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的哲學遺產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的哲學遺產

庫恩的動機

庫恩不滿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哲學,認為這種科學哲學中所呈現的科學的形象(image of science)是:(1)基於作為成品的科學理論,忽略了科學理論產生的過程;(2)只考慮科學理論與(以觀察和實驗數據為中介的)自然兩者之間的關係,彷彿科學理論是可以直接面對自然並接受自然的判決似的;(3)認為存在一套在中立數據的基礎之上辯護和選擇理論的邏輯或規則,科學哲學的任務就是使這套邏輯或規則清0晰和明確(explicit)。庫恩認為,以這種科學觀為依據的科學史會是一部:(1)線性的和累積的歷史;(2)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選擇和評價取決於與現在科學的關聯以及對現在科學的貢獻;(3)科學發現或發明所涉及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作為相對孤立的事件被清楚地確定或識別的。

同時,庫恩深受以科瓦雷為代表的科學編史學傳統的影響,認為這種編史學在研究某個歷史時期的科學時:(1)注重那個時代的科學的歷史整體性(historical integrity);(2)注重用那個時代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和理解科學。這種編史學所呈現的科學與邏輯經驗主義科學哲學所描述的科學大不相同,所以,庫恩說,《科學革命的結構》(下稱《結構》)一書的目的就是試圖釐清這種編史學所蘊含的一種新的科學形象。

範式的優先性

庫恩關於常規科學的論述無疑是《結構》一書最有獨創性和最有意義的一部分。

庫恩說,常規科學是:(1)一個特定的科學共同體的研究實踐;(2)這種研究實踐以某個或多個特定的科學成就為典範和基礎;(3)這個或這些科學成就足夠史無前例同時又足夠開放(存在後續研究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成為這個科學共同體的範式(paradigm)。

說科學是共同體的活動並不新鮮,說一個科學共同體經常是有一套核心的理論或學說的也不新鮮,新鮮的是庫恩利用科學共同體和範式概念要回答的問題和他對常規科學和範式的本性的描述。

上文提到,邏輯經驗主義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是圍繞證據和理論(假說)這對要素之間的(邏輯)關係展開的,其中最核心的是關於理論的檢驗、選擇和變遷問題。庫恩的主張是,只有藉助科學共同體和範式的概念才能回答這個問題,理論的動力學就是科學共同體的動力學。在庫恩看來,科學本質上是基於共同體並由共同體的內在機制驅動的事業,因此,要回答科學哲學的基本問題也必須要從對科學共同體的結構和演變的研究入手,而科學史是進行這種研究的基本手段。

在《結構》中,一個科學共同體就是一群遵循相同範式的人構成的團體,遵循或服從範式所進行的研究就是常規科學,進行常規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的主要任務是解謎(puzzle-solving),所以,常規科學是保守的科學。但常規科學的保守性恰恰是科學成功和進步的秘訣。一方面,這種保守性保證了研究能夠深入、細緻和精確,最大可能地發揮範式的潛能,使科學能夠切實進步;另一方面,正是由於常規科學的保守性使得反常(看似與範式衝突的謎)、危機(反常的累積和加劇)乃至科學革命成為可能。用進化論術語來類比,我們可以說,常規科學包含了自身變異的可能性(見下文)。

庫恩關於範式的論述是最有啟發性同時也是引發最多誤解的,主要原因是庫恩是在多重意義上使用範式一詞的。對於庫恩來說,範式的首要意義是上文提及的科學共同體作為典範而效仿的具體的科學成就和應用範例。庫恩所謂的範式的優先性(參見《結構》的關鍵一章即第5 章)就是指這種意義上的範式的優先性。範式的優先性論題意味著:(1)科學共同體的科學研究實踐首先是遵循、仿效和推廣範式或範例的活動,而不是遵循抽象和明確的方法論規則的活動。庫恩強調抽象的方法論規則對於科學研究的不充分性;(2)方法論規則和具有方法論意義的價值是從具體成就和範例中抽象出來的;(3)培養科學共同體合格成員的科學(理科)教育的也是一種基於範例以及遵循範例的反覆練習的教育過程。了解抽象的原理和規則是一回事,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原理和規則是另一回事,涉及所謂默會的(tacit)或個人的(personal)知識,一種通過反覆的模仿和練習而領悟並習得的身體性的技能或能力。庫恩認為不僅是動作性的行為要涉及這種知識,而且我們如何觀察世界也同樣會涉及這種知識(這是庫恩認為不存在中性的觀察的重要理由)。庫恩對科學的具體的和動態的方面的強調與邏輯經驗主義對科學的形式的和靜態的強調針鋒相對。

三?

不可公度性和概念相對主義

概念相對主義可以說是康德哲學或康德哲學破產的遺產。

可以用以下三句話來總結康德的理論哲學(認識論):(1)任何知識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構成的;(2)知識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來自於知識的形式;(3)知識的形式是由心靈或認識主體貢獻的。這種形式對於康德來說有兩層含義,缺一不可。一方面,心靈所貢獻的知識的形式是先天的(a priori)從而是不變的;另一方面,這種形式構成了知識和知識對象的可能性的條件,從而是先驗的(transcendental)。康德之後的科學(如非歐幾何的出現)和哲學的發展使得知識的形式是先天不變的說法越來越不能被人接受,但第二層意義的形式的概念就演變為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概念。任何知識都有一個概念框架,而沒有一個概念框架是唯一有效的,於是概念相對主義就誕生了。

從庫恩到概念相對主義的道路非常順暢,你只要把範式理解為概念框架,再加上科學革命中前後範式的不可公度性,那麼,結論是顯然的。所以,庫恩為當代的科學知識社會學(SSK)提供的資源是雙重的:科學作為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活動和科學作為概念框架支配下的活動。

進步問題與知識進化

為什麼庫恩不能接受他是相對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指責?

要詳細的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也需要對庫恩後期的工作作進一步的了解和解釋,但僅就《結構》一書而言,庫恩給出了一些線索(尤其參見第13 章):

1.庫恩似乎認為,儘管科學革命階段範式是不可公度的,但在範式的選擇上,範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因此,科學進步是可能的。

2.庫恩認為,科學之所以為科學是因為它是進步的,而使得科學進步成為可能的正是科學共同體所具有的特有的結構和機制(常規科學),基於這種結構和機制而發生的進步可以藉由類似進化論的方式來說明。

3.傳統說明科學進步的方式是認為科學進步是越來越接近真理的過程,但庫恩說,正如達爾文進化論說明物種的進化拋棄了目的論的說明方式一樣,他的關於科學變遷的學說不必假定真理這個目的也能說明科學是如何進步的。

庫恩會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認為他是相對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是因為他們仍然持有一種自笛卡爾以來的傳統的關於知識、理性和進步的觀念,而他要塑造的是一種新的知識、理性、進步以及科學的觀念。

本文基於作者於2012年11月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紀念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50周年學術會議上所作的發言,在此發表的文字稍有補充,但文章的基本結構和要點沒有改動。關於庫恩的哲學遺產的更全面和翔實的論述還需另作文章。?

本文選自《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辯證法通訊 的精彩文章:

TAG:自然辯證法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