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魚兒活」!觀賞魚的起源與發展,中國是金魚的起源地!

「魚兒活」!觀賞魚的起源與發展,中國是金魚的起源地!

原標題:「魚兒活」!觀賞魚的起源與發展,中國是金魚的起源地!


來源:寵物網


觀賞魚的起源與發展



金魚篇

我國是金魚的起源地,堪稱金魚的故鄉。金魚的起源、發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根據史料分析,我國廬山西林寺是最早見到紅黃色卿魚的地方。這時的紅黃色娜魚是在自然條件下生活的,和銀灰色的娜魚處於同樣的野生環境中,只是由於體色的原因,才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中國金魚的祖先,可能就是廬山西林寺池中的那種赤鱗卿魚以及同期各地的野生紅黃色卿魚。因此、中國金魚的飼養.最早就產生於廬山西林寺。



我國金魚向外傳播首先是傳入東鄰日本,而後漸及世界各地。日本著名水產專家,近代大學農學院松井佳一教授研究金魚數十年,在其所著《金魚大鑒》中詳細敘述了公元649-765年間,中日兩國使者來往頻繁,日本遺唐使親眼看到中國飼養養金魚的情況,提出中國金魚是在日本德川時代,即17世紀初葉前後分多次傳入日本。金魚從中閏傳人日本後,在新的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下,繼續發生變異,經過日本養魚者的長期努力,培育出有別於中國風格的和金琉金、地金、朱文錦、秋錦、江戶錦、荷蘭獅子頭等許多品種,形成別具一格的日本金魚,使口本和中國一起成為世界上兩個主要的養築金魚的國家。隨後巾國金魚又傳人歐美各國,為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具體而言,螂魚演變成為金魚的歷史過程可歸結為野生-放生-半家養化-家養化-人工選種、人工雜交。下面逐一進行介紹。



1.由野生到放生


據記載,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印度僧人葉摩騰和竺法藍來我國傳授佛經,在洛陽建了白馬寺,並在寺中建造了魚類放生池,這是已知最早的放生池,也是鯉魚由野生走向放生的重要一步。到了唐朝,開始大規模放生,營造了大量放生池。在放生的動物中,生存於自然水域中罕見的金黃色卿魚,因其色彩奇異、帶有神秘意味而成為放生的首選對象



2.由放生到半家養化

放生使金螂魚由野生過渡到半家養化時期,因此說放生對金魚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放生後的金卿受到人為的保護,得到人們投給的食物,但是仍然與其他魚類混雜共處,而且在它們之間還存在著種類間的生存競爭。這時金腳除體色與普通螂魚不同外,其他方面都表現出與普通螂魚大致相同的習性。



就其體色而言.也只是金黃色一種,並無其他顏色。所以說,這時的金卿是處於半自然環境之中,過著半家養化的生活。從而加速了形體變化的進程,也就開始成為人們觀賞的對象之一。



3.由半家養化到家養化


到了南宋,金卿進人了家養化時代,開始了被人工培育成金魚的過程。為適應社會上的養魚需要,一些人專門從事起鑿池、捕捉、餵養、選種的工作,當時被稱為「魚兒活」。「魚兒活」在對金魚精心飼養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從天然水域中撈取魚蟲餵養金魚的技術和繁殖金魚的方法,並使金魚的生活環境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我國古代金魚養殖技術的萌牙。



在家養化時期,金魚生活在養魚池中,避免了在放生池中與野生卿魚的雜交,得到了更好的人為保護和充足的餌料,再不需要與其他水生動物進行激烈的生存競爭,所以發生的變異也就較半家養化時期易於保持,品種的性狀相對穩定,加上養魚者的精挑細選,金魚的品種遂由單一的金黃色一種,增加到金黃、銀白和花斑三種顏色。



到了明朝中後期,盆養金魚已成為普遍的養殖方式。由於盆養大大縮短了人和魚的距離,便於人們欣賞和評比魚的優劣,因此金魚的飼養又繁盛起來,飼養和繁殖技術有了迅速提高。例如,明朝的神宗皇帝是個金魚鑒賞家.對飼養金魚很有研究,飼養了許多金魚,赦每年在中秋節那天都要舉行金魚比賽活動。


4.人工選育對全魚培育的貢獻


金魚飼養的規模和範圍日益擴大。人們對新奇異樣金魚的興趣也隨之增加,於是從大量幼魚中選擇保留變異大的金魚就成為必然,這實際上就是在進行人工選育。在盆中繁殖金魚,由於盆內水體較小,只能容納很少的幾對金魚,人們就把較多的魚分成很多盆來繁殖。由於分盆育種避免和限制了混亂的雜交,使特異的優良品種比較容易保留下來,這也是一種人工選擇。



由於盆養使金魚活動的範圍縮小,遊動緩慢,誘發了金魚體形變異:狹長的體形變成蛋圓形,背鰭有的殘缺,有的整個退化,尾鰭則多種多樣.以適應在盆內遊動的需要。而且盆養便於飼養者更加細緻地觀察,對金魚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深人,飼養技術也進一步提高,使大量養瑣、仔細選魚、分盆育種成為可能,人工選擇也就提高了效率。



從清末到抗日戰爭前,由於遺傳學的發展,人們不僅採取種種雜交方法使金魚產生新的變異,同時對變異的發生原因、遺傳性等均進行了詳細而系統的研究。新中國成立以後,著名遺傳學家童第周教授等,從卿魚的卵細胞內提取了一種核酸,將其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內,培育出一種新的魚類品種,並被命名為「血魚」。該魚的照片和說明已被錄人《大英百科全書》。



5.現代的金魚文化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金魚養殖和科學研究得到長足的發展,除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外,還陸續出版了一些有關金魚的專著,主要有傅毅遠著《金魚》、張紹華著《北京金魚》等。


隨著金魚出口的增長和國內市場的發展,廣州、北京、上海、武漢、福州、蘇州等地相繼成立了觀賞魚協會或金魚協會。1991年10月,中國水產學會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了第一次亞太觀賞魚及養殖良種展銷會,同年10月8日在無錫召開了觀賞魚研究會籌備委員會。1992年6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增殖中心建成珍奇水族館。1992年8月,南海水產研究所與台灣鑫海水族館等合作,在廣州越秀公園舉辦了世界珍奇觀賞魚展覽會。1994年6月,江蘇省徐州市建成大型淡水魚類水族館。1997年10月,首屆北京國際觀賞動物及用具展在農業展覽館成功舉辦。1998年,中國水產學會觀賞魚研究會正式成立,將觀賞魚、金魚熱推向高潮。2001年,《中國觀賞魚》雜誌試刊並定期發行,為推動我國觀賞魚理論研究和養殖技術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錦鯉


錦鯉的祖先就是我們常見的食用鯉,鯉魚的原產地為中亞細亞,後傳到中國,錦鯉已有一千餘年的養班歷史,其種類有一百多個,錦鯉各個況:種之間在體形上差別不大,主要是根據身體上的不同顏色和色斑的形狀米分類的。它具有紅白、黃、藍、紫、黑、金、銀等多種色彩,身上的斑塊兒乎沒有完全相同的。



錦鯉曾是宮廷才能專養的觀賞魚,曾一度價比黃金。在日本文政時代(1804-1829年),新渴縣中區附近的山古志村、魚沼村等二十村鄉(現在已成為小千谷市的一部分)。養殖者對變異的鯉魚進行篩選和改良,培育出了具有網狀斑紋的淺黃色的鯉魚。到1830年,又培育出了白底紅碎花紋的紅白鯉。1917年,由廣井國藏培育出了真正的也是最原始的紅白鯉,後來經過高野淺藏和星野太郎吉的改良,紅白鯉的紅質和白質有了較大的提高,之後由星野友右衛門於1940年培育出友右衛門系、紋次郎系;廣井介之垂干1941年培育出彌五左衛門系;佐滕武平於1952年培育出武平太系。



但是,這些還都是紅質很淡的原始種。現在最著名的紅白錦鯉有仙助系、萬藏系和大日系,分別由綱作太郎於1954年、川上長太郎千1%0年、間野寶於1970年培育出來的。經過日本養孩人多年的培育與篩選,使錦鯉發展到了全盛寸期,錦鯉成了日本的國魚,並被作為親善使者隨著外交往來和民間交流,擴展到世界各地。每年10月至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錦鯉愛好者聚集於日本,一來選購自己杯愛的錦鯉,二來瞻仰聞名於世的『舊本錦鯉」發祥地。


錦鯉在日本又稱為「神魚」,象徵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錦鯉看成是藝術品, 有水中精的寶石」之美稱,並培育出黃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名貴品種。鯉魚除食用外,還可以人葯治療疾病,有開脾鍵胃、利小便、消水腫、止咳鎮喘及髮乳之功效;肉可治療門睜脈肝硬化、慢性腎炎、咳嗽、哮喘、產婦缺奶、婦女月經不調或血崩等症;血可治口眼歪斜;膽汁能治赤眼癰腫和化膿性中耳炎。日本人經常在啟家庭院置池養錦鯉。



錦鯉的發展同我國的金魚有若相似之處,早期錦鯉只是王宮貴族和達官顯赫家庭的觀賞魚,或飼養於寺院神社,普通平民難得一見,所以把它稱為「神魚」,為其蒙上種種神秘色彩。在日本民族的意識里,錦鯉有一種以力稱雄的內涵,雄健的軀幹給人以力量的感覺和魄力的啟示,就算被置於砧板之上也不會掙扎,具有泰然自若、臨危不淇的風度。



日本有「愛鱗會」,並於1968年起每年舉行一次錦鯉評品會,由日本政府總理大臣親自頒獎。目前錦鯉在中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被稱為好運魚、風水魚、水中活寶石、觀賞魚之王。


日本錦鯉第一次輸人中國是在1938年(昭和十三年),由日本東京的松岡氏將一批名貴錦鯉送給當時的偽滿洲國皇帝,這也是日本錦鯉第一次輸出到海外。而同年在美國舊金山的萬國博覽會上,日本曾特地選送了100尾錦鯉到會上展示,從而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日本錦鯉的美姿。



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曾將一批錦鯉作為吉祥物贈送給周恩來總理,這批錦鯉交由北京花木公司養殖。


養殖錦鯉不但能怡情養性,美化環境,而且只要具備正確的鑒賞眼光和飼養方法,以低價購進的有前途的中小錦鯉,經過培育,若能在品評會上獲獎則身份倍增,不但可以讓您享受飼養與玩賞的樂趣,還可以保值增值。隨著錦鯉品質和詞養技術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世界各地成立了許多錦鯉俱樂部舉辦各種錦鯉品評會,推動了錦鯉在全世界的交流與發展,飼養之風方興未艾。


熱帶魚


熱帶魚,簡單地說就是原產於熱帶地區的魚類,現在多指生活於南、北溫帶及熱帶地區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包括熱帶淡水魚和熱帶海水魚,還包括部分亞熱帶地區的魚。目前,人們廣泛養殖的是熱帶淡水魚,其中有些原本是屬於海水魚或生活於人海口水域的魚類,但是經過人們長期的馴化以後,已經習慣於淡水生活,人們也將其視為淡水魚。



飼養觀賞的熱帶魚,據說起源於古代的埃及與羅馬,距今兩千多年,近百年來才逐漸傳到世界各地。而世界上最早有歷史記載的飼養熱帶觀賞魚的國家卻是法國。


公元1868年,卡蓬尼爾把一種熱帶淡水魚引人巴黎飼養,該魚名為極樂魚。實際是我國華南地區野生的一種叉尾鬥魚,或稱中國鬥魚。這是歷史文獻記載中世界上最早作為人工飼養觀賞的一種熱帶淡水魚。以後,在英國與美國也相繼飼養各種熱帶淡水觀賞魚,但種類並不像金魚這樣多,一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得到發展。隨著各國熱帶魚養殖協會的相繼成立,推動了觀賞魚愛好者飼養技術的交流,促進了熱帶觀賞魚養殖業的蓬勃發展。



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飼養觀賞的熱帶魚,已有八十年的歷史。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的原因,我國最初飼養熱帶魚的地方是廣州和上海,然後逐步擴大到全國各大中城市。在全世界兩萬多種魚類中,作為觀賞的熱帶魚有兩千多種,常見的魚有幾百種,我國已引進飼養的魚有六十種左右。



熱帶魚的主產地為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居多,形態、色澤也最為美觀。因此有人將亞馬遜河稱為熱帶魚寶庫。最流行的神仙魚以及鮮艷奪目的七彩神仙魚等,都出產在亞馬遜河。其次為東南亞,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和緬甸等。在非洲,則以出產高級品種的熱帶魚較多。在中美洲,以出產花鱗科的熱帶魚較多。我國的廣東、雲南省等地也有一些觀賞價值很高的品種,如廣州的白雲金絲魚、西雙版納的藍星等。熱帶魚種類如此之多。是因為個體較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周期快;且形態多樣,色澤艷麗,招人喜愛。此外,還有許多定向雜交繁育出的新品種,集合兩種以上魚類的遺傳特性,更加提高了其觀賞性,並形成穩定的品種。它們成為人們飼養觀賞的熱點種類。


由於多數熱帶魚原產於熱帶地區,一般需要20℃以上飼養水溫。還有一些本來並不原產於熱帶地區,而是原產於亞熱帶甚至溫帶地區的品種,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熱帶魚。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熱帶魚都生活在天然水域,許多關麗的熱帶位,經人們千百年來不斷地人工優選、雜交和人工水休中定向培育,獲得的新品種,如人工育種的七彩神仙、血紅鸚鵡等。但是,與金魚相比,絕大多數熱帶魚的體態、習性更接近於自然狀態。



海水魚


在海洋魚類中,有許多美麗的魚類可以在水族箱中飼養,供人們養殖與欣賞,被稱為海水觀賞魚。很久很久以前,脊椎動物開始在海洋里生活f付,作為海洋重要主導力量的海水魚就已經形成。在海洋中,海水觀賞魚類的垂直分布主要從潮間帶一直延伸到較深的海域中。在地理分布方面則主要受海水溫度的影響,以25-29℃的暖水海域里最多。世界上最適合海水觀賞魚生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帶的珊瑚礁海域中.從紅海、印度洋到澳大利亞北部、玻利維亞及新幾內亞到大洋洲的昆士蘭一帶最繁盛,另外,西印度洋及加勒比海一帶、華南沿海、南海海域及台灣海峽的海水觀賞魚也十分豐富。



海水魚的品種已經知道的達到上千種,進人水族箱(缸)中飼養的品種有二百餘種。海水魚造型奇特。五彩繽紛.色彩斑斕,觀賞價值極高。它們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有的生活在海葵中,借其觸手保護自己;有的用背鰭後部的假眼來迷惑敵人;有的用棘條分泌毒索來保衛自己;有不少魚有佔領地盤的習性。



龍魚


龍魚,在日本稱為「銀大刀魚」或「銀船魚」,在中國香港地區稱為「龍吐珠」,在中國台灣地區稱為「龍帶」.在中國大陸地區則被稱為「龍魚」。


龍魚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古代魚類,可以稱得上是觀賞魚類的活化石,遠在350萬年前的太古石炭紀就已存在了。後來隨著地殼移動和大陸架的遷移,龍魚也逐漸分布到世界各地,目前主要分布在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東南亞出產的亞洲龍魚,因為只有它們才是《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的品種國際條約》(又稱《華盛頓公約》)中唯一受到保護的龍魚類,因而顯得尤為彌足珍貴。



東南亞出產的龍魚包括紅龍、橙紅龍、黃金龍、白金龍、青龍、過背金龍,金龍、紅龍和青龍是1844年被發現,亞洲龍魚的原產地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地的湖川。紅龍幼魚和成魚稍有不同,幼魚鱗片細小,呈白色微紅,但成魚不同,其鰓蓋邊緣有深濃紅色,魚的舌頭也出現紅色,鱗片熠熠生輝;黃金龍鱗片邊緣色澤閃光呈黃金色;白金龍鱗片像白金色;青龍的鱗片青色,有部分呈紫色斑塊的最名貴,體型比其他種類的龍魚短,側線特別顯露,鱗和鱗片較厚,可用人工繁殖法進行繁殖。



南美洲的龍魚有銀龍、黑龍。銀龍是魚類研究學家溫德理博士於1829年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中發現的,原產地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盆地、瑪蘭韻河、烏卡雅麗河等地。銀龍有巨大的鱗片,鱗片呈粉紅的半圓形狀.魚體色有鑽藍色、藍色、青色,閃閃發光。黑龍於1966年被發現,原產於南美洲里約尼格婁河與布蘭扣河。黑龍體型和銀龍差不多,成魚稍呈銀色,但稍大型時,會趨向黑色帶紫色和青色,有金色帶。這兩種龍魚由於它們的野生資源十分豐富.而且繁殖容易,加上它們的貿易不受《華盛頓公約》的限制,因此可以自由貿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廣受歡迎。



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系列的龍魚有兩種:星點斑紋龍魚和星點龍魚。體型較小,口部尖,體色為黃金色中帶銀色,鱗片是半月形狀,鰓蓋邊少許金邊。星點斑紋龍魚又稱珍珠澳洲龍魚,原產地在大洋洲的渣甸河、阿德宙德河及靠近帝漢海的河流以及新幾內亞地區。星點龍魚於1844年被發現,原產於大洋洲的費茲萊河流域。


轉載請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族圈 的精彩文章:

外國小哥哥給你展示草缸開缸。
羅漢魚我們來匯總一期吧!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