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玄奘之少年行者

少年玄奘之少年行者

公元六十七年,兩位印度僧人用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抵達中國,漢帝國修了一座專門的寺院,供印度高僧翻譯佛經,為表彰白馬馱經有功,寺院被命名為白馬寺。白馬寺就在洛陽,它是中國第一所官辦寺院,被尊為佛教在中國的祖庭。自佛教東傳以來,洛陽一直就是重要的佛教中心。

少年玄奘因為家庭變故,跟隨二哥長捷法師來到了佛學興盛之地-洛陽。然而,這個早熟的孩子發現,洛陽的寺院生活,非常適合自己的天性。

玄奘居住的凈土寺每日里人流如織,香火旺盛。香客們進寺禮佛聽經,最頭痛的就是帶進來的孩子們了。這些頑皮淘氣的孩子們鬧起來可是不講場合,偏偏佛祖的眼皮子底下,你還不能發作。

凈土寺在這方面卻有個很高明的辦法,就是讓這些調皮的孩子集中偏殿里聽故事性很強的《百喻經》了。這些寓言故事描寫的都是幽默可笑的事情,具有犀利的諷刺性。先說笑話,後講佛法,笑話里包含著佛法。既富有情趣,又蘊含哲理,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啟人智慧。

這個講故事的任務,自從玄奘來了以後就落在了他的頭上。孩子們都很喜歡聽《百喻經》的故事,特別是,負責講故事的還是個同他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這就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

偏殿內,小玄奘坐在獅子座上,侃侃而談。他的眉目清朗俊逸,幽黑的雙眸閃動著耀眼的光澤。年紀雖幼,卻已顯出一副天然的莊嚴與大氣。他的聲音清澈無染,直入心田,讓每一個孩子都聽得入了迷......

此時的小玄奘陳禕並沒有剃度,不是因為他不想。事實上,自從跟二哥住進凈土寺後,他便一直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人。佛法已經為他開啟了一扇神奇的大門,門內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裡面有數不清的珍寶...那是完全不同於世俗的精神的珍寶。他已經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他希望自己能正式剃度出家,廣學佛法,然後像一名真正的高僧大德那樣登壇講經,普度眾生。

可惜這個心愿此時卻是難以實現的。

隋期,朝廷為限制僧人數量,專門設有僧官,度僧必須由朝廷統一下發名額,統一考試。寺院被剝奪了度僧的權力,一旦發現私度者,將處以很嚴重的刑罰。

拋開其他的事情,隋煬帝的這一舉動對佛門也不見得是件壞事,雖然減少了出家人的數量,但卻保證了質量,確保了出家的大多數都是有信仰的,而且文化程度不低,甚至可以說都是精英。

後來唐朝時沿用了這一僧籍制度,使得隋唐時期的佛教僧團成為一個素質極高的團體,高僧大德如滿天星斗,層出不窮。

朝廷沒有下發度僧指標,陳禕便不能出家,他只能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暫時居住在凈土寺里。

像小玄奘陳禕這種身份,當時的寺院里被稱作行者。行者住寺院里,每天要做些力所能及的雜役,閑暇時也可隨師父們修行,或者讀書誦經。長大後若有機緣,便可剃度出家。可惜,大部分人是根本沒有這個機會的。

年幼的玄奘自小寫得一手好字,便被安排在凈土寺做了抄經生。

在那個沒有印刷術的年代,各種經典、書籍全靠手抄。抄經是一份極其辛苦的差事,需要極其細心,只要寫錯一個字,整卷便得重寫。很多人寧願干粗活也不願意去抄經的,但這項工作對小陳禕卻很適合,一來他出自書香世家,對文字有著天然的喜愛和痴迷;二來他性格專註,心思細膩;三來他確實經常出入藏經閣里找書看,讓他進藏經閣里抄經,也是頗感開心。

凈土寺,無數個平靜的夜晚,窗外樹影婆娑,秋蟲樹上、草叢中啾啾鳴叫;窗內燭光微微跳動,照著案几上的經卷,也照著少年行者專註的臉龐。

他的筆下,一行行清峻疏朗的蠅頭小楷躍然紙上……

對陳禕來說,抄經、讀經就是個修行的過程,甚至是一種習修禪定的方法。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小玄奘不僅經文抄寫的好,《百喻經》這部通俗易懂的佛教故事集也被他講的娓娓動聽。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來聽他講經的孩子越來越多,後來甚至包括了成年人。原本一些不信佛的人,也慕名來到凈土寺,只是為了聽這個小行者講經... ...

(文學作品,僅供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遇洛陽 的精彩文章:

看,雨中的那個」你
少年玄奘之「經書與我有緣」

TAG:眼遇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