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臨死留下遺言,沒有安排72疑冢,只要求入殮時注意一個細節

曹操臨死留下遺言,沒有安排72疑冢,只要求入殮時注意一個細節

曹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東漢末年,曹操趁著朝廷內有十常侍及董卓先後亂政、外有黃巾軍揭竿而起,於是打出討伐董卓,恢復漢室的口號,在河南開封的陳留鎮組織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這便是曹操最初的家底。

曹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東漢末年,曹操趁著朝廷內有十常侍及董卓先後亂政、外有黃巾軍揭竿而起,於是打出討伐董卓,恢復漢室的口號,在河南開封的陳留鎮組織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這便是曹操最初的家底。

與此同時,各地的太守、刺史等人也紛紛舉兵,名義上是勤王,實際上卻都想著趁亂割據一方,當個土財主,其中名門望族出身的袁紹最有實力。當各路義軍會師後,袁紹被推上討逆盟主的位置,而曹操依舊只領著自己的5000親兵。聯軍的目的本是圍攻董卓、救駕,但卻沒人願意冒頭,而是眼睜睜地看著董卓從容不迫地擄走漢獻帝、燒掉洛陽皇宮,對此曹操很氣憤,於是單獨領著5000人去攻打董卓,不料卻中了董卓部將徐榮的埋伏,不但部隊被打垮了,自己也中了箭傷,連坐騎都被亂箭射中了,九死一生。另一方面,聯軍卻整日花天酒地,耗空了糧草,曹操深感聯軍沒有前途,於是又在江淮一帶招募了一支親兵,從此走上了獨立創業的道路。

然而,當時的天下已經大亂,劉姓漢室失去了控制朝野的實力,鹿死誰手,只能靠本事了。曹操起兵時,雖然有良將,但畢竟實力很弱小,所以註定是一場篳路藍縷、時間漫長的興兵之路。曹操面對的第一個對手是呂布等人,呂布本來是董卓手下的名將,卻因爭奪貂蟬,而謀殺了董卓,在眾人的推崇下,呂布成了攻打曹操的急先鋒,甚至一度逼得曹操軍糧耗盡,投靠袁紹。

然而,呂布有勇無謀,在雙方對陣了一年之後,曹操三次大敗呂布,最終投降而死。除了呂布,曹操雖然實力提升了很多,但當時的北方仍以袁紹為大,處於劣勢的曹操被袁紹逼著決戰,當時很多人不看好曹操,連他手下的文官武將也大多與袁紹眉來眼去,不清不楚。但是,曹操卻能禮賢下士,採納謀士許攸的建議,偷襲袁紹的糧草基地,迫使袁紹兵敗逃走,最終死於非命。

袁紹

光是平定北方,就花了曹操十餘年的時間,不過,歷來由北往南,勢如破竹。於是,曹操領著北方的百戰之師來到了長江邊,劍指東吳孫權和尚未成氣候的劉備,一統天下,只差一步了,然而這一步曹操卻沒能邁出去,周瑜諸葛亮等人在赤壁連環計、苦肉計頻出,最後一把火燒掉了曹操平天下的美夢。赤壁之後,曹操雖然還在四處征伐,且已位極人臣,但畢竟英雄暮年,沒法統一四海,只能落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重,自知大限將至的他,留下了一份遺書,也就是收錄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的《遺令》。在沒有看到這份正史記載的曹操遺言時,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覺得遺言中肯定安排了七十二疑冢,尤其是《三國演義》活靈活現的描述,更加讓人覺得十分可信。然而,現代的考古學家實地考古挖掘後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七十二疑冢,只不過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而已。

而《遺令》中曹操親自表述的也沒有疑冢的隻言片語,甚至連軍事、國事都沒有涉及,通篇都是平常家事,尤其讓人覺得感慨的是,曹操特彆強調他「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也就是說,當他死後,子孫後代一定要一切照舊,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忘了把防頭病的頭巾忘了。

古人一直認為人有靈魂,如果子孫忘了給曹操的遺體戴上頭巾,那麼即使死後也會被頭病困擾,生生世世不得安寧,於是才在遺言中特彆強調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對一輩子征伐的曹操來說,的確是真的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姓,不是趙也不是李,而是山東這一家人,延續了幾千年
隆裕簽了退位詔書,把大清拱手讓給袁世凱,臨終時一句話反悔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