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第一攝政王,卻始終沒有稱帝,短暫而坎坷的一生

清朝第一攝政王,卻始終沒有稱帝,短暫而坎坷的一生

影視圖片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少年時多次隨兄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勛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貝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與兄阿濟格分別持有正白旗15個牛錄,阿濟格年長為旗主,因阿濟格代多鐸說親,被廢旗主,多爾袞繼而成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並於第二年以攝政王身份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加封至「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謚忠,配享於太廟

兩次爭奪皇位

第一次皇位爭奪

多爾袞失敗,賠上母親性命。年幼的他只有15歲,皇太極35歲,輪閱歷和實力也輪不到多爾袞。但是多爾袞的媽媽是大妃阿巴亥,當時在8旗的地位也不低,可能參加皇位爭奪。當時有傳聞,說有努爾哈赤遺照要傳位多爾袞,朝鮮有記載。皇太極為了削弱多爾袞的力量,無非就是首先除掉阿巴亥。皇太極說先父有命,阿巴亥殉葬,最後逼的她自殺。多爾袞只能退出,皇太極比較容易順利繼位。

第二次皇位爭奪

皇太極死後第五日,也就是9月26日,多爾袞召集諸王大臣在崇政殿召開會議,討論皇位繼承問題。

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

豪格的優勢:

1、

從繼承資格和血緣關係上來說: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年輕有為,在皇太極眾多的兒子中是最優秀的,在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因戰功被封為親王,且是正藍旗的旗主。

2、

受擁護和支持的情況:皇太極為豪格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政治遺產,皇太極生前親自掌握著兩黃旗,兩黃旗的貴族大臣為了報答皇太極的恩遇,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自然要擁立豪格為帝。還有當初被皇太極重用的宗親貴族大臣,為了報答皇太極他們也會選擇支持豪格,這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其中的代表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3、

掌握的軍事力量:豪格掌握著正藍旗,兩黃旗是皇太極留給他的,他手中掌握著兩黃旗和正藍旗三個旗的兵力,後來他又爭取到當時威望最高的掌握著兩紅旗的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和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支持,滿洲八旗有六旗都支持豪格,豪格似乎已經穩操勝券,自認為皇位非他莫屬。

豪格的優勢確實非同一般,那麼多爾袞的優勢呢?

多爾袞的優勢:

1、

從繼承資格和血緣關係上來說:多爾袞是努爾哈赤非常寵愛的兒子,據說努爾哈赤曾經有遺訓立他為儲君,然而後來皇位被皇太極奪走,他的母親也被皇太極逼死。所以這一次他一定要抓住機遇拿回屬於自己的皇位!

2、

受擁護和支持的情況:多爾袞有兩個戰功卓著的一母同胞兄弟阿濟格和多鐸是他最堅定最可靠的支持者,同時多爾袞的軍功和威望在宗親貴族和朝野中影響很大,有一大批潛在的支持者,甚至兩黃旗中也有很多是多爾袞忠誠的盟友。

3、

掌握的軍事力量:多爾袞最可靠的軍事力量是兩白旗,兩白旗是努爾哈赤留給多爾袞三兄弟的,兵精將足能征善戰;且兩白旗長期掌握在其三兄弟手中,非常團結鐵板一塊,不容小覷。

雖然表面來說豪格已經穩操勝券了,但實際上多爾袞的實力和豪格可以說是半斤八兩勢均力敵,兩個人都是勢在必得,雙方爭執不下劍拔弩張,一張血雨腥風似乎馬上就要襲來。那麼到底鹿死誰手,誰能奪得皇位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呢?

這一場皇位爭奪可能導致8旗軍四分五裂,當時李自成的軍隊也不容小視。

多爾袞提出同意立皇子,但是又抓住豪格的漏洞,堵住了兩黃旗大臣及豪格擁護者的嘴,讓他們無話可說。

提出擁立福臨,由於福臨才6歲這樣多爾袞就有機會掌握朝政,重要的是皇太極的皇后哲哲是庄妃的姑母,立福臨就贏得了皇后的支持還有蒙古部落的支持。

果然多爾袞一說完,禮親王代善首先表示支持,最後大家都表示支持,豪格和兩黃旗大臣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但是也不得不同意。

最後多爾袞和濟爾哈郎做輔政王。

多爾袞的功

六大功績:

第一遷都北京,保護故宮;

第二攻佔南京,統一中原;

第三免除三餉,興利除弊;

第四和善蒙古,治理西藏;

第五懲治貪污,整頓吏治;

第六興文崇教,親善漢人。

多爾袞的悲慘命運

多爾袞作為滿清開國功臣,可以說,對清朝創下了不世之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功臣,為什麼在死了之後卻遭到順治的瘋狂報復,抄家褫奪謚號不算,還掘墓鞭屍,讓死者在死後遭受巨大的侮辱呢?

這個就是私人恩怨了,但是順治的做法,就有歷史評價。在他死後僅兩個月,即順治帝親政第二個月,不僅撤去其帝號,而且據外國傳教士記載,還命人毀掉位於今北京東直門外多爾袞之陵,掘墓、鞭屍、削首示眾。但其時依滿俗應為火葬,故多爾袞被拋骨揚灰的可能性更大。無論怎樣,生前聲名赫赫的多爾袞死後之際遇實在令人不忍卒讀,曾有的無尚榮光都已煙消雲散,只留下一丘蓬蒿凄涼地,長寂寥。

乾隆皇帝總算為多爾袞翻了案:「睿親王多爾袞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邊疆。創製規模皆所經畫。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算是肯定了這位在清初歷史上具有濃墨重彩地位的政治人物的歷史功績。

至於他和孝庄的事情一直都沒有答案,好多都是民間的傳說,並沒有證據可言。

多爾袞短暫的一生,功大於過,清朝的奠定離不開他,哪個帝王沒有私心,死人流血的事也時常發生。不同的角度去看歷史,就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大家來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兩面挑唆,弄得國內動蕩,最後手握重權,逍遙一生
商紂王丟了寶座原因竟是因為她?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