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拳為什麼不用力而有「大力」,可以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秘密在這裡!?附練太極拳者易犯的十大弊病

太極拳為什麼不用力而有「大力」,可以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秘密在這裡!?附練太極拳者易犯的十大弊病

太極拳素有「重意不重力」的說法,胡老師(胡學智)教拳也總是強調「放鬆、不用力」,強調「用力就練不出真太極」。可我們在與胡老師推手的時候卻感覺到他有無法戰勝的力(胡老師稱之為「勁」),我們伸出手,胡師指尖往我們手指上輕輕一落,我們就會感覺到痛入骨髓;胡老師站在那兒,任何人以兩手推胡師前胸,推者力一出,自身反被擎起而站立不穩。幾個有名力氣大的師弟在與胡師推手過招時,也被胡師打得心驚膽戰。胡老師體重120斤,年已七十,他的「大力」是怎麼來的呢?根據胡老師的傳授和我個人的揣測,試作一探討:

一、「立柱頂千斤」原理:一根木棍,如果彎著,一撅就斷,可如果直立,就可以頂起很大的重量。胡老師教拳特彆強調虛實分明,有「兩腿好比一支架」的拳訣,胡老師總是近身制敵,搭手進身,對方即被擎起。與人試手,總讓別人推到胸前,打到背勢才化解反攻。

二、尼龍扣原理:現代人的衣服使用尼龍扣較多,粘合、拉開可反覆使用幾千次。胡師教拳時講纏絲勁,說這種勁就像尼龍扣,對方手一來,勁一出,就要被我粘合,就要為我所用,粘多粘少,因勢而定,粘得越多,吃得越住,吞得越好,打(吐)得越利索。

三、「一臂三力」原理:也與螺旋纏絲有關,對方拳來,我手臂引化,首先有個順勢力(減力?);第二有個牽引力,牽向我的有利位置(履要輕,要使敵無察覺);第三個力是在敵力的後面有個推動力(加力),幫敵手用勁,這三個力都是在我身手螺旋轉化中實現的,這就是太極拳的「借力打力」。有這三個力,對手會走空而跌出,反應快者欲換勁時,也被我首先察覺,想回去是回不去的。胡師常向弟子們說:「你的力比泰山還重,我就要站在你泰山之上」。

四、「轉輪彈射」原理:往高速旋轉的軸承或履帶上拋一石子,石子會被彈飛,太極拳打人有這種勁頭。但胡師的旋轉發人不作無用功,是恰到好處的旋轉打擊。

五、車輪的里輪(內圈)原理:兩匹馬拉車,拐彎時裡面的馬是不用勁的,原地不動就可以,整個車都是外圈的馬在拉。胡老師與人推手,總是佔住內圈,使你左不是,右也不是,上不行,下也不行,進不行,退也不行,一會兒便氣喘吁吁。

六、肌纖維高度協調原理: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一般人的肌纖維可協調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如果這些肌纖維高度協調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可以拉動幾噸重的重物。胡師教拳便教「松」字訣,「鬆鬆松,貫始終」,大松大軟,「松到腳下最成功」.連踝關節都是活的,都有明顯的感知。手起肩落,骨骨節節全松下,精神卻提得起,身如電網接上電。真有「問天下誰是英雄」的勁頭(記得過去上海有位太極拳師說練太極就是練成一個電人,以電養身,以電擊人,我看胡老師也有這個東西)。

七、旋風原理:大的旋風能量很大。胡師拳訣有「內勁起處似旋風」一說。中醫認為:衛氣行於脈外,不走經絡,可以隨意而至,而神意這東西又在全身無處不在,所以既能挨著何處何處擊,又可發揮全身整力。

八、冰下流水原理:胡師說:陳氏太極是長江黃河滔滔不絕,楊氏太極是冰下流水,看之不動,照樣可以載舟覆舟,擎起萬噸巨輪。

九、勁頭勁尾原理:胡師說:不是我勁比你們大,是你們勁打到頭,沒勁了,這時我才打的你們,一推就倒。

十、「點狀人體形象」原理:太極拳講究「化發」,大圈化打、小圈化打好理解,這裡說的是就一點來打你也能化發,這一點也分為兩半,讓開一半打另一半,化一半打一半,以全力打你半力。且往你不得勁的方向打。

十一、浩然正氣原理:孟子日:「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胡老師講信修睦,常教導我們:老子說過,「大慈者有大勇」,不忠不義練不成太極拳。

十二、「應激神化」原理:關於人們在應激情況下迥異平常的反應,最著名的故事是「李廣射石」。而長期的神意訓練,可能會使這種應激情況下才會做到的事情變為尋常即能做到。

十三、「橫來豎打,豎來橫打」原理:避實擊虛,也與勁頭勁尾原理彷彿。

十四、槓桿原理:這是眾說最多的太極原理,在胡師那裡,重物與支點的距離特別近,而力臂則特別長,大松大開,全身整力,「其勢險,其節短」。

十五、挒勁原理:挒勁是捋勁之後又返迴向對方的回力上加勁,打到對方最背的落點上,因而打得狠。打得遠,事半而功倍。胡師的擒拿,總是有使人骨折的勁兒出來(挒勁),大的擊打動作也總是拿住對方的勁兒打擊對方。

此外,精氣神為物質基礎、全身心地投入(胡師行走坐卧無一處不練拳,無一時不練拳,躺在床上也是練拳。他躺在那裡,二百斤重的人按住他,也被他打飛。胡師強調練拳練活各個關節,即便胸背也開合自如,能化能發。睡覺夢中都是拳)等因素是應有之義,就不多說了。


練太極拳者易犯的十大弊病

胡學智

在多年練拳及教拳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練拳者尤其是初學者普遍存在諸多弊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及體會,在此加以總結並給出各種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對太極拳愛好者有一些幫助及指導作用。

(一)保持中正難

病例:在習拳過程中,經常發現習拳者身體不中正,東倒西歪,前俯後仰,周身彆扭,初習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頂平頭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氣正。其次,為了使身體中正安舒,支撐八方,必須做好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以摟膝拗步為例,左腳在前成川字步,右肩與左胯合住,右肘與左膝合住,右手與左足合住,右腳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豎門窗時,為了不變形,首先打個"X"來固定框架一樣。當然,我們習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來實現了。太極拳的中正,並不是絕對保持身體中心與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體平衡。以"金雞獨立"為例,一定要身體略有傾斜,才能保證身體沉穩,即"斜中寓正"。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

(二)"松"、"懈"無區別

病例:練拳時精神萎靡,骨節閉合,好象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一樣,頭垂、背彎、胯余、膝軟,兩手兩臂也是如此,肌肉軟癱一堆。拳架鬆懈丟癟、無精打采。雖練拳多年,但是情緒不濃,推手時丟癟頂抗,毛病叢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防治: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其次,所有骨節都要啟開,筋要鬆開,肉要沉,腰以上的勁往上,腰以下的勁往下,處處都要走出兩奪之勁來。用意不用力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為之懈。所以拳論說,用意不用力,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意氣君來骨肉臣。

(三)"開"、"合"分離

病歷:不少人練拳和推手時,知開不知合,知合不知開,拳勢開則散,合則癟,開合分離,根本談不上連綿不斷。行拳稜角叢生,推手時頂抗丟癟,處處受制。

防治:開合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開離不了合,合離不了開,開合同時存在。我們提倡開時注意合而不散,合時注意開而不癟,就是為了防止開合分離。拳論說,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是千真萬確的。當你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時,你會感開中有開,合中有合,或者叫一開再開,一合再合,達到開合難分的程度。這是練好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關鍵所在。

(四)足下無根

病歷:盤架推手時,總是頭重腳輕,站立不穩,單腳難以自控,甚至雙腳在地也不穩當。主要表現為虛實變換得不好。前後虛實全靠前倒後移,左右虛實也靠左右搖擺,所以這是造成足下無根的根本原因。

防治:根治的方法,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穩當。具體做法:如弓箭步,後足實變前足實時,後足要蹬,前足要撐,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實現重心轉移,虛實變換。用我們的話說,在松沉中進退,在進退中松沉。這樣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軟腿,足下自然穩當有根。

(五)不園活

病歷:稜角多,拳架硬梆梆,動作獃滯不受看,沒有太極拳味道。主要原因是沒有承上啟下和抹角所致。

防治:盤架和推手時,在開完合盡處,用松沉勁將上下兩式無間隙的連接起來,同時在開完合盡處劃個小弧,這個小弧叫"抹角"。就好象打籃球接球一樣,要有緩衝地接住並返回。有了承上啟下和抹角,拳架自然鬆柔園活,連綿不斷。顯則象長江大河滔滔不斷,藏則象冰下流水視而不見。有了此勁,不僅拳勢優美,而且在推手化勁中起重要作用。這也是"內家拳"與"外家拳"區別之關鍵所在。

(六)轉換不靈,雙重所致

病歷:雙重是病,其表現為:盤架時邁步遲重,起落不穩,老像重生,難以自控;推手時,攻哪守哪,頂抗有餘,不明化取。雖練拳多年,仍處處受制,皆因雙重所致。

防治:首先明陰陽之理,劃清自身虛實,邁步輕靈如貓行。虛實的變換主要靠兩腎兩胯來完成。正確地變換虛實,腎應能夠自然出入,腎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腎怎樣才能出入呢?比如說,騎自行車時,一腳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邊的腎胯隨之下降為實;另一腳沾粘吸提,胯腎隨之上升為虛;如果雙腳齊蹬則滯,犯了雙重之病。那麼在習拳過程中,向前邁左步時,左腎左胯升起為虛;同時,右腎右胯下降為實,左右反之。概括講,凡是虛腿的一邊腎胯升起;凡是實腿的一邊腎胯下降。無論盤架子和推手都必須做到這一點,就能實現拳論所說"出腎入腎是真訣"之要求。

其次,在推手中防止雙重。雙重病在推手中最難避免,我看過省市以至全國性推手對抗賽,選手們大都是生頂硬搞,你拉我拽,以力大小論輸贏,根本談不上是太極推手,更無技藝可言。他們所犯的毛病通俗一點講,是攻哪守哪,哪守哪功,一句話是雙重病所致要想不犯雙重之病,必須做到攻所不守,守所不攻,就能實現拳論所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沓",雙重之病自然消除。

(七)壓肩多,松肩少

病歷:沉肩墜肘,人們往往理解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著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緊張,如負重擔,造成板胸不能運化,對推手影響極大。

防治:關鍵在於弄清肩的結構。肩是由肱骨頭、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胸鎖骨構成。壓肩會使肩關節閉合,氣上浮,有憋氣的感覺。要想松肩,必須肩關節啟開,松筋並向前有攏意,肩背毫無份量,氣因方能暢通。功夫練久了,肩關節自開,肩活胸柔自然能夠運化,才能實現拳論所說"運化在胸"的要求。

(八)圓多方少,柔多剛少,勁路不清,來龍去脈模糊

病歷:盤架時,經常看到將開為方走成大圓,將合為蓄走成小圓。這樣,整套拳只圓無方,不符合太極拳的陰陽之理。結果是拳架不活潑,變化小,缺氣勢,不能引人入勝,蓋由勁路不清,來路不明所致。

防治:練拳和推手都必須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圓盡生方,方盡生圓。方圓相生乃是太極拳陰陽之理。要想走出方圓相生來,在一開一合中必須具備三個勁。大家都知道,圓是化勁,方是發勁,在方圓之間有個蓄勁。化勁時應松襠活腰:蓄勁時應合襠塌腰:發勁時應扣襠擰腰。松活扣必須適度,松時則散,扣過則滯。松活扣恰到好處,且三勁一氣呵成,不能分離間斷方能練出剛柔相濟的太極拳真功夫來。

(九)丟癟較多

病歷: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防治: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用意就是練意,意既能照顧全身,又能突出重點。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太極拳的整體觀念。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十)強求開合配呼吸

病歷:太極拳之呼吸是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書刊雜誌又各說不一,使得練拳者無所適從。我想談太極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統,即胎吸、毛髮呼吸、及口鼻呼吸。這三大呼吸系統,不管你意識到或沒意識到,都在完成與大自然交換氣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要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氣才能下達氣海,才是真正的深長呼吸。呼吸深長,一般說來,身體健康,壽命長;呼吸越淺,健康越差,壽命越短。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闕穴進行呼吸,吸時神闕穴(臍輪)帶動肚皮往命門貼,呼時還是用神闕穴帶動肚皮回原處。這樣一收一放,周而復始,任其自然。呼吸時注意防止腹緊,防止憋氣,腹鬆氣騰然。

從我學拳的人中,有幾位背著我練功配氣,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開合,結果有的腹痛,有的胸悶,有的血壓升高,更有甚者每當想練拳但尚未練拳時腹部就痛。後來他們向我說明了情況,我讓他們停止練拳,有的一兩個月病痛消除,最長者達半年之久。實踐證明,太極拳的氣不是配出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練功練出來的。吳圖南老前輩完成每個定式要五、六個呼吸,我們練拳每式也要五、六個呼吸才能完成一次開合。然而我們在單式練發勁時,呼吸和開合自然配合起來了。楊班候老前輩發人時,哼哈二氣定輸贏就是有力的見證。

這裡說的慢,慢而不滯,慢而不停,是初期的練法;這裡說的快,快而不滑,快而不亂,是後期的練法。不管是快還是慢,呼吸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強。

諸病克服,掌握要領。腦靜神爽,安舒體松。

用意攏住,互為照應。虛實分明,轉換輕靈。

生機勃勃,無微不通。武能防衛,文也養生。

有情有景,節理同生。為所欲為,太極神功。

勸君立志,身作心維。久久練功,功到自成。

四肢百骸,松沉貫通。缺陷已改,連接無縫。

舉手投足,精微細膩。玩味久久,妙趣百生。

推手練拳,節節貫穿。神能提起,虛靈在中。

好事千般,其樂融融。文武兼修,必得其真。

胡學智

在多年練拳及教拳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練拳者尤其是初學者普遍存在諸多弊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及體會,在此加以總結並給出各種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對太極拳愛好者有一些幫助及指導作用。

(一)保持中正難

病例:在習拳過程中,經常發現習拳者身體不中正,東倒西歪,前俯後仰,周身彆扭,初習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頂平頭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氣正。其次,為了使身體中正安舒,支撐八方,必須做好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以摟膝拗步為例,左腳在前成川字步,右肩與左胯合住,右肘與左膝合住,右手與左足合住,右腳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豎門窗時,為了不變形,首先打個"X"來固定框架一樣。當然,我們習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來實現了。太極拳的中正,並不是絕對保持身體中心與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體平衡。以"金雞獨立"為例,一定要身體略有傾斜,才能保證身體沉穩,即"斜中寓正"。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

(二)"松"、"懈"無區別

病例:練拳時精神萎靡,骨節閉合,好象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一樣,頭垂、背彎、胯余、膝軟,兩手兩臂也是如此,肌肉軟癱一堆。拳架鬆懈丟癟、無精打采。雖練拳多年,但是情緒不濃,推手時丟癟頂抗,毛病叢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防治: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其次,所有骨節都要啟開,筋要鬆開,肉要沉,腰以上的勁往上,腰以下的勁往下,處處都要走出兩奪之勁來。用意不用力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為之懈。所以拳論說,用意不用力,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意氣君來骨肉臣。

(三)"開"、"合"分離

病歷:不少人練拳和推手時,知開不知合,知合不知開,拳勢開則散,合則癟,開合分離,根本談不上連綿不斷。行拳稜角叢生,推手時頂抗丟癟,處處受制。

防治:開合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開離不了合,合離不了開,開合同時存在。我們提倡開時注意合而不散,合時注意開而不癟,就是為了防止開合分離。拳論說,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是千真萬確的。當你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時,你會感開中有開,合中有合,或者叫一開再開,一合再合,達到開合難分的程度。這是練好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關鍵所在。

(四)足下無根

病歷:盤架推手時,總是頭重腳輕,站立不穩,單腳難以自控,甚至雙腳在地也不穩當。主要表現為虛實變換得不好。前後虛實全靠前倒後移,左右虛實也靠左右搖擺,所以這是造成足下無根的根本原因。

防治:根治的方法,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穩當。具體做法:如弓箭步,後足實變前足實時,後足要蹬,前足要撐,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實現重心轉移,虛實變換。用我們的話說,在松沉中進退,在進退中松沉。這樣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軟腿,足下自然穩當有根。

(五)不園活

病歷:稜角多,拳架硬梆梆,動作獃滯不受看,沒有太極拳味道。主要原因是沒有承上啟下和抹角所致。

防治:盤架和推手時,在開完合盡處,用松沉勁將上下兩式無間隙的連接起來,同時在開完合盡處劃個小弧,這個小弧叫"抹角"。就好象打籃球接球一樣,要有緩衝地接住並返回。有了承上啟下和抹角,拳架自然鬆柔園活,連綿不斷。顯則象長江大河滔滔不斷,藏則象冰下流水視而不見。有了此勁,不僅拳勢優美,而且在推手化勁中起重要作用。這也是"內家拳"與"外家拳"區別之關鍵所在。

(六)轉換不靈,雙重所致

病歷:雙重是病,其表現為:盤架時邁步遲重,起落不穩,老像重生,難以自控;推手時,攻哪守哪,頂抗有餘,不明化取。雖練拳多年,仍處處受制,皆因雙重所致。

防治:首先明陰陽之理,劃清自身虛實,邁步輕靈如貓行。虛實的變換主要靠兩腎兩胯來完成。正確地變換虛實,腎應能夠自然出入,腎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腎怎樣才能出入呢?比如說,騎自行車時,一腳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邊的腎胯隨之下降為實;另一腳沾粘吸提,胯腎隨之上升為虛;如果雙腳齊蹬則滯,犯了雙重之病。那麼在習拳過程中,向前邁左步時,左腎左胯升起為虛;同時,右腎右胯下降為實,左右反之。概括講,凡是虛腿的一邊腎胯升起;凡是實腿的一邊腎胯下降。無論盤架子和推手都必須做到這一點,就能實現拳論所說"出腎入腎是真訣"之要求。

其次,在推手中防止雙重。雙重病在推手中最難避免,我看過省市以至全國性推手對抗賽,選手們大都是生頂硬搞,你拉我拽,以力大小論輸贏,根本談不上是太極推手,更無技藝可言。他們所犯的毛病通俗一點講,是攻哪守哪,哪守哪功,一句話是雙重病所致要想不犯雙重之病,必須做到攻所不守,守所不攻,就能實現拳論所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沓",雙重之病自然消除。

(七)壓肩多,松肩少

病歷:沉肩墜肘,人們往往理解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著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緊張,如負重擔,造成板胸不能運化,對推手影響極大。

防治:關鍵在於弄清肩的結構。肩是由肱骨頭、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胸鎖骨構成。壓肩會使肩關節閉合,氣上浮,有憋氣的感覺。要想松肩,必須肩關節啟開,松筋並向前有攏意,肩背毫無份量,氣因方能暢通。功夫練久了,肩關節自開,肩活胸柔自然能夠運化,才能實現拳論所說"運化在胸"的要求。

(八)圓多方少,柔多剛少,勁路不清,來龍去脈模糊

病歷:盤架時,經常看到將開為方走成大圓,將合為蓄走成小圓。這樣,整套拳只圓無方,不符合太極拳的陰陽之理。結果是拳架不活潑,變化小,缺氣勢,不能引人入勝,蓋由勁路不清,來路不明所致。

防治:練拳和推手都必須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圓盡生方,方盡生圓。方圓相生乃是太極拳陰陽之理。要想走出方圓相生來,在一開一合中必須具備三個勁。大家都知道,圓是化勁,方是發勁,在方圓之間有個蓄勁。化勁時應松襠活腰:蓄勁時應合襠塌腰:發勁時應扣襠擰腰。松活扣必須適度,松時則散,扣過則滯。松活扣恰到好處,且三勁一氣呵成,不能分離間斷方能練出剛柔相濟的太極拳真功夫來。

(九)丟癟較多

病歷: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防治: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用意就是練意,意既能照顧全身,又能突出重點。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太極拳的整體觀念。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十)強求開合配呼吸

病歷:太極拳之呼吸是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書刊雜誌又各說不一,使得練拳者無所適從。我想談太極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統,即胎吸、毛髮呼吸、及口鼻呼吸。這三大呼吸系統,不管你意識到或沒意識到,都在完成與大自然交換氣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要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氣才能下達氣海,才是真正的深長呼吸。呼吸深長,一般說來,身體健康,壽命長;呼吸越淺,健康越差,壽命越短。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闕穴進行呼吸,吸時神闕穴(臍輪)帶動肚皮往命門貼,呼時還是用神闕穴帶動肚皮回原處。這樣一收一放,周而復始,任其自然。呼吸時注意防止腹緊,防止憋氣,腹鬆氣騰然。

從我學拳的人中,有幾位背著我練功配氣,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開合,結果有的腹痛,有的胸悶,有的血壓升高,更有甚者每當想練拳但尚未練拳時腹部就痛。後來他們向我說明了情況,我讓他們停止練拳,有的一兩個月病痛消除,最長者達半年之久。實踐證明,太極拳的氣不是配出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練功練出來的。吳圖南老前輩完成每個定式要五、六個呼吸,我們練拳每式也要五、六個呼吸才能完成一次開合。然而我們在單式練發勁時,呼吸和開合自然配合起來了。楊班候老前輩發人時,哼哈二氣定輸贏就是有力的見證。

這裡說的慢,慢而不滯,慢而不停,是初期的練法;這裡說的快,快而不滑,快而不亂,是後期的練法。不管是快還是慢,呼吸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強。

諸病克服,掌握要領。腦靜神爽,安舒體松。

用意攏住,互為照應。虛實分明,轉換輕靈。

生機勃勃,無微不通。武能防衛,文也養生。

有情有景,節理同生。為所欲為,太極神功。

勸君立志,身作心維。久久練功,功到自成。

四肢百骸,松沉貫通。缺陷已改,連接無縫。

舉手投足,精微細膩。玩味久久,妙趣百生。

推手練拳,節節貫穿。神能提起,虛靈在中。

好事千般,其樂融融。文武兼修,必得其真。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要想提高拳藝那麼學拳就要明理!太極拳理法十解與你分享!
你知道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練嗎?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