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帶小孩才不會扼殺小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怎麼帶小孩才不會扼殺小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Hello,

KiddyPlus【十萬個問答】欄目上線啦~

如果粑粑麻麻有任何問題,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內提問哦~

每期我們會選擇1個問題將徵集回答,並在下一期選擇最有趣生動的N個回答公布~

希望這個欄目能對粑粑麻麻們有幫助~

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建議,也可以直接在公眾號給我們留言哦~

【粑粑麻麻十萬問】

怎麼帶小孩才不會扼殺小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費斯理 問:

本人是哥哥,妹妹上幼兒園,來詢問下,謝謝各位,我們年齡跨度大。

【粑粑麻麻十萬答】

不二先生 答:

和孩子交往,最難的就是保護他純真的秉性和異想天開的好奇心。

我有個外甥,七歲那年就把我放在書房的杜拉拉升職記4本都看完了,九歲那年居然看了蘇菲的世界,後來我知道後阻止了,因為我覺得他看的這些書,在他沒有充分的閱歷和知識背景支撐反而會誤導他的價值觀和判斷力。

他從小經常有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有一次他把冰可樂倒入飯里,我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他問我為什麼,我說會肚子痛,然後他回答我:「那我一邊吃飯一邊喝可樂,那進入肚子里也混在一起了,不是一樣嗎?」 我想了想,對他說要不你倒進去喝喝看,喝完你去百度下這倆種吃法看看有沒有差別,順便告訴問下我。

我經常會問自己,這個事情他去嘗試了有什麼後果,是我們能承受的嗎,如果可以我一般會選擇讓他自己去做,即使我知道他這麼做是浪費時間,但是你就讓他去試,人都不傻,試過他就有教訓和經驗了,我尊重他犯錯和嘗試的權利。例如你一直怕他使用刀具會割手,那你不如在他旁邊看著他教他使用刀,學會了今後不就不用擔憂了嗎?太多父母都以為避免就是保護他最好的方式,其實你這是剝奪了他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的權利!

(ps:其實我到今天都不知道可樂和飯這樣吃有差嗎?知友誰知道的告訴下我吧)

1.要認真的對待他發出的每一個問題,其實這是孩子摸索這個世界發出的一種信號。

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這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太好奇了,嘗試,一定要讓他們多嘗試。他從小就經常搗鼓電腦,有qq,五歲我就讓他幫我的mp3下載歌曲。有次我朋友來我家玩,他在看書看到熱帶雨林,就問我朋友為什麼熱帶雨林那麼重要,我同學就告訴他因為樹木會保護環境啊。結果他想了一會說:我知道了,樹木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氧氣能被人吸收,這樣人就可以活著。當時我同學都驚呆了,那會他才4歲大概。我後來知道也蠻驚訝的,這個事情我和他說過一次,我沒想到他全都記住了,這也讓我知道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是很強的,需要我們多加去引導他們。

2.不要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是一種過大於功的教育方式!!!

你怎麼那麼多問題,你煩不煩啊?

你怎麼老乾這麼多愚蠢的事情啊?

這無疑是扼殺一個孩子最直接最致命的方式,而且會抹殺一個孩子的自信。知乎很多人喜歡提到熊孩子,但是你會發現,很多熊孩子長大後都比較自信,往往是那些從小規規矩矩被套上乖孩子的那一類人,遭受著自卑帶來的痛苦。不是他們想乖,而是他們都被扼殺了不乖的權利。

前年他和父母去國外找我玩,我讓他提前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我說如果你不找到時候就沒地方去,因為我們只會去大人想去的地方,沒有孩子想去的地方,後來他就自己上網去查找,找到了南半球一個迷宮,一個觀看海豚企鵝的地方,找到了當地最好吃的龍蝦,還有巧克力工廠。後來他在尋找的過程中一邊對著地圖對比,還自己計算了大概的距離,對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城市都了解了一番。

不要要求一個孩子乖,我也經常對他說你講理就行了,你想做什麼事情,你說服我就好。我說我會犯錯的,你父母也會,你覺得我沒道理,那你要反駁我,你不反駁我你就聽我的,後來他開始慢慢的嘗到這種反駁的甜頭,他就更加樂意去加強自己的辯解能力,這也無疑在無形中鍛煉了他的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

不得不說,他從小對書籍迷的我們經常要去阻止他,這點也是有利有弊。

他大概一歲多,就是剛剛說話不久開始,那時候會說的話也不多,經常每天讓他看20分鐘巧虎識字,就那種影碟(切記不能多看,保護眼睛)他每次都很安靜,那時候覺得他小,什麼也記不住,而且我還安排了複習的周期,這個看了一周以後再看一次,應該看了有一年多,斷斷續續的,我當時心想他應該看不懂,只是提供他娛樂用的,沒想到在他進入識字教育了以後,他居然記住了很多很多辭彙,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而且由於從小自己能識字看故事,他就喜歡自己看故事,看不懂再問我們,偶爾喜歡撒撒嬌讓我給他講,但是我講錯了他還糾正我。要培養孩子閱讀,要幾點要做好,讀書的環境,先挑他喜歡的書籍看,慢慢去擴展引導,這點先不細說。

主要我想強調的是你不要忽略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強調胎教,因為即使是胚胎時期,你的情緒和對他說的話,他都會收到影響~~

減了玉肌脫了金釧 答:

其實,很多家長高看了孩子的「想像力」。

很多時候,孩子在剛學說話時候的奇妙表達,並不真的說明想像力,只是理解力有限,語言匱乏,他/她用有限的語言只能組合成這樣,在大人聽來就十分驚奇。

比如,我曾經聽過小孩形容卧鋪火車是「床車」,大人都嘖嘖稱讚,但真實原因是孩子只能說出「床+車」,其他辭彙他不知道,他也說不出來。

真正的想像力,和判斷力、邏輯思考力、運算能力一樣,往往都是了不得的天賦,擁有這種天賦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作家、畫家、藝術家。普通人真的沒有。

所以,普通孩子到後來辭彙和思維模式越來越趨於正常,只是因為——他/她的辭彙量增加了,他的理解力也增加了,僅此而已。

Jennie真真 答:

如何培養出一個創造力爆棚的孩子?

1.什麼才是積木的正確玩法?

我在朋友家看到1歲半的豆豆在玩積木,他同時在玩泡沫和木頭兩種質感的積木,而且他正嘗試著把中間有孔的泡沫積木套在木頭積木上。圓形大孔的泡沫積木,很順利地套上了。三角形孔的泡沫積木,怎麼都套不上。

豆豆的媽媽一看就笑了,把豆豆手裡的積木「搶」了過來,說:「寶貝,這兩個積木不是一套的,不能一起玩兒,所以你才套不上啊!」

豆豆的嘴立馬就撇了起來,哇哇大哭。

豆豆媽媽對我說:「這孩子,經不起一點兒挫折,跟他好好講道理還哭。」

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是繼續讓孩子嘗試,還是像豆豆媽媽一樣,告訴孩子「真相」——這個積木是套不上的?

2.不要教孩子怎麼玩耍

回想一下,我們在家有沒有過類似的場景呢?

寶寶拿著繪本上的蘋果貼紙,剛想要往湖水圖案上貼,媽媽趕緊說:「寶寶這個是要貼在樹上的。」

給寶寶買了一輛可以敲的木琴,他剛發現小汽車可以在琴上走,發出不同的聲音,媽媽趕緊說:「寶寶,這個琴是用小木棒敲的。」

寶寶拿著樂高就開始啃,媽媽一把抓過來:「寶寶,積木要這樣搭高高喔!」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幾乎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那我想要冒昧問一句我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憑什麼你教的就是對的呢?」

誰規定了拼插式積木只能拼插著玩,才是對的?

我願意摞高高,願意啃一啃,願意捏一捏,願意摳一摳,難道就不對嗎?

在孩子小的時候,每一個玩的物品都是他探索世界的一條獨特通道。

孩子在和積木的相處過程中,可以體驗的並不僅僅是它的空間幾何感,

體驗木頭本身的質感,木頭和泡沫有什麼區別?體驗木頭可能發出的聲音,是叮叮還是邦邦?

體驗木頭的口感,是甜的嗎?是軟的嗎?

體驗木頭的手感,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

這些我們也許嗤之以鼻的東西,卻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內容。

你以為錯誤的,也許恰恰是最正確的選擇。

拋開我們成年人的固有思維,遏制自己企圖干涉孩子玩耍的慾望,管住自己的雙手和嘴巴,扭轉「大人才是對的」這種固有理念,才是培養孩子創造力最重要的途徑。

3.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我們為孩子規定一個正確的路徑,我們就扼殺了他無數個可能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年前,我們女生逛街基本全靠腿。如果有一個人跑過來說他是用網路買東西,那一定會有人告訴他,這是錯的。買衣服就得去商場買,親自試才行。這才是買衣服的正確方式。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這個人真的相信了那些人的說法,只選擇商場購物,那麼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只選擇一個正確的途徑,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我們就不會有馬雲,不會有劉強東,我們就可能會沒有某寶,某東,某號店,微商,這些當年看來可能「不正確」的購物方式。現在,更是發展出了無人超市,機器人送貨這樣的新鮮購物渠道。

孩子兒時總是被我們不斷地用舊的觀念糾正「錯誤」,長大後還能有勇氣不斷地發揮想像嗎?

他們兒時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長大後能夠完美地轉化為創造力嗎?

我不敢想,也不願意去想。

因為我相信,在看文章的你,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為了孩子的未來,至少我們已經開始在努力。

少說,少干涉,少評論,還給孩子一片想像力的天空,留給未來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立黨 答:

為什麼要保護小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了畫出天馬行空的畫,說出滑稽可笑的童言童語來逗成年人開心?

平心而論,在座的各位,你們哪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因為小時候沒有保護好而喪失的,而不是隨著知識和閱歷的積累,越加發現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真正的知識和智慧面前都是抖機靈、小聰明?

保持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其五歲時的智力水平,讓其心智和閱歷永遠不要隨著肉體成長衰老就可以了。

病毒營銷陳軒答:

四個字:學會認慫!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情節被很多專家視為教育的典範,女兒感到父母冷落自己,很生氣,爸爸過來對女兒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一句話讓女兒淚奔,女兒發出了這樣的心聲:「或許,家人最不懂(自己的心思),但懂不懂有什麼可重要的呢?最終,消除隔閡的,不是無所不知的腦袋,而是手拉手,堅決不放手的那顆心,歸根結底是家人。別說是英雄,就是英雄他爺爺,最後那一刻,也要回到家人身邊。」

「我第一次當媽媽(爸爸)」,這句話有著獨特的魔力,它能拉近孩子與父母的心理距離,瞬間化解很多親子衝突。

這天,女兒在樓下亂動路邊的共享單車,從車上摔了下來,當時,我就批評她:「早就說了不要亂動,你就管不住自己,活該被摔了。」

「哼,反正沒有摔破」,女兒一臉的不屑。

回到家,我把這事告訴了姥姥:「她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了,這次該長教訓了。」

「媽媽,你怎麼能把我出醜的事兒隨便告訴別人呢?」突然,旁邊的女兒發出刺耳的指責聲,她一臉憤怒的看著我,我有點被嚇到了:「我就告訴姥姥,怎麼了,你做了,還不能說啊!」

女兒更加憤怒了:「你要經過我的允許才能說。你只可以告訴姥姥,別人都不能說,你知道嗎!」

我的聲音也提高了:「我不知道!我就只知道,我說的都是事實。要想不讓我說,你就別做。」

「以後什麼事我都不會告訴你了。」女兒在我面前憤怒的關上了房門。

冷靜下來,我仔細想想,女兒的自尊心從小就非常強,這是她從爸爸身上繼承的一個優良品質。我又為什麼要執意打擊她呢?這是受了「父母是主人,孩子是附庸」的思維的影響,忽略了孩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

午飯時間到了,我敲開了女兒的房門:「別生氣了,我第一次當媽媽,不知道你會介意這件事,下次媽媽說你的事情前,一定會問你的意見,好嗎?」女兒抹了抹眼淚,像無尾熊一樣掛在我的身上:「餓死了,今天吃什麼啊?」

呵,我的甜蜜負擔啊!

親子關係中,爸爸媽媽往往習慣了扮演權威、強大的角色,習慣於「強父母、弱小孩」的相處模式,這種模式除了讓父母與孩子的距離疏遠,會產生各種矛盾和衝突外,還有一個惡劣影響,這種模式會削弱孩子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力量,讓孩子每天處於自卑、無能等負面的情緒中。

「這點小事都干不好,閃開,我來」,「你做起來磨磨蹭蹭的,媽媽來幫你吧」,當爸爸媽媽們這麼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蜷縮起身體,蹲到黑暗的角落裡去,他會變得越來越弱小,我們愛孩子,卻成了孩子最大的傷害者。

一件事,父母全部包辦了,孩子就什麼都做不了了;一件事,父母如果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一點都不做,孩子就能獨立承擔全部了。越是強大的父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越弱,相反,懂得認慫的父母,孩子的依賴性小,各方面能力也會變得強大起來。

我們高高在上的父母們不妨放低身姿,說一些這樣的話:

「這事,我也做不好,我們一起想辦法吧!」

「你這樣做太好了,教教媽媽吧!」

「媽媽有點害怕,你能保護我嗎?」

不知不覺間,你會發現,孩子的人生如同得到了陽光的滋養,他的強大,會超乎你的想像。

家長朋友們,請讓我們一起蹲下身子,與孩子平視,伸出手,對他說一句:我第一次當媽媽(爸爸),請多關照。

這個問題你的態度是什麼?

本文內所有回答內容並不代表kiddy+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儘快與kiddy+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iddyPlus 的精彩文章:

孩子應不應該不停地變換語言環境?
懂事的孩子真的比熊孩子快樂嗎?

TAG:Kiddy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