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場社交聊什麼

職場社交聊什麼

跟在中國大家喜歡約飯、約唱K不同,在澳洲,人們多是約咖啡、約喝酒。

咖啡社交(coffee catch-up)是澳洲職場很普遍的一種社交方式。

今年年初我在Telstra實習。

入職的第一個星期,就把公司附近最好的三家咖啡館摸清了,因為老被同事請客,白喝了好多咖啡。

除此之外,我們部門每周末都有不同的人組織酒局。

我很少沾酒精,但也通過各種邀請郵件被迫了解了不少墨爾本CBD的著名酒館。

↑比如我很喜歡的Spice Market

當然……咱們今天的重點既不是咖啡,也不是喝酒,重點是職場社交。

相信大家已經在各種場合、聽各種人、反覆強調過很多很多遍「社交很重要」了,這裡不再贅述。

大家更關心的可能是:到底怎麼做?

在校學生到底怎麼跟職場人士打交道?

參加career event跟公司代表聊什麼?

約人出來喝咖啡問什麼問題?

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參考。

CISSA Codebrew"18

1 - 目標要明確

目標明確真的非常重要。

去參加career event或打算約人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

你是想了解這家公司哪個部門做的事情更符合你的技能和興趣?

還是想尋求職業規劃的方面的指點和建議?

或是想了解這家公司往年的錄取情況,好對今年的競爭激烈情況有個心理準備?

……

不論是參加career event,還是在Linkedin上找不認識的人請教,想明白自己通過這次活動、這次聊天需要獲得什麼信息,大概就能解決你現在「不知道跟人聊什麼」的困惑。

我也有去參加career event,聽完宣講卻完全想不出問什麼的時候,這時候不問、不說,回家刷劇、吃辣條就好了。

不用非逼著自己去找人說什麼。

相信我,你沒話找話的時候,和你交流的人也會感覺到你的不自在。

何不自然地做朋友或者做陌生人呢?這樣大家都開心。

職場社交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也沒我們幻想的那麼重要。

這裡要澄清一個誤解。

有些同學可能認為通過跟參加career event公司代表聊幾句,或者跟Linkedin上約出來的人喝杯咖啡,就能拿到offer。

不是說這完全不可能,但就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情況來看,概率不大。尤其如果你想申請的是大中型公司的話。

創業公司相對來說,招聘流程更簡單、隨意,通過熟人介紹入職的情況會多一些。如果你剛好認識擁有這些資源的人,事情就會順利得多。

Career Event上,大中型公司的代表一般是兩類人:HR和現任員工(一般都是比較年輕的員工)。

CISSA Industry Night

你可以問HR申請流程、公司文化相關的問題;

也可以問現任員工他們團隊現在在做什麼項目、用什麼技術、在校學生掌握哪些軟體、考什麼證書對職業發展有幫助。

如果TA是graduate的話,你還可以問問TA對這個公司graudate program的親身體驗。

在career event上,面對完全陌生的學生,公司代表當然只會說公司好話;這就是為什麼有時需要私下裡單獨約人出來喝咖啡慢慢聊。

這些問題都能給你提供信息增量。

但是——

這兩類人都沒有直接給你發offer的權力。

CISSA Industry Night

這是因為大中型公司有比較完善、規範的招聘流程。

從篩簡歷、做網測、視頻面試、現場面試、再到最後決定給不給offer,會有很多人的參與,好幾位你素未謀面的面試官給你的意見都會納入考量。

年輕員工,尤其是graduate program還沒結束的current graduate,基本不可能做面試官。

你在career event上見到的HR,恰好就是那個經手你簡歷、看你video interview的人的概率也不大。

所以大家去參加career event的時候,不用給自己很大壓力。

不用覺得HR和公司代表高不可攀;

也不用覺得一定要在三分鐘內驚艷公司代表,讓他們覺得你才不世出,滿眼含淚地將offer雙手奉上。

生殺大權並不掌握在他們手上,他們只是職位信息的提供者而已。

CISSA IT Challenge

2 - 提前做好功課

想明白自己需要了解什麼後,問題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我問過的一些問題包括:

成績對找工作的影響有多大?

很多公司70分以上就問題不大,申請四大因為競爭激烈,所以越高越好。

怎麼分配好學習和找工作的時間?

我獲得的一個很好的建議是假期修掉一門課,第四學期學業會輕鬆一些,這樣就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找工作。

How did you end up here?

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常會獲得令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從不同人士找工作的策略中我也學到很多。

譬如我問過一個德勤的諮詢師是怎麼找到現在的工作的。

更具體地,我問他是通過networking還是網申找到的。

他告訴我他在墨大選修了一門課,因為對內容感興趣,課上表現非常積極。

學期結束後,這門課的老師在德勤帶的團隊剛好缺人手,就主動來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他就去做了實習生,然後順理成章地留了下來。

他也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個通過熟人推薦直接進入四大諮詢公司的人。

CISSA Industry Night

每個人關心的東西不同,所以感興趣問題也會不同。我的問題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拋磚引玉的參考。

不過,有些問題最好不要問。

譬如:

「你們公司招不招國際學生?」

「你們公司招聘流程是怎麼樣的?」

「你們graduate program什麼時候開放申請?」

「你們graduate program都有什麼職位?」

這是career event上被提到次數最多的問題,也是最不該問的一些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公司網站上全部都有。

如果你問了這樣的問題,HR和公司代表當然不會拒絕回答。

但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要麼提問者對公司缺乏了解、缺乏真正的興趣,要麼TA缺乏主動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不論哪一種,都不會給公司代表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而且也浪費你自己的時間和精力——Google一下幾秒鐘就能找到的信息,何必大費周章、西裝革履、大冷天擠公交來學校浪費這兩個小時呢?

Google "公司名+career"就能搜到這個公司的career website

驚訝吧,連墨爾本大學都有graduate program

那參加career event還有什麼用?

一是開拓視野,了解公司。

可能這家公司你之前沒聽說過,career event上意外發現他們其實是澳洲著名公司,在業內很有聲譽。回去上他們的career website了解後,說不定會決定申請。

二是從一個側面感受公司文化。

在career event上通過不同公司的代表們的著裝和言行舉止,能管窺一個公司的文化,而這些可能是他們的招聘網站上看不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獲得不少對這些公司具體可感的信息。

或許將來會是你篩選公司時的一個考量:你願意畢業後和這樣的人共事嗎?

CISSA CS Discussion Panel

我參加career event有一些好玩的觀察。譬如說:

四大諮詢公司的代表一般穿得最得體光鮮的,PPT也精美,而且都很喜歡說自己全澳洲甚至全世界跑著做項目,起早貪黑打滿雞血地挑戰自己。

這是因為他們諮詢師要頻繁見客戶,而且客戶的每一分項目經費都要求看到成果。

所以他們時時刻刻有來自客戶的壓力,西裝革履要穿給客戶看,高檔酒店要住給客戶看。

觀察他們也不難看出四大很看重口才和PPT技巧,而且工作節奏快、工作量大。

EY IT Competition

澳洲本土大型公司的代表一般是正裝出席,但公共演講和做PPT的技巧明顯比諮詢師差一大截。

這些公司的代表不會像四大的諮詢師那樣,還沒說完就讓你錯覺世界上只有他們公司才值得年輕人奉獻青春。

我去過的career event,幾家澳洲著名大型公司的代表們發言都比較無聊。但好在多是實在人,基本有一說一。

有一次career event,我見到某公司的非裔女工程師在現場雙手合十,放在胸前,極其懇切地說:請女生們一定要來投我們的software engineer崗位!我們團隊就我一個女生,買了Roger Vivier的高跟鞋都沒人認出來,真的好氣!

友情介紹一下:不知道Roger Vivier的工程師同學請認準這個小方扣

不要再讓你的女朋友和女同事傷心啦

另一大型礦業公司的宣講,派來三名current graduates,發言和國旗下的講話一樣毫無驚喜。

但是每個人講完後,都會發自內心地來一句:不過我們公司給錢是真的多。

然後咂摸咂摸嘴。

於是career event之後我就去搜了一下他們給畢業生的薪酬,對澳洲應屆生的市場價格又多了一些了解。

科技公司的代表,即便是HR,都很少穿正穿,大多穿印有公司logo的T恤和牛仔褲。

他們也不大說場面話,如果能聊具體的技術問題,他們會非常興奮。

CISSA Industry Night

這些信息對你找工作有多大幫助?誰都說不好。

如果你像我一樣,單純對觀察人類充滿好奇的話,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樂趣。

如果覺得置身這樣的場合很不自在,也不用強迫自己參加(尤其如果主辦方還不免費提供飲料、小食的話)。

第三個參加career event的好處,是有機會結識你欣賞的人。

很多同學想知道怎麼找到職場導師來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指點迷津,除了學校的mentoring program之外,career event就是很好的機會。

Unimelb Mentoring Program

很多career event會有panel discussion或者嘉賓演講。

對我幫助很大的幾位職場導師,都是我聽完他們的演講後,覺得很佩服,進而詢問聯繫方式認識的。

如果嘉賓的分享引起了你的共鳴,讓你深受啟發,不要羞於表達你的感謝和欣賞。

Women In Tech - High Tea

如果你希望之後和他們保持聯繫,可以在活動上先就你感興趣的話題和他們探討,然後詢問聯繫方式;或者直接結束後通過Linkedin找到他們。

Linkedin上通過名字搜索到他們後,如果能在添加好友申請時,簡要地寫一段感謝,具體說明TA分享中的哪一點內容讓你印象深刻,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是:

Hi XX, I attended the XXX (name of the event) yesterday and was very inspired by your XXXX experiences/ your speech about XXX / your tips on XXX.

Thanks for sharing! Please keep in touch.

Best,

XXX

如果希望單獨約對方出來,可以再加上: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it"s possible for us to grab a coffee together sometime next week? I have a few questions regarding XXX and would love to have your advice.

去參加career event之前先上網搜搜那幾家公司;單獨約人出來之前先看看TA的Linkedin,有針對性地準備問題。

提前做好這些功課,你的時間,對方的時間,都會花得更值得。

CISSA Industry Night

3 - 及時表達感謝

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知道,但很多人都忽略的。

我自己的想法是,職場社交目的性很強,通過職場社交我希望獲得我通過公開渠道無法獲得的信息。

如果一個職場人士願意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半小時、一小時的時間,提供我需要的信息、為我指點迷津,我是非常非常感謝的。

而且我會通過Linkedin單獨約出來見面的人,都是我很欣賞、希望以後能長期保持聯繫的人,所以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心安理得享受別人幫助而不知回報的人,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因此除了口頭的感謝外,我還請我的職場導師們喝過咖啡、吃過午飯、給他們帶過小袋裝的巧克力。

他們很多人後來成為我的朋友,看到有趣的展覽或者戶外活動,我也會邀約他們一起去。

我相信他們並不多看重這一頓飯或幾顆糖,但如果你有嘗試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向幫助過你的人表示感謝,那份心意對方是會感受到,也會記得的。

當然我的做法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太過了。

Shanton老師就跟我們說過:人家要請你喝咖啡,你就讓TA請,說句謝謝,以後有機會請回來就行了。不用想太多!

Women In Tech 2017 High Tea

畢竟大部分時候,Linkedin上的一句感謝就足夠,很多問題真的也犯不著專門約人出來喝咖啡聊。

我前兩個學期Linkedin上約人出來聊,一般是問找工作策略、學習時間安排、行業相關等問題。

後兩個學期,一般是拿到面試通知後,我約即將要面試的那個部門的人出來,了解他們團隊的情況,和他們自己面試時的經歷。

像我後兩學期這樣的情況,面試結果出來後,我都會站內信告知對方一聲面試結果,並且再次表達感謝。我覺得這是一種基本禮貌。

而且如果面試成功,將來會成為同事,互相幫襯的機會還很多。

就算面試不成功,也難保未來有一天再申請這家公司,多一個願意幫助你的朋友總不是壞事。

4 - 沒那麼重要

最後想說的一點,也是之前提過的一點:

職場社交重要,但也沒有我們很多時候幻想的那麼重要。

尤其不用為了社交而社交。

我拿到Telstra的實習沒有內推。

入職前約人出來喝過咖啡,想問問有什麼可以提前學習和準備的。

對方建議我入職前好好複習Excel技巧。

我照做了。實習的三個月中,一次Excel都沒用過。

The League

我拿到REA Group的graduate offer沒有內推。

但在準備簡歷和cover letter的過程中,在whirlpool論壇上發站內信向上一屆graduate問過建議。

收到面試通知後,我約他出來喝過咖啡。

這個graduate因為簽過non-disclosure agreement,沒有向我透露他申請時被問到的任何問題。

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

他還給了我一條很有用的建議:

"It"s about being your absolute self, not what you think the ideal candidate should be.

This is obviously contradictory to most applications any graduate would make (definitely myself included),

but it"s the best strategy for organisations like REA, MYOB, Atlassian etc. "

當時聽完我就知道:我喜歡這樣的公司,也很擅長這樣的面試。

具體說就是REA這樣文化開放多元的科技公司,不是希望招一個技能完全對應需求的螺絲釘。

所以面試時也不要去猜公司想招什麼樣的人,然後把自己往裡面套;

而是應該在專業技能之外,展現自己多方面的興趣、熱情和好奇心。

後來面試時我就主動提到自己曾經在以色列交換,非常喜歡寫作,還和一些著名的品牌合作過好玩的項目,和面試官聊得很開心。

REA的辦公室很多彩,還有很多綠植

有時候我覺得面試前、入職前請人出來聊一聊,更多是心理上的鎮定作用

心裡有個底,走進面試房間或者那間公司的時候,就不會那麼慌。

也許職場上的人脈可以給有工作經驗的人直接帶來工作機會。

但作為應屆畢業生,我沒期望過通過喝一次咖啡就能拿到offer或問出面試題。

我單獨約人出來,更多是因為我相信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也猜測他們會不吝賜教。

在找工作和未來的職業發展上,我比較相信,個人能力和職場社交的助益比重可能是80%比20%。

能力永遠是最重要的,職場社交只是錦上添花。

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不喜歡社交、想不出問題、和陌生人交談會不自在,不去做就是了,完全不用強迫自己。

網站、郵件、論壇、Linkedin站內信,能獲取你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跟人當面交談喝咖啡的機會還有很多。

相比於四處參加career event,問一些泛泛的問題,加一些不會再見面的Linkedin聯繫人,把時間和精力用來提升自己,才是找到滿意工作的「捷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歌川千又 的精彩文章:

TAG:歌川千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