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用時光 許你味覺的綻放

我用時光 許你味覺的綻放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陳椽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白茶的製作工藝是最自然的,把採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即可。由於製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

正是因為這種自然的製作工藝,使得白茶具有了無限的可能。白茶儲存方便,只要在乾燥、避光、無異味的條件下,就能長期保存。在福鼎民間對存茶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認為越陳的白茶,藥用價值也就越高。隨著白茶貯藏的年份的延長,陳年白茶在抗炎症、抗病毒 、降血糖、降尿酸和修復酒精肝損傷的效果上,比新產白茶具有更好的功效。

一· 年 · 茶

福鼎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剛製作出來的頭年白茶,口感接近綠茶,茶性寒涼,香氣清新,湯色淺黃明亮,湯感爽口清銳,如清泉甘露。

三· 年 · 葯

存放三四年後的白茶,茶葉內部成分已在發生變化,青氣退去,湯色加深,由淺黃變到杏黃或更深黃;

新茶的「毫香蜜韻」,在時光的雕刻下下會出現荷香,香氣醇和,滋味漸柔,入口順滑;茶性由涼轉為平和,這時的白茶,亦茶亦葯,品藏皆宜。

七· 年 · 寶

存放七年之久的白茶可稱得上老白茶了,此時茶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已遠遠高於新茶,而黃酮類化合物正是茶養生保健的重要物質,降三高、護肝臟、抗衰老、清除自由基。

茶香也伴隨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棗香,越往後甚至發展成一種舒適的「葯香」,茶湯色艷如琥珀,滋味醇厚飽滿,入口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

品飲白茶,要耐得住時間的考驗,讓白茶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變幻出不同的味道,讓歲月在舌尖綻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榕樹生活美學館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元素色彩-中國紅

TAG:大榕樹生活美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