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藹北說歷史——大余名流事?朱允炆被困

藹北說歷史——大余名流事?朱允炆被困

核心提示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1461年12月28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稱作朱允文、朱允汶。

(網路配圖)

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

至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部分史料根據《明史》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耄耋翁

明朝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嶺南油山了空寺老僧竹虛突然間對徒弟道衍說道:「我們收拾行囊,即刻重返京城去。向天順帝秉明我的身份。」

道衍聽從竹虛老僧的安排,立馬拾掇行裝,打點好之後,就攙扶著年已八十三歲的師傅竹虛,謹小慎微地離開油山的了空寺,下山去了。

他們走山路,行至廖地的時候,那裡的老表都等候在路邊。廖地族長老鍾拉著竹虛老僧的雙手,說道:「長老,你身居油山,修心五十八年,今日離開了空寺,讓我們苦念!其實,我們都知道,你就是建文帝,暗中保護了你五十八年!」

廖地村的里長大鐘也說道:「對,我從小就聽爺爺講,你們被成祖朱棣追殺,迫不得已,才在油山建寺廟了空寺,隱藏為僧的。」

大鐘又目視著化名為竹虛的朱允炆,再轉向朱允炆的徒弟道衍和尚,說道:「你,道衍大僧,其實就是建文帝的屬下黃彥清。」

朱允炆、黃彥清見難以再隱瞞身份了,只好默認。

原來,朱允炆在六十多年前就是南京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其內閣大臣就由黃彥清任首輔。

登基為帝,建文帝朱允炆在法制、削藩和經濟方面都有迥異於乃祖朱元璋做皇帝時的做法。這本來是好事,卻不料遭致了四叔朱棣的強烈反對,讓朱棣找到借口,悍然發動「靖難之役」。

敗在四叔朱棣手下之後,朱允炆趕緊逃離京城。一路上,他由黃彥清陪護著,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了朱棣的一路追殺,後隱居在大余、南雄、信豐交界的油山(也有稱是大余、南雄的帽子峰)一帶。

躲在油山之後,朱允炆誠心向佛,就籌建了了空寺,想要以此而終了一生,現在的油山還有聞名世界的藏龍洞、龍首坡、北望山。閑話少提。

現在,八十三歲的朱允炆被廖地老表們直接點破身份,也就默認了。朔風勁吹,冷意嗖嗖,朱允炆想起了自己在南京年少時候的那一幕幕。

(網路配圖)

朱允炆在當皇太孫時,太祖朱元璋曾出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要他和燕王朱棣來對出下聯。

皇太子朱允炆回應道:「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則很乾脆地對答說:「日照龍鱗萬點金。」朱棣的應對讓明太祖朱元璋較為滿意。

而這一幕也折射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雄心。明朝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皇室想了一些方法來鞏固朱允炆的皇位。但後來江山終究被朱棣所得。現在,這一幅對聯卻成為朱允炆、朱棣二人命運的讖語。

眼下,在南雄廖地老表的護送下,朱允炆、黃彥清很快地就來到了大余縣所屬山地村莊半鏡和彭坑。

在半鏡山村,朱允炆又想起自己曾經面對大庾嶺的風景和山勢,摹寫過一幀對聯,道:「峰如巢鳳彩,崖似卧龍文。」

在這裡油山一帶隱身為僧的五六十年里,朱允炆一直以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東山再起的一天。但後來他慢慢地發現,朱棣管理國家的能力比自己實在要強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也因為這些,朱允炆曾經在彭坑寫下一副對聯,可以印證朱允炆的心聲:「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輕風吹拂著平靜的心,沉醉於大自然之中,哪還管什麼皇權富貴,都是過眼雲煙。

到了彭坑,朱允炆觸景傷情,又詠聯一副,道:「家從京畿而來,回首五嶽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堯舜以後,伉懷秦皇漢武,如我王孫曠古今。」

這副對聯,既是對大庾嶺美麗風光的衷心讚美,也是對自己一生坎坷命運的高度概括,更是對無奈現實的宣洩、壯志難酬的遺憾的真實寫照。

朱允炆、黃彥清剛剛抵達小汾山村,南安府知府張贇、大余縣知縣趙奎就在村口等候著。

張贇知府說道:「建文帝,我們進小汾村裡歇息片刻。你一路行來,二十多里山路,該累得很。」

見朱允炆和黃彥清有些疑惑,大余縣知縣趙奎解釋道:「我們府里和縣裡早就曉得你是建文帝,你是首輔大人黃彥清,只是奉命一直好好地護佑你們,從不打攪而已。」

說罷,他們就踱進了小汾黃氏老表黃梓晴的家裡。在寬大的廳堂里,又有一群人在靜候著他們。

等朱允炆坐下歇息之後,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太監模樣的人,顫巍巍地對朱允炆說:「老僧呀!我有一個方法,可以斷定是不是真的建文帝。」

說著老太監請朱允炆脫掉左腳的鞋襪,露出腳底。

耄耋之年的朱允炆脫了鞋襪之後,老太監捧著老和尚的左腳看了一下,頓時情緒激動。

(網路配圖)

這時,朱允炆笑著對老太監說:「還記得當年,是六十一年前吧?我在南京宮殿里的地上扔了一塊肉,你像狗一樣吃掉肉的事情嗎?」

老太監聽了,馬上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說:「你真的就是當年的老老皇上建文帝!」

原來朱允炆剛才說的「丟肉」趣聞之類的事情只有建文帝和老太監知道,而且建文帝的左腳下面正好有一顆黑痣,這些證據充分說明老和尚就是失蹤了幾十年的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很爽利地從袖中捻出一張宣紙,照著上面的字念叨道:「我就是建文帝,現在已經足歲八十三。我歷經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四位皇帝。現在有思鄉返回的想法,想要向順天皇帝朱祁鎮奏請一下!」

南安府知府張贇馬上回答說:「順天聖帝有旨,讓建文帝繼續在大庾嶺一帶隱身為僧!」

就這樣,耄耋翁朱允炆還是沒有走出大庾嶺這一片崇山峻岭,最終還是圓寂於油山了空寺。這一結局,令人長嘆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馬鈞遇文物
藹北說歷史——大余名流事·仇英繪山水

TAG:良語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