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類不可能永遠安逸的生活在地球上,那下一站是哪?

人類不可能永遠安逸的生活在地球上,那下一站是哪?

我們不可能永遠安逸的生活在地球上。或許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們還太過於遙遠,我們身處於銀河系的偏僻地帶,沒有超新星爆炸的威脅,沒有黑洞將我們撕裂,太陽依舊在源源不斷的給我們提供著能量,地球依舊是我們最為理想的家園。

但總會有那麼一天,地球的表面也成了枯竭的暗灰色,太陽迎來了它生命的終點,我們知道,是時候離開了。

去哪裡呢?茫茫宇宙,究竟哪裡還能容下人類這樣脆弱而嬌貴的物種。

或許在短期內,我們還能將目光投向太陽系中的行星,比如最為親切而有希望的火星。

SpaceX首席執行官Elon Musk有一個願景:他希望儘快讓人類進入火星。今年,當獵鷹重型火箭發射並向小行星帶投擲一輛特斯拉汽車時,他已經震驚了全世界,但這種重型火箭與馬斯克的火星探索計劃相比將相形見絀。

在一些人看來,僅僅局限在地球上,未來會充斥太多的矛盾與衝突,科幻小說中已經描述了太多的反烏托邦式的地球未來。有小行星撞擊的「深度撞擊」和「末日」的電影,還出現過醫療問題和人口過剩,以及其他許多天災人禍。

Robert Zubrin是人類探索倡導組織火星協會的創始人,他提倡到別處去尋找我們在地球上找不到的資源、知識或安全避難所。Zubrin說,星際旅行將是終極夢想,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關注我們手頭上的東西——火星,它離我們很近,可以利用當今的技術進行訪問。

移動到火星——還是更遠?zubrin的計劃主張直接飛往火星,Zubrin指出,利用現有的推進系統,航天器可以在六個月內到達這顆紅色星球,這是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花費的標準輪換時間。

但是火星有一個大問題,它和地球有太多的不同。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三分之一,火星的空氣中充滿了有毒氣體,即使有水存在於表面,也會稀缺的可憐。而月球上的情況更糟,月球有六分之一的地球引力,晝夜交替比地球還要長,而且沒有空氣。

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曾經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描述了在太陽即將燃燒殆盡之時,人類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亘古不變的永恆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或許在踏上尋找新的家園的那一刻起,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成為一個新的物種,最後送給大家《三體》中一句經典語錄——

「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們,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請千萬慎重,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像的要大的多。」

趣味科普立體書:太空

¥74.90

文:雪落香杉樹,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的精彩文章:

西藏上空出現神秘發光現象,如調色盤般絢麗多彩,是為何物?
藍月亮再現天際,全國各地皆可見,錯過要再等兩年

TAG: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