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國將軍趙匯川

開國將軍趙匯川

開國將軍趙匯川(一)

趙匯川,名克海,1913年7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宿縣城(現宿州市)。1931年在安徽省立五中(鳳陽)讀書時,受到共產主義教育,在學生革命運動中經受了考驗,於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5月棄筆從戎,參與兵運工作。1933年春,北上加入抗日同盟軍,在著名愛國抗日將軍吉鴻昌部教導團任團部通信員,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攻打平定堡戰鬥中,衝鋒在前,英勇戰鬥,身負7處重傷,經輾轉治療,返回宿縣老家養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趙匯川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積極聯絡土地革命時期保留下來的老黨員、老紅軍,組建抗日武裝,三起三落,加入新四軍後不斷發展壯大,1964年被授予開國少將。

01

參加宿縣人民自衛軍常備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日炮聲,振奮了正在家養傷的趙匯川,在宿縣共產黨組織沒有恢復的情況下,他積極聯絡土地革命時期保留下來的老黨員、老紅軍孔子壽、戴曉東、趙一鳴等人,發起組成宿縣抗敵救亡社,公推原中共徐海蚌特委組織部長孔子壽為主任,很快發展到700餘人;同年9月又組成宿縣教育人員戰時後方服務團,趙匯川任副團長兼第二大隊長,組織帶領團員深入鄉村,宣傳動員群眾抗日,同時到堅守淮河防線的原東北軍于學忠第51軍各部慰問。鼓舞了愛國軍民抗戰的熱情,堅守淮河防線近3個月,有力地保障了台兒庄殲滅日軍萬餘人的勝利。

面對日軍沿津浦鐵路南北夾擊宿縣的形勢,為儘快建立抗日武裝,1937年冬,趙匯川寫信邀請在馮玉祥處工作的共產黨員張公幹回鄉領導抗日,張公幹通過馮玉祥的關係,找到駐徐州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李宗仁任命張公幹為宿縣人民自衛軍副司令,司令由縣長兼任。趙匯川被任命為宿縣常備隊第五中隊長,協助張公幹組織建立宿縣人民自衛軍,以愛國進步青年和服務團員為骨幹,組成宿縣常備隊第五中隊,並抓緊軍事訓練,隨時準備反擊日本侵略者。

1938年5月19日,日軍侵佔了宿縣縣城。趙匯川奉命率宿縣常備隊第五中隊為前衛,掩護張公幹和自衛軍司令部機關、宿縣民眾抗敵動員委員會、抗日救亡社等近300人,向宿縣以東地區轉移。路經蒿溝集河西與日軍先頭坦克部隊遭遇。日軍坦克、大炮輪番轟擊自衛軍,張公幹、趙匯川組織帶領部隊奮勇反擊。但由於部隊剛組建不久,缺少戰鬥經驗,加上組織紀律不嚴,不少官兵四處躲避,部隊被打散。戰至傍晚,趙匯川、張公幹等7人越過津浦鐵路,連夜趕到趙匯川老家孫疃集趙莊,面對部隊被打散的局勢,張公幹考慮到跟隨馮玉祥多年,人事關係較好,遂帶兩名隨員去武漢找馮玉祥。趙匯川認為在家鄉人地兩熟,又有動委會、救亡社的基礎,決心重組抗日武裝。

02

組建宿(縣)西抗日游擊大隊

送走張公幹後,趙匯川帶著本家侄子趙承武、趙承欽三人,各帶一把盒子槍,到達西二鋪後呂家,同呂子庸等人商議建立抗日游擊武裝。不久,中共宿縣特別支部委員李時庄等人也來到這裡,經研究決定,以宿西抗敵救亡分社為基礎,組成宿西抗日游擊隊,有20人槍、輕機槍一挺,呂子庸任隊長。他們廣泛收集徐州會戰時國民黨軍丟下的槍支彈藥,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很快發展壯大,被編為宿西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呂子庸任大隊長。

1938年農曆6月18日,趙匯川、呂子庸等人正在開會,聽到西五鋪方向傳來大炮聲,由西向東越來越近。為阻擊日軍犯進,趙匯川和呂子庸商定,組織指揮部隊在西二鋪西北角墳場里,構築陣地,伏擊日軍,上午11時左右,日軍先頭部隊一個小隊進入伏擊地區,相距二、三百米時,呂子庸一聲令下,機槍手首先開槍射擊,其他隊員也紛紛開火,射殺日軍。日軍前進受阻,摸不清虛實,慌忙組織還擊,在激烈戰鬥中,呂子庸在趙匯川右邊墳頭指揮戰鬥時,不幸被敵彈擊中右肺,壯烈殉國。趙匯川組織部隊撤退到西二鋪北邊沱河旁隱蔽起來,日軍進駐西二鋪休整。

呂子庸犧牲後,游擊隊員們悲憤異常,堅決要求為大隊長報仇,趙匯川為有效打擊日軍,將游擊隊員分成狙擊組、側擊組、追擊組,要求大家相互配合,同心殺敵,趙匯川帶領狙擊組隱蔽在呂家東邊的莊子里,作好伏擊日軍的準備。午後日軍東進宿縣城時,接受上午的教訓,加強了對左側防衛的警戒,戰鬥打響後,日軍步兵的機槍、步槍、六〇炮一起攻擊宿西抗日游擊大隊,同時派部分騎兵迂迴包圍游擊大隊,先後又有6名游擊隊員傷亡。為保存實力,趙匯川組織掩護部隊突圍,到北小橋集中時還有不足20人。

宿西抗日游擊大隊,在宿縣西二鋪伏擊日軍,打響了宿縣抗日第一槍,取得了斃傷日軍10多人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但由於部隊新建,缺乏戰鬥經驗,同數倍於己的日軍死打硬拼,造成大隊長呂子庸等壯烈犧牲,給游擊隊帶來重大損失。

03

豬羊山裡重組抗日游擊隊

西二鋪阻擊日軍戰鬥失利後,趙匯川、李時庄等人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決心整軍再戰,他們將不足20人的抗日游擊隊,拉到豬羊山,以此為基礎,宣傳動員群眾參軍參戰,擴大抗日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人。1938年10月中共蕭宿永中心縣委成立,戴曉東調任書記,李時庄接任中共宿縣特別支部書記。為創建抗日根據地,中共蕭宿永中心縣委按照中共蘇魯豫特委的要求,將各縣抗日武裝集中整編。同年11月,宿東抗日游擊支隊,在沈聯成、王烽午、王恆趙等人帶領下,在津浦路西長山一帶與宿西遊擊隊會合,戴曉東書記親自作動員,將宿縣抗日武裝改編為人民抗日義勇隊第2總隊第21、22、23三個大隊,21大隊長王烽午,指導員汪懷九(李忠);22大隊長王恆趙,指導員丁禹疇;趙匯川任第23大隊長,指導員王香圃。

宿縣抗日武裝會合後,實力大增,這時,日軍在各地收編漢奸,組成「維持會」,以鞏固其侵佔地區。聽說古饒集要成立「維持會」,大家公推趙匯川為指揮,攻打古饒集附近的趙圩子,決定由沈聯成、王烽午、王恆趙率領21、22大隊和23大隊一起主攻趙圩子。按照約定,各部乘夜暗向趙圩子攻進,到達趙圩子時天將破曉。趙匯川帶領突擊隊衝鋒在前,當攻到圩壕外邊時,發現圩主趙介藩早有準備,微光下看見有人在行動,急忙轉身喊叫後邊的人快上來。駐守圩子的偽軍發現後,開槍射擊,一顆步槍子彈擊中趙匯川頭部,他身負重傷,摔倒在地。23大隊失去指揮,被迫向西北撤退,戰士們用擔架將趙匯川抬回孫疃集北趙莊,隱蔽養傷。戰後23大隊只剩下一個排,由排長於敬山帶領,升編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屢建戰功,於敬山建國後被授予開國少將。

開國將軍趙匯川(二)

04

老寨山組成「六抗」三支隊

1939年春節過後,中共宿縣縣委書記李時庄和孔子壽、趙一鳴、孔效三、余筱仙等同志到趙匯川家慰問,看到趙匯川傷情已無大礙,都很高興,談到再建抗日武裝時,孔子壽、趙一鳴說路東已經聯絡幾支游擊隊,只要搞個名義就可以拉起來。趙匯川傷愈後,按照大家商定的意見,同孔效三一起,帶著族侄趙承武,到國民黨皖六區專員公署駐地雙溝鎮,在中共皖東北特支書記、皖六區專員秘書江上青等人協助下,同國民黨皖六區專員兼皖六區抗敵指揮部司令盛子瑾達成協議,委任趙匯川為皖六區抗敵指揮部第三支隊長。

趙匯川返回宿(縣)東後,在孔子壽、趙一鳴、沈聯成等人協助下,以沈聯成、王恆趙、解貫球、尹瑞久等人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為基礎,組成「六抗」三支隊,趙匯川任支隊長,副支隊長沈聯成,政委孔子壽,轄7、8、9三個大隊,王恆趙、解貫球、尹瑞久分任大隊長,近千人。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趙匯川和他的戰友們從三起三落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必須向八路軍學習,以山地為依託,保存自己,伺機打擊日軍,堅持持久戰。他們以宿東欄杆、石廂老寨山為中心,在宿東、靈(璧)北一帶山區打日軍、除漢奸,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為加強宿東、靈北地區黨的領導,1939年5月,中共皖東北特委書記楊純深入欄杆石廂,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組成中共靈宿縣委員會,孔子壽任書記,趙匯川、趙一鳴、夏際霞、李須、石青為委員。為更有效地打擊日偽頑軍,保存自己,他們接受三起三落的教訓,將縣委機關和「六抗」三支隊指揮部隱蔽到老寨山寨里。這裡以老寨山為主的六座山峰連綿起伏,山上森林覆蓋,總面積達1萬多畝,既便於部隊隱蔽活動,又能伺機殲滅日偽軍;山腳下還有千年古剎老海寺,方園百里的香客、遊客絡繹不絕,為縣委同各地黨組織和群眾聯繫提供了方便。

05

張愛萍登上老寨山

193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朱德、彭德懷並彭雪楓(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朱理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郭洪濤(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八路軍今後發展主要方向是華中」。「在徐州東南支隊地區似有我軍發展機會,望今蘇魯豫支隊(658團)偵察情況,如可能時,酌派一部兵力並地方工作幹部去徐州東南宿縣、靈璧一帶地區活動,偵察蘇皖邊區情況,並建立當地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宿縣、靈璧地區工作的戰略部署,1939年7月初,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張愛萍奉命帶秘書劉玉柱和八路軍蘇魯豫支隊1大隊及孫象涵領導的「東進隊」,跨越日偽軍封鎖的津浦鐵路東進,「到路東第一站,張愛萍便去找了中共靈宿縣委,縣委隱蔽在徐州東南欄杆集附近的一座土山上,與一支我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在一起。這是一支由當地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武裝。帶領這支隊伍的是一度失去黨的組織關係,新近又重新入黨的趙匯川。建國後,趙匯川回憶初遇張愛萍時,說:「那天有兩個陌生人上山來,只覺得為首的一位個子頎長,英俊瀟洒,氣度不凡。雖穿了一身粗布軍裝,頭上還戴了一頂用麥秸編的斗笠,但渾身上下乾淨利索,整齊挺括,幾乎看不出有長途跋涉的僕僕風塵和疲憊之感。看到他左胸前別著那塊圓形的「第十八集團軍」的徽章,便曉得是路西或是從隴海路北過來的的自己人」。

在老寨山上,張愛萍傳達了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建立宿縣、靈璧地區工作的指示,強調開闢宿縣、靈璧地區,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是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站,「對於沿隴海、津浦鐵路經皖東進攻大別山之敵,以莫大的威脅和打擊,並能以積極的活動來破壞擾亂敵人主要交通線。如隴海、津浦及水運的淮河、運河等,同時可以直接威脅徐州和蚌埠之敵,對於南京也是個大的威脅。這樣皖東北就吸引與牽制住繼續進攻我國的日寇很大一部分力量,同時在將來我國舉行反攻敵人的時候就成為華中戰場一個有力的陣地」。在聽取中共靈宿縣委書記孔子壽等人彙報後,張愛萍同縣委領導同志一起總結了經驗教訓,分析了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可能條件和群眾基礎,明確指出:皖東北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早在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組織,1930年夏秋之際,組成紅十五軍第三師和泗縣獨立師,屢敗屢戰,堅持鬥爭,留下不少革命火種;靈北、宿北山區,可以給日軍機械化部隊以極大的限制,創建抗日根據地是完全可能的。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張愛萍從實際出發,研究部署了建立宿東、靈北地區工作的任務。要求中共靈宿縣委繼承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充分發揮利用靈北、宿東地區的有利條件,進一步發動群眾,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議,發展群眾抗日民眾團體,擴大抗日武裝,建立區鄉抗日政權,創建抗日根據地。在張愛萍指導幫助下,中共靈宿縣委分工負責,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到1939年9月,趙匯川接任靈宿行署主任,孔子壽任秘書,靈宿行署在欄杆石廂成立,轄宿東5個區和靈北及泗縣大庄區,標誌著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初具規模。

為把「六抗」三支隊改造成為鐵的新四軍,張愛萍聽取了趙匯川的彙報,視察了部隊。幫助趙匯川進一步總結三起三落的經驗教訓,介紹了紅軍黨支部建立在連上,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嚴格訓練管理,密切軍民關係等傳統和經驗。作為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張愛萍對趙匯川說:「你們這支部隊,以後就直接同我發生聯繫。」趙匯川心中暗暗生起了一種歸宿感,當場表示:「堅決服從命令!」從此,趙匯川和他領導的「六抗」三支隊,在張愛萍直接領導下,先後改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總隊第11團,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第9團,新四軍九旅27團等,趙匯川任團長,為開創、發展、鞏固、擴大皖東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考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團之一。1964年,趙匯川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在新四軍《九旅二十七團》一文中回憶道:「1939年7月初,張愛萍同志根據劉少奇同志的指示東進,同劉玉柱同志到達宿東欄杆集支隊駐地。聽取了我的彙報,檢查了三支隊的工作,對軍隊建設作了重要指示。他要求我們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建設。我們按照這些指示,初步建立了各種制度,學習紅軍的辦法和傳統,指導部隊建設。從此,三支隊即在張愛萍同志領導下,投入開闢皖東北根據地的戰鬥行列。(史文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宿州廣播電視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宿州廣播電視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