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恩澤萬世的京杭大運河,為何會成為隋煬帝暴政的表現?

恩澤萬世的京杭大運河,為何會成為隋煬帝暴政的表現?

恩澤萬世的京杭大運河,為何會成為隋煬帝暴政的表現?

文|歷史的故紙堆

京杭大運河的通航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雙手改造自然的非凡成就,是與北方遙相呼應的萬里長城同樣震驚世界的偉大創舉,更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與力量的永恆象徵,但修築京杭大運河卻也成了隋煬帝暴政的表現。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不可否認,隋煬帝確實是一位暴君,他弒父殺兄,豪奢無度,橫徵暴斂,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位期間民不聊生,但修築大運河卻決不能算作是暴政的表現。

如果仔細研究古代的通都大邑就會發現,那些通都大邑、經濟、文化繁榮的城市,大多都處於交通要道旁,而水運與陸運相比成本更為低廉而且更為方便,因此我國古代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兩岸,如著名的古都長安、洛陽、南京、汴梁、臨安都是如此,即便放眼世界也是一樣的。

而在那些水運不通,但又距離大江大河不是太遠的重要地區,具備條件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想到了開鑿人工運河的辦法。從先秦時期到南北朝,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運河,其分布地區幾乎遍及大半個中國。西到關中,南達廣東,北到華北大平原,都有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天然河流連接起來可以由河道通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就已經開始動手修築運河了,引瓜洲北入淮河以築通渠,其全長近300餘里,成為「邗溝」。隨後歷代王朝對這一航道均多有延伸,隋煬帝的方案,便主要是以這條邗溝作為運河的中段加以裁直、拓寬,並更名為山陽瀆;同時,又在東都洛陽附近引黃河而向東南進入汴水,進一步溝通北方兩大水系黃、淮之間的聯繫,是為通濟渠;至於黃河以北,則利用沁水、淇水、衛河等水源,引水至天津西北的盧溝(今永定河),從而直達北方重鎮涿郡(今北京),即有名的永濟渠。其他各地另有多處類似工程。這樣一來,穿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82千米的水上交通大動脈即可宣告完工,與消耗巨大、運力有限且運送緩慢的陸上運輸方式相比,大運河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可悲的是,這一構想的總策劃人隋煬帝楊廣天生急功近利、隨心所欲的性格特徵,是的運河自它開鑿之日起,便淪為當時萬千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萬惡之源,修運河也成了隋煬帝暴政的表現。

大運河的開通,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尤其是湖廣、江浙逐漸開發成為大糧倉之後,元、明、清三朝,統治者為了南北交通的順暢和南方漕糧的北運,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再次開鑿運河,隋朝運河成為了現代京杭運河的前身。

千古悠悠,大運河不但從經濟上對後世影響深遠,對於大多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藉助運河維繫統一的政治格局,加強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統治,更是基本的國策。繁盛由此而來,是為國家之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他造三座神山攜萬船巡行四方,少做了一件事大禍臨頭
唐太宗的行為和隋煬帝幾乎一樣,為什麼結局完全不同?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