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鵲橋」談星載天線

從「鵲橋」談星載天線

衛星類別主要包含通信/中繼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用於滿足人們對於通信、成像和位置的需求,當然還包含環境探測、深空探測和其他科學試驗衛星。其中,通信衛星是最大的一類,本文對中繼和通信衛星天線進行簡要介紹。

最近比較火的是支持嫦娥四號月球背面執行任務的鵲橋中繼衛星,如下圖所示,著陸器和巡視器通過中繼衛星X頻段實現與地球的雙向數傳。那麼支持遠距離中繼主要靠的就是近5米的展開式天線,採用鍍金鉬絲編織而成,是目前用於深空探測的最大的展開式天線。

下圖為展開式天線的實物照片。

事實上,美國早在七八十年代就開展了中繼衛星的建設工作。下圖為第一代的中繼天線系統,其中兩副網狀展開式天線同時支持S/Ku頻段,即SSA和SKA,30個螺旋天線組陣形成S多波束,即MSA。該衛星位於靜止軌道,可以實現天基測控。哈勃望遠鏡的數據就是通過中繼衛星傳輸回地面的。

TDRS中繼衛星系統為了進一步提升速率,第二三代衛星引入Ka頻段,為了確保形面精度採用了固定拋物面,而不是網狀展開。如下圖所示。

除了中繼衛星,傳統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大多採用如下的多拋物面天線實現,採用偏饋設計,饋源固定於星體,拋物面天線發射前收藏,入軌後通過電機打開。如下圖所所示。多波束通過採用多喇叭饋源實現。

近兩年來比較火的是低軌移動通信星座,下面一起看一下星載天線的設計。首先是ONEWEB天線的設計,ONEWEB用戶鏈路採用Ku頻段,每條波導陣天線對應一個波束,每條陣列由32個單元構成。16條陣成16個波束,通過物理上傾斜角度使得16個波束拼接到一起。

下面是最近SpaceX發的MicroSAT-A/B兩個試驗星,軌道高度為1150km,採用Ku用戶鏈路,每顆衛星對地採用兩副相控陣平板天線,一副負責收,一副負責發。

下面是O3B的中軌通信衛星,每顆衛星採用12副小拋物面天線,已經投入運營。同時,後續的mpower計劃升級為3700個電掃波束。

二代GB天線在地面上的方向圖投影如下圖所示。由於衛星通信斜距空間損耗比垂直損耗要大,一般在衛星天線增益上進行等通量補償。

16波速L頻段天線實現方案如下圖所示。每路天線低噪放接收後功分16路,然後每個陣元抽頭用16合一合路器合成一個波束,該網路需要賦相實現波束偏置覆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客林 的精彩文章:

TAG:仙客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