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

她是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一個女人,活過這一百年,人品、學問、婚姻居然都能留下佳話,民國史上,也只有她這一人。她這一生明明可以靠才華、美貌、家世,但是她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靠信念

所以她才能說出: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不爭、不搶、內心安靜,用一生踐行著一個字「愛」。

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逝世,享年105歲。今天是她逝世兩周年

1.父親母親

1911年7月17日,一個女嬰在北京呱呱落地,家人取名「楊季康」。這個女孩長大後,成了文學大師楊絳。

楊家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父親楊蔭杭一身俠氣傲骨,剛正不阿。身為法官的楊蔭杭嚴肅剛正,身為父親的他卻十分慈愛。

楊絳還是幼童時,身材短小,小小粉粉的一截,看上去很是脆弱。即便長大後,楊絳的身材依然不高,父親卻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可見,父親對楊絳之憐愛。

小時候,楊絳見父親平時說話出口成章,於是向父親請教秘訣。父親說:「這哪裡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如果說父親楊蔭杭將好學、堅強的性格基因傳給了楊絳,母親唐須嫈則將溫柔堅韌遺傳給了楊絳。

有一次,楊蔭杭得了很嚴重的傷寒。家人和西醫大夫(據說,楊蔭杭當時只信任西醫)都束手無策,告訴唐須嫈:「沒得救了,放棄吧。」

唐須嫈不肯放棄,她找到一位做中醫的朋友:「求求你開副藥方,就把死馬當作活馬醫。」朋友被她的堅持感動,大著膽子開了藥方。

楊蔭杭拒絕中醫治療,唐須嫈只好把中藥磨成粉末,裝進西藥丸里,哄騙他吃下去。

母親細心照顧父親吃藥、起居,費盡心思。終於奇蹟出現了,楊蔭杭漸漸蘇醒,最後痊癒。

唐須嫈不僅溫柔堅強、同情達理,還在操持一家人的生活之餘,閱讀古典文學和小說。父母皆愛讀書,且夫妻之間互敬互愛,這樣的家庭氛圍對楊絳產生了極大影響。

之後,楊絳遇到錢鍾書,他們的生活模式像極了父親母親。

生命就是這樣奇妙,?情感的輪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2. 她是最賢的妻

與君初相識,

猶如故人歸。

天涯明月新,

朝暮最相思。

1932年,楊絳21歲,借讀於清華大學,2月,在清華古月堂,她與錢鍾書初見。

有些人,遇見只為擦肩而過。

有些人,遇見是等一見如故

然而,造化弄人,錢鍾書表弟孫令銜的流言——「錢鍾書已訂婚」「楊絳已有男朋友」,令二人如鯁在喉。

再次見面,「我沒有訂婚。」這是錢鍾書見到楊絳時說的第一句話。

「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應。

兩人相視而笑,心照不宣。從此鴻雁傳書,兩顆心越走越近。

緣分就是這麼神奇,兩人的相遇,不早不晚,一秒不差。

而正是那一秒,遂成了兩個人一生的情緣。從此兩人相伴一生,攜手度過了六十多年歲月。

錢鍾書曾說:「見楊絳之前,從未想過結婚;娶楊絳之後,從未後悔娶她。」

錢鍾書稱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他把楊絳捧到天上去了,詩人辛笛常說錢鍾書有「譽妻癖」,意即一天不誇楊絳心裡難受,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也非常認可楊絳這個媳婦,他不止一次地說楊絳「實獲我心」

當然,這一切不是天賜的,是楊絳自己創造出來的。

3.經營婚姻

錢鍾書生活能力很差,經常像孩子一樣闖禍。他每次犯錯,都要向楊絳彙報,第一句永遠是:「我做壞事了」。

有一次,錢鍾書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東家的桌布。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不久,錢鍾書弄壞了門軸,不能關門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在倫敦時,錢鍾書額骨上生了一個疔,很久無法痊癒。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治。

她從一位護士那裡學會了熱敷,每小時熱敷一次。果然,錢鍾書頭上的疔消失了。每次錢鍾書闖禍,楊絳口裡「不要緊」,無疑於定海神針

錢鍾書可以全身心投入學術研究,因為他知道楊絳永遠是堅強的後盾。

楊絳深知一個道理:分享幸福得到雙倍的甜蜜,而煩惱並不會因為兩個人一起分擔而變少。

楊絳確實做到了,她曾說:「我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讓錢鍾書的天性沒有受到壓迫,沒有受到損傷。」

懂人情、遇事沉著、能決斷、對丈夫包容、有極好的處世智慧,一個如此般的女人,怎麼會活得不幸福呢?

而且,哪怕在文革時期,面對迫害,楊絳也能從容應對,而不至於走極端自殺,或是整天怨天尤人。

4.她是最才的女

楊絳在創作上成名其實早於錢鍾書。

當《圍城》出版的時候,人們在問「錢鍾書」是誰——楊絳的丈夫

1943年,還在小學教書的楊絳創作的第一部劇《稱心如意》上演大獲成功,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後,楊絳又接連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的楊絳,近60歲時,從零開始學習西班牙語,並翻譯了《堂·吉訶德》。

1978年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

她的譯本至今都被公認為佳作,已累計發行近百萬冊,是該書譯本當中發行數最多的。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就連錢鍾書自己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他還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5.她打掃現場

1994年,錢鍾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與錢鍾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時80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鍾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儘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因肺癌轉脊椎癌,錢瑗1997年去世。

錢瑗外語才能精湛,學識淵博,在大學任教時便勇於創新,開創了「實用外語文體學」。在楊絳眼裡,「我的生平傑作就是一個錢瑗」。

還沒有從喪女的悲哀中解脫,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載的丈夫錢鍾書又離她而去。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在北京三里河,一個屬於國務院的宿舍小區,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幾百戶中唯一一家沒有封閉陽台,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為了坐在屋裡能夠看到一片藍天」,便是楊絳的棲身之處。

自1977年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曾經的「我們仨」,只剩她獨自一人,整理錢鍾書留下的多達7萬餘頁的學術遺物,筆耕不輟。

2003年,在錢鍾書手稿交付出版後,楊絳於散文集《我們仨》中,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深切綿長的懷念,她喃喃低語,她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6.他們仨團聚了

大家喜歡楊絳,不僅因為她美麗,更佩服她經歷美好和磨難後,還能不忘初心。她對所有的贈予全盤接受,無論好壞,隨遇而安、寵辱不驚。

有人說,楊絳既傳統又現代,因為傳統,所以懂得為人處世之圓滑,因為現代,又不會扼殺自己對自由之嚮往。而我更是相信是因為她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並始終相信愛

楊絳對錢鍾書說:「我陪你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錢鍾書深情表白楊絳:「從此我們只有死別,而無生離。

一個深愛自己丈夫,一個懂事貼心的女兒,楊絳做到了一個女人的極致。

2016年5月25日,楊絳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們仨終於團聚了,這樣真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庫工舍 的精彩文章:

我的心裡頭只有塗鴉沒有你
他「獸性大發」,要在嵩山的山溝溝里紮下藝術的根

TAG:良庫工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