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Motoguo 的設計是對馬來西亞時尚環境的一次有聲抗議

Motoguo 的設計是對馬來西亞時尚環境的一次有聲抗議

原標題:Motoguo 的設計是對馬來西亞時尚環境的一次有聲抗議


馬來西亞對時尚產業的不重視反而成為了設計師 Moto Guo 和 Kinder Eng 的源動力,i-D 與他們聊了聊最新廣告大片、作品靈感以及亞洲時尚氛圍。


在連續兩屆上海時裝周上的 LABELHOOD 展示台上,都有一個品牌呼聲不斷 —— 由兩位來自馬來西亞設計師 Moto GuoKinder Eng創立的品牌 Motoguo。成立於2015年,這兩位均從馬來西亞吉隆坡萊佛士高等學院畢業的拍檔帶領著品牌一路走到現在。從入圍 LVMH Prize,再被 CNMIGiorgio Armani全力資助登上米蘭時裝周官方日程展示17春夏系列,再到近兩季度在上海時裝周嶄露頭角。



兩位90後的設計師的取向都直接簡單,好奇心是驅使他們的作品成形的原動力。你需要知道馬來西亞並不是一個對時尚抱有熱情的國家,但這種文化上的限制反而助長了 Moto 和 Kinder 對時尚的熱忱。他們的作品怪誕且充滿想像力,在條紋、格紋與鮮嫩色彩的碰撞下你自然而然並想像到攝影師 Ellen von Unwerth鏡頭下的田園風光。不同的是,Motoguo 呈現的作品並沒有性別的界限,中性裝扮的風格使得他們受到思想活躍的年輕人歡迎。


雖然品牌的成立時間尚淺,但是兩位設計師透露到經歷的事卻不少,兩人也曾為品牌經營起爭執,曾經一度到了幾乎破裂的狀態。但慶幸最終事情得以解決,這個18春夏系列可以說是兩人之間的一份紀念,更是 Moto 想要獻給 Kinder 的一份禮物,所以這個系列也被命名為「To Kinder」。


在這組充滿童趣的廣告大片發布之際,i-D 首次邀約這兩位設計師聊了聊他們的作品以及亞洲時尚氛圍。



介紹一下2018春夏系列和廣告大片的拍攝靈感?


Moto:2018春夏系列名為「To Kinder,」,其實蘊含著兩個層面的意思:To Kinder,是一份給予 Kinder 的禮物,紀念他作為靈魂人物為 Motoguo 所付出的一切;To Kinder,也是給孩子們一個誠摯的簡訊,Kinder 在荷蘭語是孩子的意思。當我攜手 Kinder 和 Motoguo 一起成長的同 時,我們領悟到忠於自己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這個系列倡導人們不要畏懼在成長過程中真切面對 自己的一切,無論是生心理的變化、喜怒哀樂等情緒、性取向、或獨特癖好等。

Kinder:廣告大片拍攝靈感恰恰完美地(至少我們認為完美,哈哈)投射以及反映了系列主要的靈感。我們此次廣告大片的海報排版像是一本兒童英文字母學習刊物,偽書名為《The Birds & The Bees》,這充滿孩子氣的句子其實是「性教育」的意思。在藝術指導上有很多隱喻的性暗示信息,我們企圖以一個正面陽光又好玩的方式表達出來。



從真正創立品牌開始你們就有計劃品牌將會向「模糊性別」的方向前進嗎?會擔心受眾層面會較少嗎?你們的作品在哪些城市、國家最受歡迎?


Moto:其實坦白說,「模糊性別」在開始創立牌子以來都不是一個我們帶著最強烈企圖心去主導的方向,我們更多提倡的其實是「the right ones will come to us」,我們一直都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一路以來都覺得很多女裝元素放在男裝上很有趣。雖然我們的風格的確比較 niche,可是事態變化無常,人們的接受度其實越來越高了。至於在哪個城市或國家最受歡迎,應該說是亞洲較為能夠感受到熱情,反之歐洲對我們是陣陣的冷感。


哪些設計元素是你和 Kinder 最喜愛的?你們兩個在工作上的分工又是怎樣的?


Moto:我最喜歡有趣的面料觸覺和會讓人感到驚喜的細節處理。工作分配的話我覺得是互相補足吧,畢竟團隊只有3個人,大家什麼都得做,都得分擔一份。


Kinder:我最喜歡的元素是這一季面料和針織上所採用的圖案與紋路。 我們在工作上對彼此可以說是互補:當他對廓形有想法時,我就在面料選擇或飾品配搭上發揮想法;當我有任何設計靈感時,他就和我一起思考,把設計現實化。


怎樣的成長經歷或是誰影響了你現在的審美以及追求的事物?


Moto:家人的無限支持成就了我的好奇心和動力去探索無限的新事物,我總是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對藝術這方面的啟蒙應該得歸功於曾主修古典音樂的過往經歷。


Kinder:我的兩個媽媽(對的,我爸有兩個老婆)和我的姐姐影響我最深了吧!她們出門之前都會細心打扮,這讓我體會到在每一次打扮出門時的幸福感。小時候我媽稱我為「貼身膏藥」,因為我就是一直跟著媽媽到髮廊、逛街等等。當他們在做頭髮的時候,我就會翻遍所有的時尚雜誌。時尚雜誌就這樣成為我的兒時刊物。



馬來西亞的時尚環境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影響?


Moto:馬來西亞的時裝行業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不被重視的,它並不是我們國家願意耗時耗力耗資的文化產業,但反而這樣的環境點燃我們的企圖心和野心以及求知慾,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Kinder:我們一直都有想要抗議馬來西亞的時尚環境,因為馬來西亞沒有關於現代時尚的文化。可能因為這樣,我們都很拼,因為我們沒有完善的時裝教育,所以我們都要很努力地去向外探索時裝行業的資訊。


在上海時裝周的體驗如何?


Moto:非常享受整個過程,上海給予我們的美好實在是太澎湃了,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踏實的存在感。


Kinder:非常興奮,每一次見到國內設計師朋友的時候都感到非常地窩心,因為大家都會互相勉勵或互訴心酸,我非常珍惜能與他們聊天的機會,哪怕是一根煙的時間。除此之外,我也很感恩擁有一群愛著 Motoguo 的朋友,這群人也在慢慢地增長,他們的支持和愛戴是不斷提醒著我繼續努力的動力。同時,我也發現到中國正逐漸拓展著獨一無二的時尚文化,我會很好奇想去了解,比如 i-D 之前的一個短片,敘說著中國年輕人對時尚的看法。



credits:


撰文:阮柏濤 Ben Yuen


圖片來自 Motoguo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D中文官網 的精彩文章:

將變裝藝術提升至另一境界,Bj?rk 的封面妝容的幕後推手
鏡頭捕捉 Gosha Rubchinskiy 秀場之下素人模特們的幕後狀態

TAG:iD中文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