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首屈一指的書聖王羲之,原來出身於天師道世家

首屈一指的書聖王羲之,原來出身於天師道世家

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書聖王羲之,出身於聲名顯赫的「王謝世家」。王羲之從小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浸潤與熏陶,但這個「世家」又「世事張氏五斗米道」,也即說明,王羲之是個家傳的道教信仰者。

王羲之居住在風景秀麗的會稽山,這裡是當時名士們的聚集地。王羲之最愛與一些清淡名士和佛家名僧交遊,而他本人則奉事道教。他們彼此引為同道,嚮往隱遁山林、服食養性、清淡遨遊的生活。據記載,王羲之與道士許邁曾修鍊於深山,一起煉製丹藥,不遠萬里採集藥石,遍游諸郡,窮諸名山。王羲之的書法名作,如《蘭亭序》、《快雪時晴貼》等,均體現出俊逸神妙、自然無拘、道趣盎然的沖和之美。

王羲之自青年時代起就躋身仕途,但同時又是一名虔誠的天師道信徒,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他一貫的思想軌跡加以探索,卻也毫不奇怪。

(王羲之《蘭亭序》)

《世說新語》載有王羲之與謝安共登冶城時的一番談話。王說:「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其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事實上,他也確乎有過「弘濟之志」,他曾撰文論述蜀漢諸葛亮的功業才智,稱其為「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並以此自勉。但與此同時,王羲之確實又殷切期盼能遠離塵世的喧囂去修身養性。

王羲之剛踏上仕途任秘書郎時,就曾對朋友說過:「吾為逸民之懷久矣。」從表面上看,他的「弘濟之志」與他的心存高遠、寄情山水、求真悟道的精神品格,似乎構成了他長達三十年仕宦生涯中的一對矛盾;但如果從王羲之的思想內質看,恰恰也表現了他作為當時亂世中的優秀知識分子「以道為本,以儒為用」的自然沖淡的老莊思想與「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道德觀念的有機和諧的結合。

就王羲之的個人理想而言,他始終是希望做一個世外高人,做一個修身養性的天師道方外之人。但不管是文人、是書法家、是儒生、是道士,這些名分其實都不重要,王氏一族是天師世家的忠實信徒這是史實。王羲之一生雖然徘徊在仕途、書法藝術以及修真道士這三個角色之間,但是他的內心世界是沒有忘記修道的根本的。

不僅王羲之本人,他的兒子王凝之更是個痴迷的道教徒。王凝之任會稽內史時,孫恩起義軍攻打會稽,部下紛紛請求備戰,他卻自己進入靜室請禱,出來後對諸侯說,他已經奉請了仙師高道派鬼兵相助,賊人很快就會敗退。

王羲之另外一個兒子王獻之也是一位虔誠的天師道信徒。書中記載,有一次他生了重病,卻不請醫生治療,而是請道師作法。王獻之還親自書寫了表章,上奏天神,懺悔自己的罪過,以求天神的寬恕。

(王羲之傳世的單筆「鵝」)

王氏家族的這些行為,鮮明反映了東晉時代土族上層社會信奉天師道、講究修鍊的社會風氣。正是在這些文人士族的傳播下,道教才迎來了玄風大盛的時代,並對文學、藝術等學科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
與其被他人憐憫,不如愛惜自己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