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非極致而不為

華為,非極致而不為

「3+1」健康月之讀書總動員活動,收到了很多優秀的小夥伴們的投稿。

馬飛雄:華為,非極致而不為

我很好奇公司的名字,為什麼名華為?我查了查,原來是源自於任正非任總創業之初的初衷-心繫中華,有所作為。頓時心中對任總的敬佩油然而生。當時背景是國外的通信設備壟斷,加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而任總又是軍人出身,由此一股燃燒的愛國之情締造了今天的華為天地。在《華為基本法》中,開頭這樣寫著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我崇尚專註,故對這段話,至今仍記憶猶新。從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珠三角,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多元化的探索,包括海爾在內,華為卻堅定地走在另外一條道路上-專註自己的優勢領域,著重於技術上的深挖,直接與世界高手過招。

今天看來,華為顯然是對的。

而一向低調的任總,也是充滿了神秘感。有人說:「一開始若能看得懂,恐怕就不是任正非了,也不會有今天的華為。」的確,那些功勛卓著的人,往往有著超出常人能理解的舉動。

1997 年,任總的一片講話,必須建立一個應「狼」生存發展的組織和機制, 吸引和培養大量具有強烈求生欲的進攻型、擴張型幹部, 激勵他們像狼一樣嗅覺敏銳, 團結作戰,不顧一切捕捉機會, 擴張產品和市場。同時培養一批善統籌、會建立綜合管理平台的狽,以支持狼的進攻,形成「狼狽」之勢。

正是這種使命感,促就了一批有志之士團聚一地,通過組織的價值觀、激勵機制、文化氛圍,將其捲入其中。組織的動力不足, 通過機制, 抵禦和消減組織疲勞症, 但領袖必須像永動機一樣, 永不疲倦,帶領整個組織和懈怠現象做鬥爭。有學者總結到:「不是人人都可以做領袖的,這是天下最痛苦的職業之一, 不僅在能力、品格和魅力的問題, 還難在永葆活力,難在如何戰勝疲勞和厭煩,這是天下最反自然規律,最反人類天性的職業。」或許這是一個學者的價值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企業家群體或許會樂在其中,痛並快樂著。

在《以奮鬥者為本: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綱要》的書中,開篇有著這樣一段描述:資源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賴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華為如何從人的大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呢?任正非這樣說,什麼東西都是可買來的,唯有管理是買不來的。

華為要擺脫對技術的依賴,對資本的依賴,對人才的依賴。通過學習華為,我感到華為的核心價值觀與我們是相通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

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難道我們不是這樣認為的嗎?華為二十餘年走過的路、遇到的問題與我們何其相似,沒有技術、沒有產品、沒有管理、跨國公司的壓制,我們甚至比華為在起步時的條件更好,我們為什麼沒有走出來?我發現我們並不缺少正確的理念,只是缺少將正確的理念化為企業正確的行動必須的持之以恆的決心、勇氣、激情和自覺性。

《勸忍百箴》安之忍第十六-宴安鴆毒,古人深戒;死於逸樂,又何足怪。飽食無所用心,則寧免博弈之尤;逸居而無教,則又近於禽獸之憂。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終老於斗蜀;士行日運百甓,習壯圖之筋力。蓋太極動而生陽,人身以動為主。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歟!最難的莫過於居安思危,華為在這如日中天的時候仍然保持這種危機感,正是這種危機感迫使華為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時刻處於警惕和戰鬥姿態,使華為成為具有強烈的生命力的企業。

不管未來如何,我們都記得,華為,非極致而不為。

更多活動&福利敬請關注

深圳HW地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軟通動力深圳HW地區部 的精彩文章:

TAG:軟通動力深圳HW地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