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獲得了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卻氣急敗壞的說:給我砸了
現在我們談及古代的教育制度,腦海中第一時間總是浮現出八股文、四書五經這樣的字眼,彷彿古代的教育就是苦讀書。其實,那是在科舉制度成為選官的主流後,特別是明清鼎盛時期的場景。事實上,在西周時期,貴族教育就是培養多方面的人才,要求掌握禮、樂、射、御、書、數這六項基本才能,這就是著名的六藝。
六藝之中的樂,就是指的音樂。根據《周禮》所記載,在西周時,中國的音樂教育和樂器種類已相當成熟和豐富。學琴只是在中國古代屬於「六藝」中「樂」的一種,這種琴就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古琴。
在古代,一直流傳有四大古琴的說法,它們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之中,他們悅耳的聲音,也成為了絕響。但它們的傳說,卻經久不息。
繞樑這個詞,來源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相傳在周朝時,有一個韓國女子韓娥,要到齊國去投奔親人。在路上顛沛流離,錢早就花光了。沒有辦法,韓娥只好在雍門賣唱,以換取食物。
她的歌聲優美清亮,又凄婉動人,訴說著那個年代遠行之人的不易。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都被這催人淚下的歌聲所吸引,聽得如醉如痴。等到醒悟過來,紛紛掏錢,韓娥這才可以順利趕路,到達齊國。她本人雖然走了,但是留下的歌聲,卻經久不息,三天後還在屋樑上迴轉,令人回味無窮。
所以,繞樑琴既然敢以此為名,可見它的琴音有多麼優美。最終,這張舉世罕見的琴,被春秋時的宋國大夫華元所獲得。華元歷經千辛萬苦,得到了這張名琴,可不是為了自己享受的,他是要獻給當時的楚莊王熊旅。
華元是宋國人,為什麼不將寶貝獻給宋文公,而要給別國的國君呢?原來,楚莊王繼位之後,開始裝傻充愣,裝作一副沉溺於聲色犬馬、不問朝政的樣子。這樣一來,小人紛紛向他獻媚,賢臣則競相勸諫。有些國家也趁他昏聵,不斷攻打騷擾楚國。還有些不懷好意的亂臣賊子趁機叛變。
哪裡知道,楚莊王這是扮豬吃老虎,他蟄伏了三年,讓小人都跳出來之後,迅速清理,並重用了伍舉、蘇從、孫叔敖等正直大臣,將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隨後,楚莊王對曾經圖謀不軌的國家發動了戰爭,相繼打敗了庸國、鄭國,並滅掉了蕭國。
不僅如此,越打越上癮的楚莊王立志成為中原霸主。歷代楚王之中,不乏這個夢想的人,但都被現實無情粉碎。特別是楚成王在城濮之戰中敗於晉文公,功虧一簣。然而楚莊王沒有錯失機會,他利用晉國霸業中衰的機會,在邲之戰中大獲全勝。這一場勝利,讓楚國聲威大震,楚莊王也得以飲馬黃河,問鼎中原。
然而,楚莊王如同不停歇的戰爭機器,又將矛頭對準了宋國。其實宋國也是春秋時期最不安分的國家,他們所經歷的戰事最多。楚軍本來就驍勇善戰,楚國地大物博,國力雄厚,再加上楚莊王打仗確實很厲害,宋國抵擋不住。楚王曾經連續三年討伐宋國,最危險一次將宋國國都包圍了九個月之久。
這時候,晉國已經被打怕,根本不敢營救,只是派人去勸說宋國千萬不要投降。宋國國都已經出現了易子相食的慘劇。最後還是大夫華元親自見到了楚莊王,以誠實的態度勸說這位戰爭狂人退兵,贏得了短暫的和平。
此後,華元到楚國擔任外交使者,也兼任了人質的作用。楚莊王的重心重新轉向對抗晉國上,並實行了「聯齊制晉」的策略。但是,將希望寄托在敵人的憐憫上,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因此,華元就要將千辛萬苦得到的繞樑琴送給楚莊王,讓聲色犬馬消磨他的意志。
華元的計策果然成功,得到這張名琴後,楚莊王果然如醉如痴。他為了聽琴,竟然有七天沒有上朝,這是楚莊王自振興以來從沒有過的。他的寵妾樊姬憂心忡忡,最後闖入宮中對楚王說:
君淫於樂矣。昔桀好妺喜之瑟而亡其身,紂好靡靡之音而喪其國。今君繞樑是樂,七日弗朝,君樂亡身喪國乎。
樊姬以夏桀、商紂愛好琴瑟的靡靡之音而勸告楚王不要玩物喪志,讓國家陷入混亂,膽子果然很大。然而,楚莊王不愧為春秋五霸之一,聽說之後沉思很久,決定不再頹靡於此。他知道只要有繞樑琴在,就會欲罷不能,於是憤怒的對左右說:趁我沒改變主意,快來人用鐵鎚砸碎它!
一代名琴,就此灰飛煙滅,而一代霸主,重新站在歷史的浪尖。
參考資料:《古琴疏》、《史記·楚世家》、《左傳》


※爭奪皇位本無希望,偏生在帝王家,還向乾隆發起了挑戰
※宋太宗打仗一般,有一項本領冠絕歷代皇帝,兩座城因此遭殃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