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龍崗|貴妃故里漫行散記

周龍崗|貴妃故里漫行散記

漫行記

去年11月, 妻子退休後一直呆在家裡。退休前她多半時間忙於工作,現在退休了,也該為自己開心地活一把了。我多次催促她出去轉轉,她嘴上總說好,但就是不行動,我知道她的心依舊在我們父女身上,依然操心我們的一日三餐。

我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積極鼓動妻子參加戶外活動。她起初以人不熟、腿走不動等多種理由不願參加。四月中旬的一天,妻子突然就同意了,但不願一個人去,無奈,我只能選擇周末陪「太子讀書」,巧的是剛好選的渭南潼關,因妻子在渭南讀過書,有三年的美好青春在那裡度過,還有不少同學依然保持著聯繫,自然就成行了,這一去多少也提起了妻子參加戶外的興趣。上周我又鼓動她參加了全市戶外協會組織的「貴妃故里野合山帳篷節暨寶雞戶外走進野合山活動」一日游。看到這個線路,妻子問野合山在哪裡,我告知在扶風,並有關於楊貴妃的歷史文化內涵,妻子欣然同意了這次短旅。

5月的中旬,熏風咋暖。早上五點多妻子就起床煎雞蛋、熱饃,我拉開窗帘,院子里傳來幾聲鳥叫,有種「滿目晨霧罩,窗前綠一片。喜神歌數下,布穀應幾番。」的感覺。我正在開心的張望,妻子已喊著吃早餐。四個菜擺上了桌,其實四個菜都是先天晚上女婿要過來,妻子給女婿準備時多做了一些,預留好的,有隴州老馬家燒雞、臘驢肉、蔥頭拌青筍和涼拌豇豆,而饃則是妻子專為出行烙的核桃餅和海鮮餅。說起海鮮餅,我也不知妻子是從哪裡學來的還是自創的,五一節大妹子送來一代淡水小蝦,妻子竟然把小蝦、蔥花拌上調料卷進面里烙成海鮮餅,未料這口感鮮美鬆軟,味道著實不錯。頭天晚上妻子就烙好了,並準備好了裝饃的塑料袋、旅行背包等,妻子對決定做的事情總是事無巨細,認真準備,這是她結婚快三十年來一貫的做事風格。

六點半我們已經在縣城鳳鳴廣場邊等車了,妻子還是不放心的問我除了貴妃故里還有啥。其實,說真的,我也不大知道。我對扶風最早的印象是縣城就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道,東低西高,從西面騎上自行車不用蹬,車就滑動到東頭了。倒是對扶風的兩樣特產小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是鹿糕饃,就是和面時裡面加了白糖、雞蛋,烤製成柿餅大小、略厚於柿餅的圓陀陀,中間凹陷進去,用紅色小圓章在凹陷中印有一個小鹿的形象,大概是因此才叫鹿糕饃吧。至於為何獨取鹿,或者有何寓意我也未知,只是口感酥甜很是和我胃口。還有就是扶風的豆面,加上提前炒制好的蔥花和火腿腸、豆腐丁做成豆麵糊,喝一口豆香夾雜著炒制的各色輔料及油香,一股獨有的香味讓人口齒生香,難捨難分,小口慢喝一碗真解饞。記得曾經但有同事或朋友去扶風,總讓捎一些回來,當時記得獨有政府招待所的最好。後來法門寺地宮發掘了,市局也在法門寺的西側建了賓館,每有開會學習的機會,我總要帶些回家,幾乎成了一個慣例,甚至成了一種責任和義務,因為母親也愛喝。

記得在扶風賓館學習時與扶風同行交流,知道了扶風的饃還有大筐抬的說法。在傳統的扶風習俗中,走親戚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主要是需要相互委託辦事、看望老人或病人等,一般不大講究,帶些點心或送些孝敬的財物就行了。正式的走親戚則非常講究,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比如不同的親疏關係,帶上相應的禮饃,如壽桃饃等,否則被視為不敬,必受到親戚的怪罪,輕者關係漸漸會疏遠,重者或許會斷了這門親戚。正規的走親戚主要集中在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之時。每當過年,從正月初二到十五,要走近半月的親威,在你來我往中禮饃也是送來送去,有點像炒股票的感覺,這些禮饃一般要年後好長時間才能吃完。最講究的禮饃當屬過紅白喜事時,比如婚喪、蓋房、生子等,據說送的禮饃大的可達二十多斤麵粉,被精心蒸成大龍或麒麟狀,上面再插上無數被捏成各種鳥獸的小花饃,然後擺放在巨大的木盤中,由兩人抬著走,過事那天,一盤一盤,長隊如龍,親戚多,家門戶族大的,甚是壯觀,僅收到的禮饃,少則可供幾席,多則可供十幾二十席的客人吃,更有甚者,即使事過完了,這饃還要繼續吃十天半月。當然,關中做禮饃的地方較多,比如武功除了蒸饃,還有油炸的花饃,再往東去,白水一帶還要把做好的生饃未上蒸籠前,用吹風機吹乾饃皮再蒸,這樣蒸出的饃不變形。而華陰這一帶的饃,他們會做得又白又筋,造形精美,形態萬千,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了關中平原一樣的麥子、一樣的蒸饃,由於地理位置,人文傳承,蒸饃的文化異彩紛呈,展現了關中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發展和感情豁達張揚的表露。

車在北環線上疾馳,路兩邊的核桃樹因四月遭遇倒春寒,被霜已煞乾的新芽倒垂在風中,掛滿樹枝,像死老鼠吊在樹枝頭,讓人心酸不忍看。倒是清晨剛出鳳翔縣城時,有種「寂靜城郭外,麥田綠浪翻。穗穗籽粒鼓,農人心裡甜」的快慰。過了岐山,路兩邊的麥田卻已是泛起了黃色,越往東去,麥子的葉從下往上漸次黃的越多,給人以收穫的希冀。

由於野合山景區九點才開放,我們就先去了扶風關中風情園,正是月季花盛開的時候,各色樹木異彩紛呈,清晨的陽光從樹蔭間落下,落在漫步其中遊動的人們艷麗戶外服上,愈加斑斑駁駁、光艷交錯,平添了一種光影美的氣息。淡淡的月季花香隨處飄散,若有若無,正如這千迴百折、曲徑通幽的曲徑一樣,五月的早晨如此的迷人,我不禁感嘆「晨霧空氣鮮,獨步風情園。絲絲清香涼,珠舞月季瓣。」。

「快來這裡呀,給我照張像!」愛玩的驢友在前邊呼喚,轉過迴廊,一頂大紅轎子,幾位愛美的女士在爭相留影,又趕忙抱住手機交流玉照,一陣唧唧喳喳的品評和笑聲。

其實扶風東望武功、乾縣,西鄰岐山和鳳翔,先秦文化、周文化等一脈相承,更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風情園中文化氣息很濃,我偶然看到「扶風民間文學故事」中有「姜嫄生子」、「三霄借水」、「碗兒泉」等。我記得曾讀過姜嫄(也有寫為螈、塬字的)生子的故事,是說相傳,在揉谷有個村莊叫姜塬。傳說遠古時,黃帝曾孫帝嚳的妃子姜嫄勤快又善良,常與族人一起上山打獵,采山野果,獵獲的食物,她先分給部落里的百姓吃,因此大家都十分愛戴她。可是她卻一直不生孩子,後來,她聽說附近有個廟很靈,祈求可得到孩子,她便偷偷地去了。恰遇天降大雪,路上雪很厚,她發現雪地上有兩行巨大的腳印一直通向廟裡,她便踩著腳印到廟裡敬神,回來便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可這孩子沒有父親,姜嫄怕是妖怪,把孩子扔在荒野,回頭走時,卻見一群牛羊跑了過來,她怕孩子被踩死,忍不住遠遠站住看,十分怪異,孩子卻好好的。她更生疑,將孩子扔進大森林裡,心想,這次狼蟲虎豹準會吃了他。可是第二天,她到森林裡去看,卻見幾隻母狼一邊和孩子玩,一邊給孩子餵奶。她這下更怕,決定把孩子扔得更遠,便走到一片沙灘上扔掉。正值太陽曬得最毒時,她想孩子準會被曬死,可她還未走遠卻見飛來許多烏鴉展開翅膀給孩子遮太陽,有的還從遠處的河裡噙來水給孩子喝,姜嫄看到這裡,淚水不由奪眶而出。她想這個孩子肯定不平常。便又把孩子抱回家,取名棄,棄長大後就成了古邰國領袖,便是人們熟知的后稷。我記得這個故事中姜嫄生子是在揉谷鄉,過去屬武功縣,現在應是楊凌示範區的一個鎮。因為妻子的老家在武功,這個故事恰是我比較熟悉的,故而一直不解是扶風民間故事的說法。

我更糾結,記得好像有傳說姜嫄生子是在河南靈寶吧,一天姜嫄看到一隻灰喜鵲嘴裡叼著一根紅線的一頭,另一頭被好奇的姜嫄拉住,一直跟著喜鵲飛的方向跑,跑到一個泉邊渴了,就喝了那個泉水,回來後就發現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後來生了后稷。依此說法姜嫄生子的故事也不應該在扶風。更何況,在武功鎮的南門外還有姜嫄聖母墓、聖母祠,祠里正殿還懸有「母儀邰城」的巨匾。就最近來說,2017年6月間,習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在談到農耕文明起源時提到「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總書記的講話說明山西稷山縣是弘揚農耕文化和后稷文化的地方。我納悶不解,這后稷啥時成了扶風人了,這個疑問越來越強烈,欣慰的是,這次扶風戶外行最後一站,參觀了周原遺址博物館,我一時頓悟,似乎解開了心中的謎團。一是相傳后稷是周人的祖先,後(帝王)稷(穀物),姬姓,名棄,天帝之子,據山海經記載實為帝俊之子,按照詩經記載實為天帝之子。母姜嫄,堯舜時期掌管農業之官,乃周朝始祖,最早在現在的扶風這一帶生活。二是何為周原。按照北大周原考古專家組的定義,周原是位於陝西關中平原的西部,地域範圍包括鳳翔、岐山、扶風、武功的大部分地區,兼有寶雞、眉縣、乾縣的部分地區,這範圍統稱為周原。並且岐山、扶風接壤區域更是周原核心區。故而,這「姜嫄生子」是周原的民間故事,也理當是扶風民間文學故事是毋庸置疑的。

從關中風情園出來,很快車子在法湯高速與北環線交接處一路向北穿行。我問了同車的驢友師傅咋樣稱呼,得知師傅和秋天會長一樣是個熱心腸,因為喜好釣魚,又是資深釣魚人,更是熱心戶外的元老級人物,所以大家都尊稱為魚佬。魚佬大概快五十歲,但人說話活道且風趣,一看就是久經社會歷練的,態度也謙和,最大的特點是待人細心周到,雖初次接觸,感覺從心底給人一種舒服感。一路走來,魚佬車子開的也是杠杠的,記得回程的路上,到長虹街之前,他還不忘提醒滿車睡得迷迷糊糊的驢友,有需要帶長虹麵皮的,就提前打招呼,這簡單的提醒讓人溫暖,走了一天人困馬乏,如果有帶麵皮回家的省了再做晚飯,多麼貼心的提醒,初次相遇魚佬,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算是這次的一大收穫。

轉眼車子已到山口,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稍作停頓。魚佬辦理了入山手續,給每個人發了雍州戶外的牌子後,車子開始爬山,兩邊的溝溝坡坡長滿了洋槐樹,但不見一朵洋槐花的影子,大致在山路上盤繞上行約十多分鐘,終於到了終點站,也是活動的集中點和徒步的出發點。

隨著車門打開,開幕式的音響帶著低音炮的震撼一股腦兒鑽入車內,剛一下車,感覺太陽已不是溫暖了,簡直是強烈的熾熱。妻子平素是最怕熱,又喜歡靜,在音樂的強刺激下,加之來來往往的遊客多,人聲鼎沸,一下子就有點不習慣了,連忙問我她降壓藥吃了沒有,其實,早上起來還是她提醒我服藥的,她能沒出降壓藥嗎,我知道她有點煩了。

我趕忙轉移她的注意力,提醒她去人民公社轉轉。人民公社就在停車場邊,開幕式的主席台和音樂就在公社大門的東側,整面山牆是一副開幕式噴繪背景,兩側牆上隨意的就著地勢,掛滿了全市前來參加今天活動的各戶外團隊的橫幅,借著開幕式前的時間,各團隊高舉旗幟,爭相在背景牆前合影,專業攝影的長槍短炮加上手機組成了一個半圓的攝影牆,狂熱的氣氛、音樂、陽光和攢動的人群互相迎合著、襯托著、推高著活動熱度,正如不遠處那群採花的蜜蜂,喧囂聲一片。

我帶妻子匆匆來到據說是目前保留原貌最完好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大門上方高掛著「紫氣嫽嬈」的橫匾,兩側門框書著「坐北向南觀左右,經冬度夏寫春秋」,落款是刻作於壬辰仲春,按甲子推算,不是1952年就是2012年。而我國的人民公社是1958年大躍進進入高潮時,當年8月毛主席到河南新鄉縣七里營考察時,這個公社的大門口掛的是「七里營人民公社」的牌子,毛主席仔細的看著這個牌子,點著頭,自言自語地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隨後《人民日報》以醒目的位置發表了題為「人民公社好」的大文章,就此人民公社在全國才開始改名,故此,個人愚見應該是2012年仲春吧。

步入人民公社大門,瞬間音樂聲和著一切喧鬧聲就好像從G大調的開朗奔放一下到了C大調的質樸安定。我發現這音響也有方向感,雖比之前離得近了,但是背對著聲就小多了,這大概同燈下黑是一個道理吧。我也不禁感嘆這一門一牆之隔,好像隔絕了世事的一切煩惱。這公社院里正面是一幢三層水泥樓房,兩側是房間數各不相等的幾間西北地區普通的瓦房,我對人民公社保留最早產生了懷疑,但是主辦方也沒有刻意渲染,算是道聽途說,或以訛傳訛吧,實不必介意,博得暫時的一方清凈才是最適意、最愜意的。

上午整十點,由寶雞市旅遊協會主辦,寶雞法門寺野合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寶雞市戶外運動協會協辦的主題活動簡短的開幕式如期進行,主辦和協辦方領導簡單講了話,點明了這次活動主題、目的、意義等,介紹了野合山景區的文化歷史淵源,宣布活動開始。依舊是這類活動教科書般的程式,好在沒有長篇大論,遺憾的是個人感覺,景區自己的發言沒有發掘出文化內涵、缺乏感染力和鼓動性、衝擊力,也許是故意留待驢友們去探尋吧。意外的倒是遇見了市戶外協會的會長,因為是親戚異地不期而遇,也便在簡短地熱情交談後合了影,也算是親戚間的一次戶外相聚吧。

野合山景區,在我國北方「三北防護林帶」位於扶風境內的一段山樑,東西走向,山高林密,大體分上下兩段,下段主要以洋槐樹為主,間雜野生灌木叢,上段基本以石山為主,主要是以針葉松為主,夾雜椴木等硬雜木及灌木叢,也有洋槐樹,漫山遍野野生了不少的山桃樹、杏樹和野玫瑰等,我想春季來這裡,一定是芳香迷人、花開不斷。但是,這裡真正的文化在唐朝,故事在楊貴妃和楊珣。據這裡的傳揚,野合山的楊家坪村是楊貴妃的出生地,唐開元年間,因華陰受災楊家先祖舉家搬遷到此,這裡有很多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楊珣是楊貴妃的叔父,楊貴妃就推薦叔父家的堂兄楊國忠給唐玄宗,後任宰相,故而,楊珣死後多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贈封為武部尚書,並刻石立碑扶風,葬在這裡。但也有說楊玉環生於四川,一時也無從考證,感情上寧可相信在這裡。因了這兩人的淵源,整個景點都是以楊貴妃為主打造。

從人民公社門口往西走,首先是面南背北的楊貴妃漢白玉雕像,雕像前兩側及前面不大的停車場邊,依次雕立有唐憲宗時期,因與楊貴妃有瓜葛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十八子壽王李瑁(楊貴妃本為壽王李瑁的齊妃,後被李隆基奪去),權傾朝野的人物李林甫、楊珣、楊國忠、虢國夫人等的漢白玉雕像。李隆基父子、楊國忠父子不必多贅述,這李林甫是楊國忠同朝丞相、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長),為官善於鑽營,與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和太監過從甚密,且善於揣度皇上心思,深得皇上信任,在丞相位十九年,大權在握,專橫跋扈,拒絕言路,對導致安史之亂負有重要的責任,所以,死後尚未下葬,就被早就心中不滿的楊國忠陷害,被削去官爵,沒收家產,舉家流放嶺南,屍體以庶民用棺材下葬。而這個虢國夫人就不一般了,她原名楊玉瑤,是楊貴妃的姐姐,比楊貴妃大八歲,因楊貴妃十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先是這個姐姐把她拉扯,後是在外做官的叔父楊玄珪將她收養到十六歲進宮。楊貴妃感念姐姐的好,請求唐玄宗將三個姐姐接到京師,唐玄宗稱這三個姐姐為姨(就是現在所稱的大姨子),並封她們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泰國夫人,且特批她們隨便進入內宮,公主一下人等都要以禮制相待,在當時是何等的榮耀。雖然這裡只有簡單的幾尊塑像,卻不亞於唐玄宗在位的朝堂,在這裡可以尋覓見那段歷史的縮影,你彷彿可以看見殘酷的朝堂上的明爭暗鬥,可以看見內宮的榮辱悲歡,可以感悟宮廷內外沒有硝煙的生死爭權與奪利,甚至千古愛情的悲歡絕唱。

出了這個停車場,就是慢慢的山路,蜿蜒迤邐,風光無限,路邊不時有養蜂的朋友,也有品嘗和購買槐花蜜的,說是槐花蜜,其實早已不見槐花的影子。初走的大概四分之一路段吧,基本是在兩邊槐樹夾道,坡度也較緩,慢慢地坡度加大,沒了樹蔭,陽光直射,此時腿也有了睏乏的感覺,呼吸也急促了,唯獨能給人行動的動力是頭頂的那片蔚藍的天空,那樣藍的深邃,那樣藍的乾淨,偶有一片白雲靜靜地在那裡,真如畫上去的,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秀色可餐」。在到達整個行程最筆直、最漫長、最陡峭的一段路時,恰是人步行的體能一個最艱難的時段,路邊的土崖上一塊「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宣傳標語,適時的給了人精神上以莫大的鼓舞,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因體質等客觀因素,停留並坐電瓶車折回了。

再往前不遠,就到了「落日觀山」。 傳說這裡是楊玉環觀賞太陽落山的地方。這裡地處相對高的一個小山包,有一新修建的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遠眺扶風縣城,法門寺依稀可見。可以俯瞰兩面的群山和山谷,高山連綿,這一山一谷都彷彿藏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往東看去,在天地靈氣中好像遺落著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倩影,往西看去,又好像冥冥之中,摺疊蒼翠的山障里,幻化出楊玉環輕輕地拂去李隆基不舍放棄的手,裙袂向遠處飄去,一陣山風吹過,滿山的松柏又像站在楊玉環身後哀怨的三千粉黛。走過短短三十八個春秋的楊玉環,到底演繹了一場讓人可歌還是可泣的愛情故事,那段悲歡離合,那場千古帝王之戀,只有留待這裡的青山、白雲、風兒去翻尋,淺薄的我不敢妄自評說。

尋著鍋底一樣弧形的山樑路,賞著路邊開始極力發福的山桃、山杏、李子果,讚歎著多年未見的野梅子,抖一路清風,撒一路歡聲笑語,轉眼到了貴妃梁。我要尋訪一個有關酸棗與貴妃的美麗傳說。據傳,楊玉環幼小時候常在這山中遊玩嬉戲,可是山上野生的酸棗樹長滿了棗樹刺,時常會掛住衣裙,楊玉環就隨口說「酸棗樹能不長刺多好啊!」說也奇怪,此後人們發現山上的酸棗樹果真不長刺了。楊玉環長大後進了宮,離開了這裡,這裡的人們就把這座山樑改名為貴妃梁。我好奇於此傳說,來之前就想著一定要看看這裡的酸棗樹,這大概也是我要登頂的一個重要動力吧。如果說在落日觀山是左右觀山的好去處,那麼在貴妃梁就是南北眺望的絕佳地。在這裡往南看去,扶風縣城及周邊一覽無餘,村村落落星羅密布,阡陌交通四通八達,綠樹成行,麥田連連,一派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而此刻回首落日觀山廳,彷彿就在腳下不遠處。到了這裡忽然有一股香味隨風飄過,只是一瞬間,身邊幾人不同的驚呼「槐花香!」我忙四周探尋,身後的北山坳隱隱約約的開滿了槐花,「在這邊!」、「看,在這邊有槐花!」大家都為這意外地發現而驚喜,更有人說「就讓半途而廢不上來的人後悔去吧」。

說實在的,我已是滿身疲憊了,不想再多說一句話,可前面還有最後的一個景點,同來的驢友也不足十人了。我糾結,我彷徨,我更無奈,我面臨抉擇。加之早上六點吃早餐,從十點半開始爬山,現在已經一點多了,肩上的雙肩包讓兩隻肩膀酸痛,輻射的頸椎強直而酸,腿也不聽指揮了。迎面往回走的遊客輕鬆地說不遠了,我急切地問有多少路,回答「不遠,大概半小時就到了。」天哪,對於現在的我,這不亞於一聲驚雷,更糟糕的是路不再是平路,而是高低寬窄不同的台階,台階是爬山最費力的。這狀況正如人生五十的歲月,對上不捨得離開,要有擔當,要有堅韌的毅力去負責,對下要有個交代,對自己也要不言放棄,再苦再累再艱難,也要挺直腰板往前闖。通過艱難的跋涉後,終於到達了最後一個景點。同樣是一個漢白玉六角亭子,只是比起沿路上來落日觀山、貴妃梁的兩個亭子相比,多了楊貴妃的漢白玉雕像,而且,亭子後面堆積了不少古建築的殘磚碎瓦及木料,看得出這裡曾經是一個廟,如今在廟的遺址上建起了亭子。來這裡的遊客已是寥寥無幾,但我體會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精妙,更體會到了「一覽眾山小」的開闊眼界。此時顧不上乏困,站在這裡感覺如運籌於帷幄之中的大將軍,鳥瞰下面的河流山川、溝溝坎坎,宛如軍中帷帳里的沙盤,山不是那樣高的偉岸,溝也不是那樣深的神秘,整個的視野里更是平展展的一副圖卷,這種欣賞的奇妙只有付出了才能享受到。

我坐在亭子前小憩,望著深邃不見底的湛藍天空,我的耳畔突然想起了一首流傳已久的扶風兒歌。回望來時的路上,遠遠地彷彿有一個穿著長裙的小姑娘,手裡拿著一撮山野花,一蹦一跳的跑著,嘴裡在唱著「咪咪毛,上高窯,高窯高啊一樹桃,哥哥擔水妹妹澆,澆的桃兒白色了,賣下錢兒要嫂嫂,要下的嫂嫂百般巧,三天上了個褲兒腰,哥哥穿上妹妹笑,笑的哥哥臉紅了,把門關上打嫂嫂,嫂嫂在炕上哼啊哼,把枕頭打的騰啊騰……」

回到山下已是下午快三點,在黃堆街道一家麵館吃了一碗褲帶面,就趕往最後一站周原遺址博物館。這裡除了我們,就是幾個保安,下到展廳才見到了講解員和保安及幾個漆門的油漆工。展廳確實值得一去,無奈時間匆匆,但是收穫頗豐。岐山巋然,長河不息。跟隨考古探索的步履,撥開歷史的土層,尋亘古而恆久的中華民族夢,共溯千年而不斷地中華文化脈。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原點,感受三千年前,古公亶父率族人踏上周原,開創一個王朝的赫赫輝煌,實現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感受從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商、西周等多元文化、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多個方面的時代變遷。感受西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魅力。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上承后稷、公劉,下啟文王、武王,我作為周姓的後裔,自然特感興趣,著實好好學習了一圈。

十里鄉俗不同。一路走來,扶風的鄉村面貌大抵和西北地區整體發展一樣,感覺從縣城往周邊相對越來越差,從北山往南去縣城,越來越好。山根的村莊和我們過去的長青有些村子較像,大門口外,在院邊先建一個小廁所,站在路中央遠遠望去,路兩側廁所夾道。近幾年我從馮家山水庫路過長青,新農村建設已是一派新容顏,已找不到過去的影子。貴妃故里行雖然沒有嘗到純正的槐花蜜香,但是收穫的是比蜂蜜更香更甜更濃的一方風土人情,感受了周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於時間太倉促,只能留一點缺憾吧。

上車返程前,回望野合山,忽而記起,楊玉環不僅是千年後宮中音律大家音樂家,也曾是一位詩人,她的詩「贈張雲容舞」被收入《全唐詩》。我在夕陽中疾馳的車上,慢慢品味「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周龍崗,陝西寶雞鳳翔人,愛好文學。已過知非之年,感新時代的好政策,重燃文學夢,2018年初開始碼字,與做人一樣實在無華,有隨筆、詩歌在岐山作家、作家導讀、詩詞中國等網路散見。

文字編輯:李 強

◆ ◆ ◆ ◆ ◆

稿

2.散文、小說作品不超過5000字,長篇小說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內節選版,詩歌200行以內。

3.投稿時應在郵件「主題」欄標註文章名稱+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發送。

4.投稿時請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簡歷(含個人近照)一份(平台編輯會對簡歷進行必要刪減)。由於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請務必通過郵箱投遞稿件,以便編輯登記備案。凡微信發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7.編輯有權按照各欄目標準對稿件內容進行取捨、修改、編輯和配圖。作者若對文中配圖有特定要求,請投稿時將配圖以附件形式一併發送。

9.微信公眾平台官方打賞返還期為7天,請作者耐心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和李白是什麼關係?他們真的有一腿嗎?
英雄列傳╠楊玉環陣容圖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