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暗黑的德國,復興的義大利

暗黑的德國,復興的義大利

世界盃倒計時19天,我們來聊一聊1982年世界盃。

1982年世界盃,對於聯邦德國來說,是一次充滿爭議的世界盃。爭議首先開始於小組賽中和奧地利的默契球,就是俗稱的「希洪醜聞(The Disgrace of Gijón,希洪是兩隊的比賽地)」,也被叫作「希洪互不侵犯協定(Nichtangriffspakt von Gijón,Non-aggressionpact of Gijón)」。

希洪醜聞發生地——大磨坊球場,也是希洪競技的主場。

爭議的源頭,是首次參加世界盃的北非勁旅阿爾及利亞在小組賽首輪打出了一場經典的逆襲,2比1戰勝了德國隊,這被譽為是1966年朝鮮擊敗義大利以來,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冷門。在世界盃歷史上,這也是第一個擊敗歐洲球隊的非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4年前的突尼西亞雖然也在世界盃贏球,但他們戰勝的是墨西哥,不過摩洛哥打平了聯邦德國。

阿爾及利亞慶祝對德國打入的第二球。

當時雖然貝利奶過非洲球隊,說他們到2000年將贏得世界盃(這口毒奶直接堵死了非洲球隊的路),但德國人確實太輕視阿爾及利亞這塊前法國殖民地了。有個球員在賽前甚至說:「我們將把第七個進球獻給我們的夫人,第八個進球獻給我們的狗狗。」還有個球員說,這場比賽可以叼著雪茄打。

當時的德國隊兵驕震主,主教練德瓦爾失去控制。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瓦爾在決賽前說魯梅尼格有傷,決賽可能只能坐板凳,但轉身魯梅尼格接受採訪,就說自己一定會首發。最後呢?魯梅尼格首發了。德瓦爾本人也有問題,他拒絕給德國球員看阿爾及利亞比賽錄像,因為他怕球員會笑話他。他還打賭說:「如果德國輸了,我立即坐下一班火車回家。」

結果,德國真的輸了。阿爾及利亞隨後在小組賽第二輪中0比2負於奧地利,但最後一輪3比2戰勝了智利。兩勝一負手握4分(彼時還是2分制)的他們,看上去出線已成定局。德國隊雖然在第二輪如夢方醒,4比1大勝了智利,但卻面臨出局的危險。不過那個時候的賽制,小組賽最後一輪並不統一時間進行,這就給聯邦德國和奧地利留下了操作空間。

其實阿爾及利亞對智利的比賽中一度3比0領先,這個比分會讓德國和奧地利的操作非常困難(需要4比3或者5比4這樣的比分),但智利隊下半場追回兩球,讓德國和奧地利的任務變簡單了:德國隊只要1球或2球戰勝奧地利,根據複雜的三隊同分情況,就能和曾經的兄弟奧地利攜手出線,把阿爾及利亞擠出第二階段小組賽;而德國若贏3球以上,將淘汰奧地利,送阿爾及利亞出線;如果奧地利戰勝或戰平德國,則德國將被淘汰。

這是世界盃第一次擴軍為24隊比賽,其賽制留下了很多道德風險的空間,希洪醜聞就這樣在人們的擔心中開鑼了。當時阿爾及利亞因為戰勝了德國,成為了當地球迷的最愛,他們都希望阿爾及利亞出線。這些人把希望寄託於德國和奧地利之間的恩怨,因為4年前曾經3比2戰勝過德國。

聯邦德國開場10分鐘打得還有模有樣,赫魯貝施(Horst Hrubesch)打入一球,德雷姆勒(Wolfgang Dremmler)也讓奧地利門將作出了一次精彩的撲救,但這就此成為全場比賽第二腳也是最後一腳射正。此後比賽進入了默契球模式:雙方大部分傳球在自己半場,一旦有對方球員壓過來,就回傳門將,然後大腳開到對方半場,如此周而往複一二三四再來一遍;雙方根本沒有啥鏟球,連射門看上去也是刻意打偏或者打得疲軟沒有威脅。

赫魯貝施慶祝進球。

半場休息的時候,有德國球員摟住奧地利球員的肩膀開始聊天,據說有人也提到了1比0就可以了這樣的話,當然雙方球員都否認這樣說過。OPTA有1966年來所有世界盃比賽的技術統計,這場比賽下半場雙方一共三腳射門,無一中靶。德國鏟球8次,雙方傳准率都高達90%,奧地利本方半場傳准率99%,德國98%。

這樣的比賽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球迷都出離憤怒。奧地利電視台解說員西格爾(Robert Seeger)告訴觀眾,可以把電視機關了,最後時刻的比賽他一言不發。連德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德國電視一台的解說一度拒絕評述,而另一個評述員施坦耶克(Eberhard Stanjek)說:「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是一個恥辱,和足球毫無關係。隨便說什麼都行,但不是所有目的都能證明手段合理。」有個憤怒的德國球迷,甚至在球場焚燒了自己的國旗。憤怒的阿爾及利亞球迷,則在手裡揮舞著鈔票,指責雙方被金錢收買。這也是這屆世界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鏡頭。

西班牙當地一個媒體,把這場比賽的報道刊登在「罪案」版。而德國媒體也不客氣,小報的一個重磅標題是「丟人(SHAME ON YOU)!」不過德國主帥德瓦爾很無辜,「我們只想晉級,並沒有想踢球。」馬特烏斯也說:「我們晉級了,這就是最重要的。」奧地利球員克蘭克爾(Hans Krankl)也說:「我們晉級到了下一輪,我才不關心德國人是怎樣呢。」

在競技層面,希洪醜聞導致國際足聯開始把小組賽最後一輪安排在同時比賽。但默契球並未徹底絕跡,2004年歐洲杯丹麥和瑞典打出了正好把義大利淘汰的比分,2010年世界盃小組賽智利和西班牙最後10分鐘也出現了類似場面,而2018年世預賽南美區秘魯和哥倫比亞的1比1也有類似情況。而每一次這樣的默契球出現,聯邦德國和奧地利都會被拉出來鞭屍陪綁。

這屆世界盃上聯邦德國隊的暗黑歷史,遠不止這場默契球。在半決賽中,德國隊和法國隊的比賽驚心動魄。頑強的德意志戰車在加時賽還剩22分鐘的時候仍以1比3落後,但最後時刻魯梅尼格和費舍爾(Klaus Fischer)頑強扳成了3比3。到了德國人擅長的點球大戰,法國人無法討到便宜,最終只能目送聯邦德國晉級決賽。

對於聯邦德國來說,這本來是一個正面形象。但由於此前默契球已經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惡魔,場上的任何事件都會被放大,德國門將舒馬赫的犯規動作,就此成為了新的爭議焦點。多年以後,利特巴爾斯基還感嘆:「那是我們在那屆杯賽打出的兩場最佳比賽之一,本來應該是德國足球的很好公關——本來應該是。」

當時比賽進行到第56分鐘,場上比分仍是1比1。普拉蒂尼連過三人後一腳射門,球將將高出。門後的法國球迷拒絕把球還給場內,裁判就給舒馬赫找了一個新球。舒馬赫把球帶回禁區,然後突然裝作要再扔上看台。電視評論員說他在「開玩笑」,但法國球迷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舒馬赫在恐嚇他們。

不到60秒後,普拉蒂尼傳出妙傳,隊友巴蒂斯頓(Patrick Battiston)形成單刀之勢。舒馬赫和他的翼衛卡爾茨(Manfred Kaltz)都沖向巴蒂斯頓,巴蒂斯頓當時看著皮球,最後時刻把球挑過出擊的舒馬赫。球貼柱而出,但巴蒂斯頓已經看不到自己射門的結果了,因為他已經被舒馬赫撞翻,倒地不起。

舒馬赫從頭到尾沒有減速,但他顯然知道自己的衝擊力,所以在最後撞擊到來前他稍微側轉了上身,避免自己受傷,他的髖骨重重地擊中了巴蒂斯頓的面門,巴蒂斯頓倒地後人事不省,看台上很多球迷一度認為巴蒂斯頓已經死了。後來經過醫生檢查,巴蒂斯頓三顆牙齒折斷,脊椎骨折,無法再繼續比賽。這浪費了法國隊的一個換人名額,因為巴蒂斯頓本來就是第50分鐘剛換上來的替補。最終,法國隊就是輸在加時賽的體力上。

巴蒂斯頓被撞斷的三顆牙齒。

更具有爭議的是舒馬赫的態度。這個球員和後來英超的喬治·巴頓有相似之處,他在巴蒂斯頓受傷後毫不在意,在一旁玩著球。他在後來得知巴蒂斯頓傷情後,也還是輕描淡寫:「如果他願意,我可以給他付看牙醫的錢!不管你們相信還是不相信,我當時就是沖著球去的。在同樣的情況下,我還會那麼做。」

舒馬赫衝撞巴蒂斯頓瞬間。

舒馬赫甚至沒有吃到一張黃牌——今天同樣的動作,會吃到紅牌,但1982年,很可能只是黃牌,黃牌都不給確實有點過了。舒馬赫的舉動,似乎再度證明了希洪默契球醜聞不是偶然:德國人似乎認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後來在法國報紙的一次評選中,舒馬赫當選為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人,排在第二的則是阿道夫·希特勒。

舒馬赫最後的命運不太好:在1982年世界盃決賽中,他輸給了義大利隊;4年後德國再入決賽,舒馬赫再次成為輸家,這次他輸的是阿根廷,而且被媒體指責對阿根廷至少兩個進球負有責任。1987年他出版自傳爆料德甲球員喜歡召妓後,被剝奪了俱樂部隊長袖標,並永久地失去了入選國家隊的機會。法國人認為:舒馬赫的遭遇,說明老天還是長眼的。

德國隊進入決賽的方式,讓他們的對手義大利隊突然成為了球迷的最愛。其實義大利隊在打世界盃之前,也有自己的爭議。托托內羅(Totonero)賭球醜聞讓他們的明星射手保羅·羅西被禁賽三年(後上訴減為兩年),儘管他在1981-82賽季最後時刻才復出,但主教練貝阿爾佐特還是帶上了他。

義大利隊在小組賽的表現糟糕極了,三場全平。這後來也成為了義大利隊的一個特色:狀態總是調整到淘汰賽才出。羅西的狀態更是糟透了,本來就不贊成帶他去世界盃的媒體因此叫囂不停。1982年世界盃因為是24隊參賽,第二階段小組賽每組三隊,義大利和1982版巴西以及衛冕冠軍阿根廷分在了一組,每組只有一個名額能進入半決賽,義大利完全不被人看好。

但義大利隊2比1戰勝了阿根廷,隨後巴西也3比1戰勝了阿根廷,這意味著最後一場巴西隊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線。那一年的巴西,是藝術足球的巔峰代表,在世界盃戰史上可以與1954年的匈牙利、1974年的荷蘭等相提並論為「未能奪冠的最偉大球隊」。義大利在對巴西的第二階段小組賽中打出了一場絕世經典,其中神勇的羅西上演了帽子戲法,先後三次幫助義大利取得領先,最終3比2戰勝了蘇格拉底、法爾考和濟科。

羅西確實是一個神奇的人物,義大利記者達爾文·帕斯托林曾經這麼說他:「保羅·羅西不是一個球員,他是一篇小說。他被愛,也被恨。他經歷成功,也經歷失敗。他曾經輝煌,也被人遺忘。他的職業生涯,可以填滿一本《戰爭與和平》。」因為戰勝巴西這場比賽中的帽子戲法,羅西後來的自傳就定名為《我讓巴西哭泣》。

羅西魚躍沖頂。

半決賽,羅西梅開二度,2比0輕鬆斬落缺少了最佳球員博涅克的波蘭。最終的決賽,義大利有3萬名球迷到場,其中包括他們的總統佩爾蒂尼。而全義大利共有3200萬名觀眾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比賽,這迄今仍是單場比賽在義大利的收視紀錄。這場比賽比對巴西那場比賽還要順利,羅西先打開勝利大門,此後塔爾代利打入第二球(進球後的塔爾代利怒吼成為1982年世界盃的標誌性鏡頭),阿爾托貝利再打入第三球,聯邦德國第83分鐘打入了一個安慰球,但失敗已經不可改變。

在球隊的歸程,留下了足球史上一張經典的圖片。義大利總統佩爾蒂尼和主帥貝阿爾佐特、球員佐夫、考西奧在回程的專機上一起打一種叫「掃帚」的撲克牌遊戲——這是義大利最流行的兩種牌戲之一。而他們的牌桌旁,則放著閃閃發光的世界盃金杯。就這樣,義大利成為了巴西隊之後,又一個三奪世界盃的球隊。

最後階段的6個進球,讓羅西捧走了世界盃金靴和冠軍獎盃,也拿走了歐洲金球獎。主帥貝阿爾佐特喃喃自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他。" 而羅西本人則說:"我只是受到了神靈的庇佑。"他家鄉托斯卡尼的葡萄酒莊園,後來給他送上了1000瓶最好的美酒。但此後他因為膝蓋的傷病漸漸走了下坡路,再也沒回到1982年世界盃第二階段小組賽之後的那種巔峰狀態。1987年,他年僅31歲就退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你根本想不到火箭為昨日一戰準備了多久!
國家隊尤文,佩林雙接班?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