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掌握這五個小竅門,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喝中藥湯劑困難了

掌握這五個小竅門,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喝中藥湯劑困難了

中藥是我們民族的一個瑰寶。現如今,得到許多家長的認可,已有很多家長採用中藥來給孩子治療疾病。對於孩子來說,中藥味道濃重,而且苦味讓人很難下咽。

如果想讓孩子好好喝中藥,做為家長的您最好能掌握一些讓寶寶服用中藥湯劑的小竅門。

1.要把握中藥服用的時間

服用中藥的時間要看病變部位和藥物性質。病在胸膈以上宜飯後服,胸膈以下飯前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飯後服,滋補類藥物空腹服,安神類藥物睡前服。

注意:中藥服用不管是飯前或是飯後,在時間間隔上都不能距離吃飯時間太短。很多人飯前空腹服用或飯後飽食服用,最容易嘔吐,既影響進食,又影響營養和藥物吸收。

2.要控制中藥服用的劑量

兒童中藥要以「濃煎」為主,但「濃煎」可不等於「久煎」,因為久煎可能會造成部分中藥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

年齡越小藥量越少。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3-6歲的孩,可將中藥煎至60毫升;大孩子可以多些。

3.要掌握服藥的溫度

掌握葯溫可以去苦味。人的舌頭味感與湯藥的溫度有關。當湯藥溫度在37攝氏度時,味感最苦,高於或低於37攝氏度,苦味就會減弱。但湯藥溫度高於37攝氏度時,易燙傷口腔黏膜及食管,因此,湯藥溫度降至37攝氏度以下時,再給孩子飲服最好。但葯溫也不能太低,服用湯劑一般宜溫服。特別是解表葯要偏熱服,服用後蓋好衣被,以助出汗。

4.注意服藥的方法

具體到兒童服用中藥,對於年齡稍長的孩子要說服其主動配合服藥,而對於嬰幼兒,要由家長灌服,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服完一日劑量即可。因為兒童腸胃吸收功能較差,而排泄較快,一次喂服大量的藥液,不但不能達到服藥目的,而且勉強灌入,容易引起嘔吐。一般來講,服用中藥每天1劑,分2次服用。1歲以下的寶寶,服用時不計次數,以頻服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勻地把葯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分3次服用;3-6歲的孩分2-3次服用;到了6歲以後的孩子分2次服用即可。

同時要注意避開餵奶和進食的時間半小時以上,也可以用甜葉菊、糖水、白開水等來矯正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在《太陽的後裔》中被推崇多次的高麗參中藥有何功效?
雞產軟蛋怎麼辦?常見治療雞病的中藥配方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