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人阮義忠,身心在同一處人才有歸屬

攝影人阮義忠,身心在同一處人才有歸屬

GIF

望著書桌前平鋪的十幾本書,阮義忠內心略顯自豪。

為什麼不呢?因為,這些書基本上是三十五年前已經出版,有些至今仍在再版。經過幾十年的考驗,阮義忠的作品沒有被淹沒,就已經證明它的價值所在。

他的願望是:希望自己的影相記錄能夠經過更多的三十年,成為經典留存。

阮義忠,1950年生於台灣宜蘭縣頭城鎮,當代著名攝影家,是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曾創辦《攝影家》雜誌,著有《當代攝影大師》《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行·影不離:阮義忠的旅行手札》等作品。

《人與土地》系列,屏東旭海,1986

碧侯村的濃煙

阮義忠攝影作品《人與土地》系列

阮義忠攝影作品《人與土地》系列

阮義忠攝影作品《失落的優雅》系列

阮義忠攝影作品《失落的優雅》系列

《失落的優雅》系列,天池,南橫公路,1977

阮義忠攝影作品《失落的優雅》系列

如今,68歲的阮老年近古稀,但精神依舊矍鑠。

他仍在自己攝影工作室內傳道授業,許多大陸年輕人受他的影響,學習如何用藝術之眼去記錄中國。工作室中,畫冊、唱片佔據書架。阮義忠說,萬不得已時,書還要讓位於唱片。

他對藝術感覺的敏銳與自信,巨細靡遺地貫穿於日常生活的細部。當然這不是一種嚴酷的取捨,只是一種生活情趣。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阮老往來於各城市之間,開辦課程、講座。這位並未脫離時代的老人,每天都會不遺餘力的用微博記錄、宣傳與粉絲互動。微博上,他的粉絲已有193萬之多。

2018年5月16日,有這樣一條記錄:「《正方形的鄉愁》簡體字版上市了,再過兩天又要出門了,20日在無錫、22日在蘇州各有一場新書發表會。浙江攝影出版社計畫將我所有的經典攝影集一一出版,工程龐大,不知何時會完成。倒是繁體字版的鐵定會於2020年7月出齊,十本經典攝影集函裝成《台灣民間影像史冊》,請大家拭目以待。 」

阮義忠攝影作品《正方形的鄉愁》系列

《正方形的鄉愁》系列,宜蘭四季,1990

阮義忠攝影作品《正方形的鄉愁》系列

阮義忠攝影作品《正方形的鄉愁》系列

攝影之前的阮義忠

多年前在宜蘭這個地方,阮義忠曾把自己埋在地瓜葉中,深深怨怒過「不幸」的身世。為什麼只有父親繼承了田地,自己的童年不得已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備受折磨。那個叛逆的因不滿於自己出生而離家出走的渾小子,永遠無法想像,幾十年後的自己竟然會讓這麼多人仰慕。

後來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也正是那次出逃讓他明白,以自己當時的年紀和能力,一點也掙脫不了被沉重勞動緊緊捆綁的宿命。於是暗下決心,要改變痛恨的身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拚鬥。

從那時起,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後來自嘲說,只有用這種可笑的方式才能逃避無法面對的現實,也才能忍受回家後面對沉重鋤頭和貧瘠土地的痛苦。

與攝影結緣是在阮義忠接觸英文雜誌《ECHO》,那是台灣第一本用照片做配圖,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刊物,他也因此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機。

在那個沒有任何旅行指南的年頭,阮義忠靠一冊《台灣客運價目表》走遍了島上的各個角落。保守估計他拍下了十餘萬張照片。40年後,其中最好作品收錄在《人與土地》、《四季》、《正方形的鄉愁》、《失落的優雅》等10餘本攝影集中。

阮義忠攝影作品《四季》系列

阮義忠攝影作品《四季》系列

信徒

「1997年我偶然聽到了一首亞美尼亞的聖詠,那彷彿那是一個人在最絕望的時候發出來的祈禱。就是為了這首歌,我發願一定要想方設法進入亞美尼亞,看看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從喉嚨發出這樣的聲音。」

十八年後,阮義忠以七天的行程,用快門定格在亞美尼亞的瞬間,整理成冊,有了旅行攝影集《想念·亞美尼亞》。

「每一次旅行都是離家和還鄉的過程,但是到那裡的第一天,我就覺得自己上輩子是亞美尼亞人,好像那裡的人、事、物,都和我的生命有莫大的關係。離開那裡18年了,我還沒有實現我的願望,再重還亞美尼亞。」

僅有60幾張照片的影集,卻承載了身在異鄉難以言說的感動。

阮義忠攝影作品《想念亞美尼亞》系列

這家人到底在想什麼

公交車站沒指示牌,三個男人蹲在兩條路的交叉口等候,雖沒時刻表,但車遲早會來。

小男孩在戈夏凡克修道院在神龕前點了根蠟燭,不知道心裡許了什麼願。

瑪特納達蘭(Matenadaran)圖書館的管理員強調,若非馬許多茨(Mesrop Mashtots)於五世紀初發明了亞美尼亞文,該國的文學與音樂無從流傳。管理員身後即偉人雕像。

阮義忠說:「我不得不認認真真的關注眼前的生活,從理想的精神世界回到現實人間。身,心在同一處,人才有歸屬。」

無論鄉土還是城市,無論歸家還是旅行,攝影讓他在平凡的事情中找到非凡的意義,讓眼界和想像力跟更大的空間、更久的時間做交匯,讓他在「安於當下」的心境中,把每一個片刻化為永恆。

我與攝影,

早已不是喜歡與不喜歡的關係,

而是我對它有信仰、有使命,

希望透過攝影來傳達一些理念,

但這還不足夠,

我也應該在有生之年為它多盡一分力。

——阮義忠

文/西風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物志 的精彩文章:

被故宮開除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有靈魂的女人,真的不害怕變老

TAG:名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