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跑線上的戰爭:銀行培養出區塊鏈人才 半年就被挖牆腳

起跑線上的戰爭:銀行培養出區塊鏈人才 半年就被挖牆腳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看見這句話,相信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葛大爺豎起來的一根手指和那抑揚頓挫的語調,不由得會心一笑。但如果你是一家與區塊鏈相關的公司的HR,現在恐怕笑不出來了。

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區塊鏈相關崗位平均招聘薪資達2.58萬元/月,遠超互聯網行業。

區塊鏈人才到底值不值如此高的薪酬?目前市場最稀缺的是哪類人才?外部挖人和內部培養哪種模式更好?如何面對區塊鏈人才的大幅流動?近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銀行業區塊鏈應用研討會上,多位與會業內人士對區塊鏈人才市場現狀各抒己見。

頂級人才仍然稀缺

作為頭頂「傳統顛覆者」光環的新興技術,區塊鏈在短時間內興起,也面臨著相關人才供應不足的困境。隨著資本對區塊鏈技術的追捧,各大產業紛紛涉獵其中,唯恐錯失先機。但高薪能否真實反應區塊鏈人才市場的現狀?區塊鏈產業到底渴求什麼樣的人才?在區塊鏈閉門研討會上,與會業內人士從不同角度對此作了解答。

國科鏈公司創始人兼CEO梁棟從技術角度,將區塊鏈從業人員劃分成底層和應用層兩個維度。「技術領先是成為基礎性平台的前提條件之一,現在矽谷級別的底層技術專家年薪百萬美元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的需求度。」

梁棟表示:「首先是從底層的角度來看,未來一定會聚集在幾家手裡,不可能有幾十家的底層。這好比我國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一個國家有幾十種官方語言效率是非常低的;第二是從應用場景方面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真正懂痛點的行業專家並不懂與區塊鏈結合,而懂區塊鏈的人又缺乏行業經驗的積累,所以出現了一個錯配。」在他看來,隨著各行各業的真正專業人士對區塊鏈的理解加深,若在接下來的1~3年內能挖掘出來可以真正落地的、解決現有業務模式痛點的場景,將促進區塊鏈生態的發展。

對區塊鏈人才的劃分,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區塊鏈資深技術專家謝丹力用了另一個維度,即做產品應用的人才和做平台的人才。在他看來,做產品應用的人才,指的是所用到的技術或知識是基於傳統的技術手段,比如java應用開發、密碼學的演算法、分散式資料庫等方面的開發工程師,這樣的人才與傳統技術的工程師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還有一種人才叫做戰略型架構師,能夠以終局思維來看待現在的區塊鏈產品,能夠指出現在區塊鏈產品的不足之處,佔領區塊鏈的戰略制高點。」在謝丹力看來,這樣頂級的人才,目前是非常稀缺的。

民生銀行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經理賈鳳軍也認為,真正的區塊鏈人才是在技術領域,有整合資源的意識和能力,能給技術找到業務市場的人。事實上,目前各家銀行都缺這類人才。

銀行業面臨人才流失

說到區塊鏈,被反覆提及最多的就是其「去中心化」的核心本質。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技術給傳統金融服務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另一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也是金融服務業構建新型產業框架的基石。傳統金融板塊中的巨無霸——銀行,在這場潛在的技術革新浪潮中當仁不讓地沖在了第一線。然而,在起跑線上的人才爭奪戰中,銀行卻意外地處在了尷尬的位置。

百信銀行信息技術部高級總監朱清沂表示:「百信銀行目前剛剛起步,去年一年都處在籌建期間。受益行業帶來的紅利,百信有幸招到了幾個比較牛的區塊鏈人才,但當我們想再去發展的時候,很明確地感受到人才缺少。在某些行業中他們被炒得比較火,給出的薪資比較高。」

由於難以從外部獲取人才,內部培養便成了眾多銀行機構普遍選擇的方式。微眾銀行科技創新產品部副總經理范瑞彬表示:「微眾一直定位是做聯盟鏈。我們從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組建團隊,坦白地說,在當時我們也確實難以從外面直接快速地招到大量的、合適的人才,所以以自己培養為主。現在我們的團隊也在蓬勃發展,也需要招更多人才,不僅僅是懂區塊鏈的技術人才,還包括懂區塊鏈的產品經理,懂市場、商務、開源社區運營等的人,但這些人才市場上都較為缺乏,主要要靠自己來培養。」

一位與會業內人士表示:「內部培養的好處就是,由於他之前就從事各個業務領域的技術開發,對業務的理解可能比從外面直接招來的會更深一些。」但他無奈地表示,偏重於整合能力培養的銀行機構,不得不面對人才不斷流失的尷尬。「我們也確實遇到這種情況,培養出來做了幾個月到半年不等,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被挖走了。」

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高級架構師張育明也表示:「面對國內一些機構給出的高薪招聘廣告,我們也擔心人員流失,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大家普遍很焦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黑石CEO:特朗普對華關稅計劃最終可能被推遲
如何激發我國金融業內生動力?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