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開花落自有時

花開花落自有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成長是一首驪歌,從童年路上駛來的綠皮火車載著不同時間點的旅人,遇見、離別、遇見、離別……記憶中的痕迹不會因離別而從生命中淡去,它會沉澱在生命的肌理中,融入血液。花開花落自有時,年復一年,歲華盡搖落,有人嘆惋芳意難成,然而,別忘記,落紅不是無情物,待來年零落便成為那護花的春泥了。別離只不過是伴著成長抽芽開花的默默笙簫聲。

《城南舊事》開篇的那個賴在床上不起,懶懶地看著陽光中飛舞著的小小塵埃的小英子,在經歷了成長過程中的一次次別離後漸漸長大成為那個面對父親去世這個噩耗時,仍然能鎮定、安靜的小大人。《城南舊事》中小英子與秀貞、妞兒、小偷兒、蘭姨娘、宋媽、爸爸的一次次別離是漫著悲傷氣息的哀曲,但當一個孩子用自己獨特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便看到了不同於成年人的真、善、美的情懷。可見,成長並不僅僅是憂愁,還有溫暖。孩子的眼睛不同於那些經歷了過多滄桑變遷的大人們的眼睛,沒有社會既有價值判斷帶來的心靈約束,他們用這雙透亮的眼睛看到是大人們經常拿來做笑料的、嗤之以鼻的、躲避不及的真相。可以說,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美的多。隨著英子的長大,她並沒有失去這雙不被世俗蒙塵的眼睛,長大對她而言,更大的價值在於能夠像英子的爸爸說的那樣,無論遇到什麼事,哪怕是硬著頭皮也可以去闖練闖練,並且肩上能夠擔的起家中最大孩子的責任,遇事冷靜,處變不驚。這也許才是真正的成長,不失童心,卻可以擔得起責任。然而,童心貴存,孩子在面對世界時往往會做出比大人更富有人情味兒的判斷,這是《城南舊事》中最有能打動我的地方。林海音所寫的小英子的成長,是保留了一顆善良的童心,去除了孩子氣的幼稚行為,勇於承擔責任的成長,是一種溫情而有力的成長。

「瘋子」不瘋,惠安館一篇中,大人引以為羞恥的、避之不及的「瘋子」秀貞在小英子看來她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童心中的好奇讓英子去接近她,了解她。在和這個「瘋子」交談的過程中,小英子知道秀貞並不是瘋子,她有著對思康叔執著的愛情,有著日日期盼她的孩子回家的慈母情懷。只不過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關於婦女婚姻的舊有觀念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放。秀貞與思康的愛情是不受父母祝福的,違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逆不道,以及未婚先孕的敏感,被丟棄家門之外的孩子似乎是一個愛情的惡果,是家門的恥辱。林海音選擇了小英子的兒童視角,不動聲色地觀察理解著秀貞的愛恨情仇。小英子不僅是一個旁觀者和敘事者而已成為秀貞故事的參與者,成為秀貞的「同盟軍」,她幫助秀英找到了她的小桂子—妞兒。但似乎命運一定要捉弄這對母女,在母女團圓之夜,一輛火車結束了這對可憐的母女的生命,一切戛然而止。小英子也因此生了一場大病。可以看出,林海音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舊有婚姻觀念對女性的迫害進行了批判。這篇故事是充滿哲思的,它告訴我們大眾的價值判斷並不一定是準確的,而正確的價值判斷往往更是貼合人性、人情的真實、善意,兒童看到的世界不是大人眼中的誠惶誠恐,危機四伏,處處危險與醜惡,他們看到的是人性的真純,用一種可貴的同情心(將自己置於他人的境地)做出善惡辨別。這是至純無尚的水晶心。也離真相最近。

「小偷不惡」,我們看海去一篇中,新帘子衚衕中的小偷在林海音的筆下不同於其他的小偷一樣面目可憎,在孩子的眼中他只是一個經常蹲在草叢中,寂寞到經常像小孩子吐露心事的大朋友,他最大的願望是送弟弟出洋留學,口中的弟弟是他的驕傲。小英子將他視為一個大朋友,在小偷的叨嘮自語中以及他與小英子說的那些英子可能不太懂的話,可以看出,因貧困而偷盜使他陷入了一種精神困境。與小英子生活在一起的大人們以他為罪大惡極的偷盜者,而小英子卻與他一起憧憬將來他送弟弟出洋時一起看海去。他們看到了小偷的不同側面,林海音也更願意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去寬容這個身上有著親情之愛的小偷。她認為愛是最珍貴的,可以化解一切。試想,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像小英子願意打破對小偷固有的理解,去了解他生命背後的可憐與無奈,去伸出一雙援助之手而少一些防備打擊之心,這個社會將變得更加溫情脈脈。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童年與小英子漸行漸遠。秀貞和妞兒的離開,小偷被捕,撮合成了蘭姨娘與德先叔,了解到宋媽生活的困難,看著她離開,爸爸的逝世,似乎所有人都淡出了小英子的生活。這使我想起龍應台在題記中寫道的一句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的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豈止父女母子如此,《城南舊事》中每片都已離別做結尾,像是一首悲傷的抒情詩,然而,不論是哪種形式的離別都不要惋惜也無須挽留,因為他們曾點亮了我們的生命,他們會用生命教會你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人情,這些將陪伴著我們的成長。不必追,別離是成長的笙簫,花開花落自有時,那朵粉紅的夾竹桃將永遠開在心間。

文/楊曉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譚秦東道歉,鴻茅藥酒「重於泰山」?
張家界積極開展「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宣傳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