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被稱為「交響曲之父」,相對而言,他的協奏曲就顯得稍遜一籌。海頓的協奏曲不像莫扎特的協奏曲在作品中佔有中心的位置。這可能和他並不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演奏家有關。雖然,海頓的協奏曲數量較多,涉及的體裁也頗為多樣,其中有鍵盤樂器(羽管鍵琴、管風琴或者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小號協奏曲、圓號協奏曲和交響協奏曲等。但是,今天在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曲目卻只有兩首大提琴協奏曲和那首著名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之所以受重視,除了跟樂曲本身的突出優勢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小號協奏曲這一領域的特點。由於小號協奏曲在浪漫主義時期被忽視,小號協奏曲的曲目主要分布在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而海頓的小號協奏曲是隨著安東·懷定格對小號的技術改良而作的,所以顯得尤其珍貴。

大提琴協奏曲的情況跟小號協奏曲有一點類似。在古典主義時期的三大家中,只有海頓留下了大提琴協奏曲。目前曲譜完整並且確定為海頓本人所作的大提琴協奏曲有兩首,分別是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Hob. VIIb/1)與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Hob. VIIb/2)。莫扎特寫過大量的弦樂和管樂協奏曲,唯獨沒寫過大提琴協奏曲和小號協奏曲。貝多芬為大家留下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卻沒有留下一部大提琴協奏曲。由此,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就顯得彌足珍貴了。然而,使得海頓大提琴協奏曲長演不衰的原因,除了上述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源於其本身的特點。這兩首協奏曲雋永,耐人尋味,旋律優美流暢,充滿健康、明朗的感覺,體現了海頓作品的優雅、和諧的宮廷貴族風格。使得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成為了古典主義時期大提琴協奏曲的代表作。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艾斯特哈齊宮的海頓廳

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1961年,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發生了一件轟動的事件。O.博爾柯特(Oldrich Pulkert)發現海頓一部失落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手稿。此手稿很快就得到了確認。並且在1962年的布拉格音樂節中進行了該曲重見天日後的首場演出。演出由捷克大提琴家薩德羅(Milos Sadlo,1912~2003)獨奏,麥克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指揮捷克斯洛伐克廣播交響樂團伴奏。當年的演出非常成功,自此這首曲子也迅速成為大提琴曲目中最廣為流行的協奏曲之一。這次的發現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對海頓研究最轟動的發現,甚至可以說是音樂研究界最轟動的發現之一!

海頓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大概創作於1761年到1765年期間,是海頓的早期作品,與他的第6、7和8號交響曲的創作時間相近。這首大提琴曲是為埃斯特哈齊家族樂團的大提琴首席威格爾(Joseph Franz Weigl,1740~1820)所作,而同時期海頓所創作的一些交響曲中也有不少大提琴獨奏段落,也是為這名大提琴手寫的。比如,海頓第13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如歌的柔板就有一段優美的大提琴獨奏,與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柔板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雋永的曲子。

海頓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是按照奏鳴曲式編寫的三樂章協奏曲。第一樂章為中板,樂章的節奏、切分音和宮廷優雅的氣息是這部協奏曲最明顯的風格,整個樂章節奏舒緩,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現出低沉、寬廣的個性,與作品的整體風格融為一體,在這裡你可以深刻體味到古典主義的均衡秩序和完美的和諧。

第二樂章為柔板,這是由獨奏大提琴與弦樂組呈示的靜謐而抒情的樂章。樂曲中充滿了優雅的旋律美,顯示出海頓在旋律創作上獨具的功力。樂章的開頭,弦樂組的旋律宛如晚風般徐徐吹拂,舒緩的樂聲使人頓時輕鬆平靜下來。隨後,大提琴溫暖而深沉的歌聲在弦樂的伴隨下緩緩而來,此時此刻,頗有一番「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甚是愜意。大提琴與弦樂合作交替起伏,相伴相隨,旋律悠長深遠,雋永秀麗,非常耐人尋味,聽後繞樑三日,餘音不絕!

第三樂章為甚快板,樂章以恢宏的氣勢展開,可以說是那個時期海頓所有協奏曲終樂章的巔峰,也可視為維瓦爾第大提琴協奏曲之後的一個傑出的典範,具有史詩般的均衡和氣度。這個樂章對大提琴獨奏者的要求比較高,樂章的速度之快,要讓大提琴疾速如飛起來。這對於演奏者的功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然而出來的效果確實可以令聽眾為之振奮,那種愉悅感覺實在難以言表。

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的這首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783年。相對於前者,此曲的命運還算不錯,此曲一直是大提琴協奏曲曲庫裡面的樣板作品。這首大提琴曲是為埃斯特哈齊家族樂團的另一位大提琴手安東.克拉夫特(Antonin Kraft,1749?~1820)而作。克拉夫特是海頓的學生,或許是由於克拉夫特本身也有自己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存世,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作者的真實性曾一直受到懷疑,有人曾將此曲歸為克拉夫特所作。直到1953年,帶有海頓簽名的手稿被發現,關於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歸屬的爭論才最終結束。

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也是一首意味雋永的精品。與前一首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宮廷氣質相比,這首協奏曲的氣質則更為溫婉、柔和,充滿了溫情。第一樂章為快板轉中板,樂曲一開始就進入佳境,讓人體味到無限的美感,樂章的第一主題生動有力,健康明朗,充滿了和諧愉悅的感覺。第二樂章為柔板,樂章的一開始,溫暖的琴聲就呈現出那個極富歌唱性的主題。這個主題讓人一聽難忘,充滿溫情的樂曲,反映了海頓作品有別於宮廷氣質的另一面——人性的一面。第三樂章為快板的迴旋曲,這個樂章也充滿了喜悅,其旋律也是讓人一聽難忘的。

推介三個代表版本

海頓的這兩首作品是大提琴協奏曲曲庫的熱門曲目,眾多大提琴家都有錄音存世。其中包括:杜普蕾、羅斯特羅波維奇、史塔克、馬友友、畢斯馬、麥斯基、莫克和王健等。在此,只是簡單地介紹其中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大提琴家的版本。這三位大提琴家分別是杜普蕾、史塔克和畢斯馬,是筆者最喜愛的三位大提琴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杜普蕾於1967年錄製了海頓的這兩首作品,其中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是由杜普蕾的丈夫巴倫博伊姆指揮英國室內樂團伴奏的。而他倆也是在1967年結婚的。古典音樂界的一對金童玉女是何等地幸福啊!在同年錄製的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中,我們不難體現到在海頓的和諧與秩序之上,還充滿了青春的喜悅和恬美的幸福感。杜普蕾的演奏充滿活力和智慧,充分地體現出這位才女獨到的靈氣。巴倫博伊姆的伴奏也是相當有活力的,頗有一番「婦唱夫隨」的味道。

然而,可惜的是,幸福是短暫的。1970年杜普蕾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斷演出活動。直到1987年杜普蕾的去世,她的生活中,最後就只剩下醫生、護士和幾個老朋友……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據說史塔克有次乘車,聽見廣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問旁人是誰演奏的。旁人說是杜普蕾。史塔克說:「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久。」好厲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語成讖啊!也許只有頂尖的藝術家才能理解自己頂尖同行的水準,史塔克聽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為了琴藝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

很有趣的是,在2005年,八十歲高齡的史塔克還在DELOS公司留下海頓的這兩首大提琴協奏曲的錄音。史塔克演奏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的速度比較克制,聽慣了杜普蕾的演奏,對史塔克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覺,懷疑史塔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但仔細聽後,才發現史塔克這樣一位八十歲的老者所演釋的海頓更典雅,更雄渾,在精神上更加接近海頓。史塔克大提琴演奏依然給人以鐵畫銀鉤般的感覺,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八十高齡的老人家的演奏。另外,DELOS公司這家發燒品牌的錄音也非常出色,連WILSON AUDIO和麥景圖這樣的發燒廠牌也把DELOS的錄音作為音源,製作自家的試音碟,可見DELOS的功力是多麼地深厚。這張唱片,大提琴的音色渾厚有力而又不失和暖,舒瓦茲指揮的蘇格蘭室內樂團的音色更是宛如綢緞般迷人,聽上去的感覺非常舒服!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最後再來推介一個復古版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錄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斯馬與萊昂哈特、布魯根等古樂名家就開始研究使用作曲家當時所使用的樂器去演奏音樂。畢斯馬用的是1695年威尼斯產的大提琴。琴弦是羊腸弦,張力小,音量也小,但擁有最為豐富和微妙的聲音,其豐富的泛音可以產生溫暖、飽滿而複雜的聲音。而伴奏的宴席音樂巴洛克樂團,也是一支音色秀美的復古樂團。古樂團的規模和音色更貼近海頓當時的情況,尤其是樂隊裡面保留了羽管鍵琴的使用,加上其他古樂器特有的泛音表現,使得樂曲典雅的宮廷氣息更加明顯。整體來說,復古版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顯得更加雋永、秀麗、富有韻味,更能充分地體現海頓作品中為迎合貴族的趣味而實現的古典主義的均衡秩序和完美和諧。

雋永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保真音響 的精彩文章:

百萬級Hi-End西裝——醇音音響正式宣布代理西班牙WADAX與德國ULTRASONE品牌
由國際知名發燒論壇Head-Fi主辦的CANJAM耳機節即將落戶上海

TAG:高保真音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