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捏脊——拯救食積兒童最好的辦法

捏脊——拯救食積兒童最好的辦法

身邊食積的小孩實在太多了,問題是,家長還意識不到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是食積引起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捏脊治療食積的方法很系統,不僅有手法,還有外敷和口服藥,很全面,同仁可以參考。當然,捏脊的好處可不僅是治療積證,下周小編再發一篇它別的用途,一併參考。

捏脊——拯救食積兒童最好的辦法

話說捏積

作者/馮泉福

誰家的孩子如果不愛吃飯,夜裡睡覺也不安穩,左鄰右舍,父母親朋都會關心地問,「是不是有『積』了,去醫院看看,如果是積就去捏捏吧。」這可能是北京人所具有的一種習慣。的確,對久居北京的人來說,「捏積」聽法是並不陌生的,真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了。

提起捏積療法,就要了解積證。中醫學歷代文獻中對積證的記載很多,是一種嚴重影響小兒身體健康的病症,又是兒科四大證之一。

引起積證的原因主要以飲食不節和病後失調,造成脾胃功能失調。由於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較成人薄弱,小兒不知寒熱饑飽,加之許多孩子家長怕自己的孩子發育慢,使孩子對一些食物(如生冷油膩和甜食)暴飲過量,造成這些食物停滯中焦,損傷了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積證。

另外,腸寄生蟲病和驚嚇也是造成積證的原因。常見的積證一般可分為四種,即乳積、食積、痞積、疳積等。

「乳貴有時,食貴有節」,除飲食過量損傷脾胃造成乳食積滯外,病後失調或過用寒涼藥物也可損傷脾胃功能,使乳食物不得消化,也可造成食積。主要癥狀可見到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身熱口渴,睡卧不安,便秘或腹瀉腹部疼痛,舌苔厚膩,指紋青紫。

如果積滯日久,未得及時治療,使脾胃虧損,氣機不暢。食滯與痰濕氣血相搏而成痞塊,出現面黃肌瘦,頭大頸細,頭髮乾枯如穗,腹大青筋,腹內痞塊,肚腹堅硬疼痛,時有低熱,荅白,指紋青或淡。疳積是在前者未得及時治療損傷元氣,積滯日久,熱傷真陰而成疳積。

古人認為「積為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而成疳,又有治積不下久而臟虛成疳尤重。總的來說,疳積是小兒脾胃虛極,氣血損傷而成。出現形體日漸消瘦,肚腹日漸膨大,身熱睏倦喜卧,面黃肌瘦,乳食懶進,嗜吃泥土,有時嘔吐,口乾煩躁,胸膈痞悶牙齦出血潰爛,甚則穿腮落齒,大便粘臭或頻頻作瀉,完谷不化,下身浮腫。舌苔薄質淡,指紋淡。

對以上諸症的治療,以捏積為主,以藥物為輔。

方法是使患兒伏卧在床上脫去上衣,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卧平卧正。術者應立於患者左側背後,兩手半握拳,二食指低抵脊骨之上(督脈之處)兩拇指垂直,自尾骨端的長強穴沿督脈向上捏拿至大椎穴,共捏六次,捏第四次時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後在兩腎俞穴按摩2-3下即可。

所謂捏拿,實際上是推、捏、拿三種手法的綜合療法。是在推的過程中進行捏拿。其中以推最為主要,在整個捏積過程中,推捏拿三種手法必須配合協調,用力柔和連續,要均勻,在臨床上對於虛弱小兒和甚小的患兒,手法宜輕柔,捏拿時次數可多幾次。

因為督脈主一身之陽,各臟腑的經脈都與督脈相連,督脈不通,則諸脈不通。又因督脈旁開一寸是各臟腑的俞穴,督脈屬陽主氣,任脈屬陰主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通則統血而行。因此,捏拿督脈能夠疏通督脈的陽氣,使陽氣得以統血而行,從而達到氣血旺盛、臟腑功能調節的目的。

同時捏拿還能刺激各臟腑的俞穴,即使臟腑氣血陰陽和脾胃腸的功能得到調節,也使積滯在胃腸內的積食活動而通過大腸排到體外。從而消除胃腸內的積滯。若患兒目盲,目澀,白膜遮睛,口角糜爛,鼻下紅赤,口部疳者推捏至風府穴。

為了配合捏積療法,於捏拿的第四天清晨,口服「消積粉」(組成:生軍、熟軍、黑丑、白丑、三棱、莪術,砂仁,共研細末)以助其效,其量根據病情而定。

第五天捏後貼「阿魏化痞膏」於肚臍處(約貼一周),應提起注意的是,在治療中忌食芸豆、醋、螃蟹。因芸豆性粘膩,食後易引起積滯,服藥後食醋可引起嘔吐,螃蟹性寒而斂不易消化。除此三者之外,其它難以消化之食品也應在禁食之列。

捏積療法雖然操作簡便,容易拿握,但我們也應了解其適應範圍,凡出生後一天直到十六歲,及十四歲以下沒有來月經的女孩子均可操作。但有高熱、驚厥和其它急性傳染性疾病,以及患嚴重心臟病者不宜捏拿。此外,脊背皮膚有感染的患者也不得施以此法。

(吳棟整理)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北京中醫雜誌1985年第6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小五

⊙運營編號:GYZX00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夏日護膚:是濕邪與艾草的較量
夏天吃這種水果,比人蔘還補,補腎養肝,養顏抗衰,錯過等一年!

TAG:國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