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0年前他就提出了雄安新區,至今有人還欠他一句道歉

60年前他就提出了雄安新區,至今有人還欠他一句道歉



《歷史奇聞趣事》百萬讀者的最愛選擇!


 

 

 


精英讀書


明察政經商,洞見文史哲

   

 


洞見派


百萬精英人士的共同選擇

   

   



就在去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


將於河北設立雄安新區,


此舉被稱作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新區的位置之所如此重要,


是因為2000多萬人口的首都北京,


除了要將行政副中心搬到通州,


還要將產業轉移到雄安新區,


讓它真正專註於大國首都功能。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讓一個國家的首都,


專註於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


在中心之外建新城承載其他功能。


這一城市規劃建設思路,


其實早在60多年前,


就已經有一個人提出過。




只是,他的建議非但沒被採納,


自身還遭到了極不公正的批判。


這個人就是,




梁思成







建政之初,


梁思成被任命為,


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梁思成一生致力於古建築研究保護,


面對著有近3000年歷史的北京,


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




燦爛的文化、皇家古建、


四合院、衚衕、老城牆…


這些都是中國古文化的象徵,


也是北京城的底蘊和門面,


如何將古建融入到新城規劃里,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然而有一天,


市長彭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


對梁思成說:「希望將來,


從這裡望過去,處處都是煙囪。」


梁思成聽了大吃一驚,他認為,


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


不應該發展工業。




最好像華盛頓那樣,


成為政治文化中心。為此,


梁思成對北京城市規劃,


提出五點建議:






1 .首都應作為政治文化中心,而非工業中心。




2 .限制城區工業發展。否則將導致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人口劇增和住房短缺。




3 .保存紫禁城,尤其是古建築城牆、城樓。




4 .舊城內新建築高度不得超過三層。




5 .城西建設南北軸向的新政府行政中心。




然而當時蘇聯專家,


堅持要北京以天安門為中心,


並要求擴建天安門廣場,


建造翻版的克里姆林宮及紅場,


以便公眾集會和遊行。




而在梁思成的構想之中,


如果在城西沿著南北軸向,


建設一個政府的行政中心,


既能進行重要的新城建設,


又不破壞古城原有的中軸線。




既可以保護北京的古老建築,


又不會給新城埋下臃腫的隱患。


可最後,5條建議裡面,


只有保護紫禁城被接受。






當時,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


直接闖進彭真辦公室與其爭辯。


彭真不懂美學,也不懂建築,


見林徽因氣洶洶的,就說:


「這是毛主席的指示,


毛主席說城牆是封建象徵,


是皇帝用來擋農民的。


黨與人民心連心,不需要牆。」




林徽因說:「那也不要拆呀!


可以把它改建成環城公園,


在城牆上栽花、種葡萄籐,


再放上長椅,在各處修登城牆梯道,


在交通要道開口通車,這樣,


北京市民皆可在此休息娛樂,


又可淡化封建象徵!」




顯然,梁林二人保護古建的苦心,


當時沒有人能夠體會。





梁思成設想的北京城




1953年,左安門被毀;


1954年,慶壽寺雙塔被毀;


1956年,中華門被毀;


1957年,永定門、廣渠門、


廣安門、朝陽門被毀;


1958年,右安門被毀;




1965年至1969年,東直門、宣武門、


崇文門、安定門、阜成門、


西直門、元城牆被毀。


東單和西單的牌樓也消失了蹤跡。


迄今惟有正陽門、德勝門、


鐘樓得以部份保存。




城牆、牌樓、護城河全都消失了,


這座經歷了多年戰火,


八國聯軍沒有拆毀,


日本侵華沒有拆毀的偉大古城,


最終毀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北京古城




據說,二戰時,


美國空軍轟炸日本前,


專程向梁思成請教,


哪些地方要保護不能炸毀。




梁划出京都、奈良和大坂,


標出古迹的方位,說:


「要從我個人感情出發,


我恨不得叫你們炸沉全日本,


但這是古城,炸了不好。


畢竟這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所以京都三千宮殿寺廟,至今完好。




1953年5月,北京開始拆牌樓。


肺病已重的林徽因趕到現場,


嗓音嘶啞地對著吳晗破口大罵,


悲傷的神態令在場者無不動容。


此前,她還曾還對彭真說:


「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


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


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沒有人比梁林夫婦,


更珍愛這片土地上的古建,


在飽受戰亂的歲月里,


他們一直冒著生命危險,


研究和保護中國的古建築,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


一個新首都的誕生,


居然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積澱著中華文明的古老建築,


不止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結晶,


也是全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曾說:


「如果那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


那將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


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礴的,


歷史文化名城,


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


也難以企及。」








歷史沒有如果。


梁思成的一句話,


可以讓日本的古建留下來,


但他自己幾乎拼盡全力,


也沒能留下祖國的古城。




而更諷刺的是,那時候,


在與彭真爭論規劃問題時,


他曾無比心痛地說過:


「在這些問題上,我是先進的,


你是落後的,50年後,


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


我是對的。」




果不其然,現如今,


風沙漫天,地下水枯竭,


陰霾蔽日,交通不斷擁堵…


這些越來越現實的問題,


不斷困擾著首都北京。








怎麼能不相信梁思成呢?


他是可以把自己的一生,


毫無保留交給中國古建的人吶。


梁思成出生於1901年4月,


父親梁啟超躲避清政府迫害,


所以他是在日本東京出生的。




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


他自幼攻讀《左傳》《史記》,


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


11歲回國,14歲就進入清華,


少年時代的他是學校風雲人物,


學業名列前茅,興趣十分廣泛。




合唱隊、軍樂隊、足球隊,


哪裡都有他的身影。


最大的愛好是畫鋼筆畫,


因此成了校刊美術編輯。







1924年在美國,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建築,


梁思成對古建築產生極大興趣,


臨摹了不知多少古建築的構圖。




回國之前,他跑遍了歐洲,


希臘、義大利、法國等國家,


對古建築的妥善保護給了他震動。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


而每一次朝代更替,


古建築都要遭受一次創傷,


中國人想學習本國建築知識,


還要依靠外國人整理的資料,


這是多麼叫人痛心的事!




當時梁思成就發誓,


一定要研究自己國家的建築,


為它寫出一本建築史。







回國後不久,


他到東北大學任教,


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


第一個建築學系,


立志培養中國自己的建築學人才。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後,


九一八事變爆發,他舉家遷往北平。


在北平,他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


在這個專門研究中國古建的學術機構里,


梁思成率先提出實地調查法:


「近代學者治學之道,首重證據,


以實物為理論之後盾,


俗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適合科學方法。」




當時,國內政局已動蕩,


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但他堅持走完了一段長路,


開啟古建研究的新時代。








去河北老縣城,


途中要背幾十斤重的儀器,


要坐騾車,走幾十里才能抵達。


但看到山中老寺廟的那一刻,


梁思成身上的疲倦頓時消散了。




白天,他跟著和尚一起吃齋,


晚上被毒蚊子咬得睡不著覺。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


他絲毫不願在工作上妥協,


專門把年輕的助手叫到屋裡,


拿出世界最高水平的建築刊物,


「這就是現在的世界水平,


我們的圖就要達到這個水平。」




要到達這個水平,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從裡到外,每一尺寸都測繪無誤,


連碑文、史料也詳實記載。







由於時局動蕩,


不但數據要准,


而且效率還要高。


為了加快測繪進程,


梁思成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在調查應縣的木塔時,


為了拍攝塔頂的照片,


他登上60米高的頂部,兩腳懸空,


在極危險之處,拍攝重要的全景。




助手看著他小心翼翼的樣子,


深深地為他捏了一把汗,


梁思成下來卻滿臉歡喜。


對他而言,能為這些建築拍照,


那就像是詩人寫出美妙的詩句,


音樂家寫出了美妙的樂章。




這都是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研究它們,給它們「列傳」,


就是在跟古人對話。







在古建築研究事業上,


對梁思成產生巨大影響的,


就是眾所周知的才女林徽因。


甚至連梁思成走上建築之路,


也是因為這個被徐志摩惦念,


被金岳霖苦苦追求的女子。




在家長的安排下與他認識後,


林告訴他,自己準備學習建築。


後來梁思成回憶道:
「當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


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


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


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不知道。


因為我從小喜愛繪畫,


所以,最後我也選擇了,


建築這個專業。」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1927年,兩人都以,


十分優異的成績畢業,


並於次年3月21日,


在加拿大渥太華完成婚禮。


林徽因氣質出眾,才學過人,


追求她的男人排了一長串。


但她偏偏嫁給了梁思成。




後來有人將梁的繪稿拿出,


開玩笑說:

「看了這些圖稿,


才知林徽因為什麼不選徐志摩。」


從這些細緻、精準的圖稿中,


不難看出梁思成是怎樣一個人。




當時製圖、測量工具如此簡陋,


政局動蕩,生活朝不保夕,


弄不好就會丟掉性命,


他卻不辭勞苦、奔波千里,


將中國古建築往昔的輝煌,


一寸一寸記在了紙上。









林徽因陪伴著他,


穿梭在戰火紛飛的大地上,


在古老的建筑前靜靜駐足,


用敬畏、虔誠和專業功底,


記錄下了一個逝去的時代,


挖掘出了一筆豐厚的寶藏。




真正讓他倆執子之手的,


不僅是顏值,不僅是才華,


還有一顆志同道合的心。


他們都這樣熱愛建築事業,


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愛國情懷。


這樣的愛,勝過甜言蜜語,


他們從靈魂上支持彼此,


如同互相輝映的星辰。







抗日戰爭爆發後,


日本人邀請梁思成,


出席「東亞共榮協會」。


梁思成怎麼可能答應,


連夜帶全家人避往昆明。




結果在四川的窮鄉僻壤里,


所有經費來源統統斷絕,


林徽因又患上嚴重肺病,


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軟組織硬化。


當時美國邀請他去國外治病,


他卻和林徽因拒絕說:
「祖國受苦,我們豈能遠避?」




在鄉下破舊的房屋裡,


靠著昏暗的油燈燈光,


夫婦兩人還堅持工作,


直到抗戰結束。







梁林二人的工作,


今日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1930年到1945年間,


他們和營造學社的同仁,


走過了中國15個省,190多個縣,


測繪考察了2738處古建築。




正因無懼風雨的數次考察,


才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的奧秘,


完成了對《營造法式》的解讀。


在開始撰寫《中國建築史》時,


他的病情已經極為嚴重,


加上物資匱乏,營養也跟不上,


最後落下了終身的殘疾。




就是在不知名的小山村裡,


他寫出首部中國人自己編寫的,


《中國古代建築史》。這本著作,


達到了前人所未曾達到的高度,


遠遠超過外國的研究水平。








1946年10月,


耶魯大學請他去講學,


梁思成將自己的著作,


各種古建築圖片、文稿,


一一展示在國際學術界面前,


贏得了無數的敬佩和讚揚。




為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贈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教授,


稱他是「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宗師」。


美國學者費正清評價他說:




「二戰中,我們在中國西部重逢,


他已成了半殘的病人,


卻仍在不顧一切地,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


在我心目中,他是不畏困難,


獻身科學的崇高典範。」








可就是這樣一位,


中國建築學的宗師級人物,


在提出了首都北京建築規劃後,


不但眼看著它被高層否決,


還為此受到了各種不公的批判。




1950年2月的時候,


他和留學英國的建築家陳占祥,


提出了著名的「梁陳方案」。


在這個方案里,兩人建議,


舊城外的西側另闢新區,


一條便捷的東西幹道連接新舊二城,


如扁擔一樣擔起中國的政治心臟。




結果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


方案被否決,舊城被拆除。


儘管梁思成四處遊說、寫信,


闡明繼續這樣做的危害,


但當時執意於發展現代工業的人,


最終大手一揮,讓北京的古建築,


成為了一捧土渣子。








千年滄桑的文化遺產,


一個民族的歷史標記,


就這麼被粗魯地毀滅了。


多少外敵入侵也沒毀掉,


最後全毀在自己人手上!




為此,林徽因抑鬱而終,


梁思成只能癱坐在窗,


聽到今天拆這個明天拆那個,


心裡不斷地淌出血來。


「北京每拆掉一座古城牆,


那就是在挖掉我一片肉啊!」







看著舊城被拆,


林徽因憂心忡忡;






梁思成給周恩來的親筆信




更叫人失望的是,


1966年,清華大學建築系,


他曾經培養的學生們造反,


居然貼出大字報來攻擊自己,


要求他寫下「各種罪行」。




他被造反派從建築系推出來,


胸前掛著「反對學術權威」的牌子,


工資被停發,職務被撤除,


在沒有水暖供應的房子里,


三天一抄家,五天一批鬥,


精神上遭受了巨大折磨。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


有一天,梁思成聽說外面拆城牆,


拆出了一段元代的「牆中牆」,


連忙叫第二任妻子林洙去看,


「最好能給我拍張照片回來。」


如此痛苦、危險的處境,


他心中惦念的還是建築。





新城方案中,明確寫道:


控制車流





1972年1月9日,


為保護中國古建築,


耗盡了一生的梁思成,


在貧困和病痛的雙重摺磨下,


離開了這個荒誕的世界。




即使那個時候,他還在說: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


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


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


將來會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在意識到問題的今天,


真的真的,欠他一聲道歉。





文章來源於網路,

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今天小編特意給大家推薦幾個特別優質的閱讀公眾號,希望老鐵們會喜歡!















洞見燴



歷史潮



精英讀書



精英閱覽


頂尖派



拾點樂讀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更多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奇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那明朝人管豬肉叫什麼

TAG:歷史奇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