽到「working girl」這個詞,腦中蹦出的第一反應還是「打工女孩」,那麼你要補補功課了。生於1990s的女孩大舉佔領職場,比起遵循「朝九晚五」固定日程的傳統上班族,她們追求更靈活自由的生活方式,充滿想法和膽識,最討厭隨波逐流,做自己的boss才是升級打怪路上的終極計劃……




這些千禧一代的working girl有著怎樣完全顛覆以往的工作觀?又是怎麼調配出全宇宙獨此一份的工作和生活的比例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服裝品牌MO&Co.邀請幾位新銳攝影師,跟隨這些女孩穿梭在家中、工作室、公園、鬧市等地點,更試圖用膠片相機展現她們的生活和工作觀,以及背後最真實鮮活的一面。











在這個

人人都玩社交媒體

的年代,拿起手機就能隨心所欲地製造影像,

攝影師和膠片攝影的角色都處在微妙的變化中

他們的靈感從何而來?他們眼中的working girl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和其中3位攝影師來了一次獨家對話。






??


Agathe Rousselle


心在加州海邊的巴黎少女








土生土長在巴黎的Agathe Rousselle,自己就是個不折不扣的working girl。

除了拍照,身兼數職的她還忙於創作紀錄片和音樂,更創辦了一本從撰稿到編輯都100%由女孩來完成的獨立雜誌《Peach》,由她參與這次的膠片創作,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 吉他手Lachattede Francoise:

她從16歲便開始兼任DJ、吉他手和作曲。在她看來,「要做優秀的音樂,就必須把自己豁出去,不要困在一個盒子里。」 






雖然年紀輕輕,

但她毫不避諱自己的女權主義者身份

,各種小想法像氣泡一樣不斷從她腦中冒出來,而這樣不受馴服的氣質,和她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








 ▲ 導演Eleonore Wismes 






她的祖父母都是不折不扣的當代藝術愛好者,因此Agathe童年時就經常被帶到巴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和藝廊中,用直覺感受藝術。







 ▲ 作家Eva Bouillon:

在她看來,激情=不斷保持新鮮感。比如起初她只寫時裝博客,後來在上面分享音樂,Off-duty的時候還會寫小說、客串走秀 






提起最大的夢想,她的答案是在海邊以藝術為生,成為一名作家,同時做做音樂。講到這兒,她恍然大悟似的笑著總結道:「如此一來,

我需要做的,就是搬到加州去嘛!

」??







??


Q&A | VOICER x Agathe








 ▲ 吉他手Lachattede Francoise和導演Eleonore Wismes 






Q: 你為什麼會選擇攝影師作為自己的職業?


A

: 我一直都很迷戀攝影,大概在我18歲生日那年收到第一個照相機作為禮物之後,我就養成了一邊散步一邊拍照的習慣,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




Q: 可以試著和我們描述一下,你透過鏡頭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是一些什麼樣的情緒或者感覺嗎?


A

: 我始終希望透過鏡頭表達出一種親密感,一些你用直覺能感受到,然而卻很難用言語來描述的東西。有一次,我在戶外拍攝一個女孩兒,突然不知為何光線暗了下來,在那一個小時的金色光芒下,她的臉美得讓人覺得哀傷,在場所有的人都陷入默不作聲的狀態。







 ▲ 吉他手Lachattede Francoise和

作家Eva Bouillon

 






Q: 以前,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朝九晚五」,但現在工作正變得靈活和多元化,作為千禧一代的你,怎麼看待工作這件事?


A

: 身在巴黎,工作和情感其實是不可分割的。你會遇到各種各樣好玩的事兒,也會被形形色色的人圍繞,其中有我喜歡的,也有我不喜歡的,這些細微的情感都真切地和我的工作產生著關聯,這也正是巴黎的魅力。說白了,工作就是我的養分,我想我永遠都不會退休的,因為那樣我可能會又窮又無聊吧。

??







??


Li Cha


不憤世嫉俗地談論藝術和美










licha(李茶)生於廣東,現在則在紐約生活和工作。早年學習國畫、素描的經歷讓他談論藝術和美時,沒有太憤世嫉俗的態度,這讓他的膠片作品看起來非常舒服。







 ▲ 創作歌手Reni Lane:

令人意外的是,她最大的工作動力來自遭到拒絕。「這是生活常態的一部分,它能燃起我的激情。」 







 ▲ 模特/藝術工作者/企業家Sarah McCall:

她從15歲就開始工作,地鐵、咖啡館、公園,任何你想像到的紐約各種「野」的地方,都是她的出沒點。 






聊到他和作品之間的關係,他巧妙地引用了藝術評論人Jerry Saltz的一個比喻,「創作者們都像貓,表達非常不直接,比如貓想向主人要些什麼的時候,都是扭扭捏捏地蹭著沙發。

我和我的作品之間,應該就是貓和沙發的關係吧。







 ▲ 藝術工作者Corey Washington:

她的觀點是,「If you survived New York,you are your own boss.」但凡你能在紐約生存下來,就已經是自己的老闆了。 







??


Q&A | VOICER x Li Cha







 ▲ 美術指導Lulu和產品策劃Yulu:

這兩位華裔New Yorker在廣告公司為「Mad Man」工作。Yulu重整頭條,阻止媒體「洗腦」; Lulu建立「非白人」和「非直男」圈子,只為自由發聲 







Q: 你是從哪個時刻開始,決定當一個攝影師的?


A

: 想不起來一個具體的「決定當攝影師」的時刻,可能攝影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不是一個要下決心的事,而是自然而然的。我們的手機就都能拍出很好的照片。




Q: 什麼樣的拍攝對象,最容易和你產生共鳴?


A

: 不那麼「男性」的男性,和不那麼「女性」的女性。







 ▲ 美術指導Lulu和產品策劃Yulu 






Q: 為什麼選擇這些場所來拍攝你眼中的working girl,在表達什麼意義?


A

: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一個拍攝場景被設置在Chapter NY畫廊的Jesse Darling展覽,這位來自英國的藝術家本身即是一個working girl,而她的作品的材料運用鋼、鐵、日常物件的變異和碎片、甚至是蛋糕,常

隱含此種材料背後的生產關係和權力關係,

她的作品以及它們探討的女性主義議題,非常適合這次的拍攝主題。







 ▲ 創作歌手Reni Lane 






??


Zac


連洗澡都要抱著相機的膠片迷









雖然翻看Zac的膠片攝影作品,你最先感受到的是成熟有態度的酷勁兒,但他的身體里其實

藏著一股孩子氣

,這在和他的言談之間不難捕捉得到。







 ▲ 演員李媛:

理科出身的她,對角色有自己的「比例調配」。被問到身為這個時代的女性,最自豪的是什麼時,性子爽朗的她反問道:「養活自己還不自豪么?」??






比如他非常大方地和我們提起一樁有意思的回憶:受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影響,在擁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機之後,他連洗澡的時候,都會帶著心愛的相機。






??


Q&A | VOICER x Zac






Q: 你人生中第一台相機是什麼樣的?


A: 

是RICOH GR II。這台相機更適合用來創作黑白片,拍出來的片子的效果很「野」。




Q: 還記得你第一次接觸到膠片攝影的情形嗎?


A:

 當然記得。我一拿到膠片機,就立馬拉著我的狗當模特,咔咔咔地一口氣拍完了十卷膠捲,然後便開始充滿期待地等待膠捲沖洗出來。







 ▲

 

模特汪曲攸:

她從不在煽情描述模特行業背後的艱苦,相反,總是帶著自然的表情迎接挑戰,這股rock態度讓她顯得特別。 






Q: 在這樣一個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製造影像的年代,你覺得攝影師的角色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A:

 我認為現在攝影師的概念,相比以前變得寬泛了許多,這個頭銜其實適用於每一位按下快門的人,攝影工具則包括但不局限於專業的相機,很多人都在隨時記錄身邊的事和物。




Q: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是攝影師?


A:

 是的。在特定的場景,特定的光線,特定的情感中,他們所創作的影像中傳達出來的東西,甚至超過了許多拿著專業攝影設備的人。







 ▲

 

模特趙佳麗:

17歲的她走完Loewe開場&閉場,整個時裝圈都要炸了。年紀小小就被VOGUE.com評為最佳新人,獲得Nicolas Ghesquière等人的密切關注,她卻希望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做個自在的平凡人

。 






看完這三位攝影師的膠片作品中,這麼多形形色色的working girl,她們

敢於與眾不同的勇氣、始終忠於自我的堅韌、不肯在生活品質上作半點讓步的獨立清醒

,哪一點最觸動你?又有哪一位讓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別獨自藏在心裡,拿出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喲!

?






??









今年夏天,

MO&Co.將空降重慶、天津、長沙,開展

Working Girl主題膠片影像展

,現場更有超酷工作證DIY暗房免費體驗,MO家拍攝小分隊「隨時潛伏」,讓你一秒入選#MOgirlgangs#!







撰文 ?  Soda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公 眾 號


請 給 該 公 眾 號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About Voicer


靈感點亮生活 生活溫暖人心



創意內容品牌、在線雜誌Voicer
致力於分享生活和設計之美




Contact us


hello[a]voicer.me


商業合作 / 投稿請發送郵件





Join us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icer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造就了北歐風格的純凈、溫暖之美?

TAG:Voic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