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中國古代的大橋一般都是跨河的,但實際上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在泉州就修建了一座跨海大橋,還用了生物技術,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的智慧。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這個跨海大橋的名字叫洛陽橋,是不是很奇怪,泉州有個洛陽橋?的確如此,泉州還有洛陽鎮,而這個洛陽橋就架設在洛陽江上,洛陽這個名字還是有來歷的。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唐朝末年,社會動蕩,大量中原人主要是河南一帶的人,來到了福建泉州這個地方。這些中原人士,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他們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像故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也就有了後面的洛陽鎮,而這個洛陽江也因此而得名。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很多人過河都是坐船,但是波浪太大,所以大多數都連船帶人沉入到海底。。這讓過河的人心驚膽戰,於是把這個渡口稱之為萬安渡,以祈求過河的人都平安。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但這個是自然環境造成的,並不是取個名字就真的沒有翻船的事件,所以到了宋朝,就有人在洛陽江上修建了浮橋。雖然解決了部分過江問題,但是依然不穩定,波濤大了就會摧毀浮橋。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因此蔡襄做郡守的時候,決定修一座石橋。這個不是普通的河,修橋是沒那麼容易的。所以蔡襄組織人員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白銀一萬四千多兩才建成。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建成後的洛陽橋長1200米,寬5米,橋墩46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700棵。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實際上建造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在河上建橋都已經很困難了,何況是在海上,而且漲潮的時候的風浪要比大河的衝擊大多了,所以洛陽橋不能採用傳統的橋墩。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因為那樣會把橋墩摧毀,所以蔡襄發揮工匠的智慧,採用了新型橋基——筏形基礎,通俗來說就是橋墩兩邊都是尖的,像一個船的兩端,這樣可以減少衝擊力。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修建好以後,如何加固也是一個難題。蔡襄通過觀察,採用了牡蠣固基,牡蠣會吸附到橋墩上,分泌物和屍體可以將橋墩的石頭牢牢的凝在一起。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所以這座橋自從建成以後,歷經千年,雖然各朝代也整修過,但都是維護,基礎還是蔡襄建好的橋。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筏形橋基、牡蠣固基可以說都是當時的黑科技,正是有了這兩個科技,才能將橋建好,並且非常的牢固。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由於之前這個渡口叫萬安渡,現在橋修好了,渡船就不用了,真正實現了萬安,因此洛陽橋也叫萬安橋。正因為洛陽橋的巨大價值和意義,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橋身及其附屬建築物,有許多藝術石碉,造型美觀,-有昂首挺拔的石獅,有口含石球的球獅子。整座橋樑規模宏大,樣式美觀,花費14000多兩銀子,全是人民自動捐獻的。蔡襄也賣了家裡160多畝地,捐獻洛陽橋。

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900多年前的技術讓人咋舌

洛陽橋建成後,人們給它總結了三個絕妙的特點.稱為「三絕」,一是工程艱苦浩大;二是《萬安橋記》簡潔;三是碑石、碑字藝術精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