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建築之美觸摸莆田文脈——探訪莆田佛教廟塔古建現狀

從建築之美觸摸莆田文脈——探訪莆田佛教廟塔古建現狀

第28期

04

迎接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系列報道

從建築之美觸摸莆田文脈

——探訪莆田佛教廟塔古建現狀

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愛玲

莆田歷來被冠以文獻名邦,文化底蘊深厚。佛教在莆田發展歷史悠久,自南北朝時期傳入莆田,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自唐代以來湧現出了20多位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開山祖師、高僧大德,且著述豐富,莆田佛教文化對促進莆田文化發展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

莆田佛教寺廟數量多,據不完全統計,莆田共有民間信仰活動場所4771座,其中佛教寺庵堂1128座。莆田名寺多,大都為千年古剎,始建於唐代及唐以前。莆田佛教建築呈現出建寺早、文物建築保存完整、知名度高等特點,其形成背後是何原因?

仙游天中萬壽塔為中國最大的阿育王實心石塔,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芳芳 攝

古剎有靈 構築興化十八叢林

「莆田佛教建築布局基本沿用中國佛寺殿堂的配置,大一點的寺廟殿堂配置比較齊全,如廣化寺、梅峰寺、囊山寺、龜山寺等。」近日,莆田市文管辦對全市60多個被標列為文物點及以上級別的佛教建築進行走訪,留檔。

文管辦工作人員吳芳芳介紹說,明代以後,中國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為中軸線,自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再後是藏經樓。東西配殿則有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寺院的東側為僧人生活區,包括僧房、香積廚、齋堂、茶堂、職事堂(庫房)等。西側主要是雲會堂(禪堂),以容四海雲遊僧人而名。莆田的佛教寺院基本沿用以上配置,佛像風格也按部就班,坐佛、立佛、卧佛等形態表情大同小異。建築樣式融會了中國宮殿建築的美學特徵:屋頂的形狀和裝飾占重要地位,屋頂的曲線和微翹的飛檐呈現著向上、向外的張力。配以寬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嚴謹對稱的結構布局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莊嚴渾厚。

莆田古代就有「興化十八叢林」之稱,莆田佛教「四大叢林」——南山廣化寺、龜山福清寺、囊山慈壽寺、梅峰光孝寺,知名度都非常高。1983年,廣化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0年,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三座全國樣板寺廟之榜首。南山廣化寺作為佛教文化中心,佛經流通處每年都印製不少佛教經書,對繁榮佛教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仙游縣「四大叢林」之龍華寺、三會寺、九座寺、會元寺,創建時間早,規模大,文物多。南少林寺的南少林武術自清代傳入莆田民間,已有300年歷史,其武術精湛,技藝靈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既承接中國佛教建築的共性,也保留地域特點的寺院在莆田數量不少。莆田市文物局局長連金焰說,莆田佛教建築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建築工藝上,木雕中鏤雕的使用技法很嫻熟,佛殿、柱子、窗欞等細節考究,講求美感。沿海的石構造型風格突出,大面積石材的使用,就地取材建造海邊寺院,如秀嶼東雲寺、忠門東吳石塔等,同時因矗立海邊,所以這些高聳的建築大多承擔起海上航標塔的作用。而位於仙游縣龍華鎮的龍華寺里的龍華雙塔不僅曾有航標塔的功用,其建築由來還極具傳奇色彩,融合了當地九仙祈夢文化,傳遞著中華傳統美德「孝道文化」。

唐中葉至唐末,莆田佛教相當興盛,唐代及唐以前創建的寺廟還有莆田的鳳山寺、華岩寺、石室岩精舍、上生寺、石梯寺、保瑞靈光寺、新豐寺、寶勝院、國懽寺等。仙游縣則有仙門寺、鳴峰岩寺、東山寺、龍紀院、凈光院、香山院、菜溪岩、麥斜岩寺、南山獅子岩等。

仙游三會寺大雄寶殿 鄭文鳳 攝

文化沃土 豐富古建文物體系

「從地域幅度來看莆田佛教建築,文物數量多,建制時間早,現象背後反映出莆田獨特而堅實的文化體系。」連金焰說,莆田農耕文明興起之後的宋明兩朝,數以千計的舉子進士及第,留下了豐富的農耕文化和燦爛的科舉文化遺產。

見證莆田農耕文化和科舉文化發軔的,則是莆田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水利工程——木蘭陂。「水繞壺公山,莆陽朱紫半。白湖腰欲斷,此時大好看。」在木蘭陂建成之前的大約200年,唐末著名高僧加預言家妙應禪師便作此讖言。在李宏木蘭陂開工建設的次年,即宋熙寧九年(1076年),莆田「一方文武魁天下」,出了文武狀元徐鐸、薛奕二人;木蘭陂建成之後的第55年,即宋紹興八年(1138年),莆田的科舉考試又大放異彩,莆田舉子15人參考,14人考中了進士,其中黃公度、陳俊卿被賜為狀元、榜眼,同科的榜尊、榜幼也被這撥莆田舉子一舉摘取。當年唯一未考中的舉子林光朝後來也得中進士,成為一代理學名臣。

隨著莆田農耕文明的發展,在短短的幾百年間,原本為蠻荒之地的莆田奇蹟般地成為引人矚目的「文化名邦」「海濱鄒魯」,以儒、釋為主體的莆田文化似乎在瞬間迸發出了歷史的耀眼光芒。連金焰說:「歷史上,木蘭陂、寧海橋、石馬橋這些水利工程曾有僧人協助興建的記載。」植根於儒學思想的科舉文化的興盛,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佛教在莆田的發展。同時,從佛教建築的興建也可以側面反映當時莆田繁榮的社會經濟。

此外,莆田民俗活動也十分豐富,民間信仰眾多。莆田是媽祖的故鄉,擁有最廣泛的群眾信仰基礎,全市媽祖宮廟遍布。此外還有明代莆籍哲學家林兆恩通過民間活動,將儒、佛、道合而為一,創立的「三一教」;吳聖天妃、陳靖姑等多神崇拜。所以,莆田不少民間佛教宗教活動場所內可見佛祖、觀音、玉皇大帝共祀一殿的景象,寶泉寺里信眾同拜三一教、道教、佛教,也體現了莆田民間宗教融合的一個縮影。

文人書院、重臣古墓、名人故居、宗教活動場所……這些在文化領域遺留下的文物遺產共同構築了莆田獨居地方特色文物體系,勾勒出莆田文獻名邦的輪廓,後人得以通過觸摸留存至今的珍貴文物感知莆田跳動的文脈,生生不息。

廣化寺釋迦文佛塔 吳芳芳 攝

規劃升級 重視文物保護管理

「近年來,得益於當地管理單位對文保單位積極作為,整體文物都得到較為完好的保護。」連金焰介紹說,此次莆田市文管辦從全市66處文物點及以上級別的佛教建築中甄選30處進行實地勘訪,採集最新資料拍照留檔。

經過對全市佛教文物點進行最新盤點,文管辦總結出莆田寺現擁有國家級文保單位4處:仙游縣天中萬壽塔、無塵塔、龍華雙塔,城廂區釋迦文佛塔;福建省級文保單位8處:仙游縣三會寺、龍紀寺,荔城區東岩山報恩塔、雲門寺、鳳山寺大殿,黃石重興寺,城廂區石室岩磚塔,秀嶼區東吳石塔;市級文保單位含廣化寺、西岩廣福寺、梅峰寺、龜山寺、太平西隱寺、秀嶼區嵩山寺、東雲寺、涵江塘西國寺等在內的11處;縣文保單位22處、區級文保單位7處及文物點14處。

「評定一件文物的保護級別,基本從始建年代、保存品相、史學價值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評判。」吳芳芳說,廣化寺內有宋治平二年(1065)造的石經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還有宋乾道元年(1165)前建成的釋迦文佛塔,其建造藝術為八閩古塔之冠。仙游楓亭天中萬壽塔建造於五代,塔表面幾乎布滿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藝術之精湛,均堪稱一絕。廣化寺內兩尊石經幢、天中萬壽塔及黃石瑤台阿育王塔皆以印度阿育王塔的造型出現,極富風情;釋迦文佛塔以其別緻的造型及豐厚的文化內蘊,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塔文化遺產;九座寺西面無塵塔創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年),宋崇寧間賜名「無塵塔」,塔尖為蓮花葫蘆形,基座為蓮花石雕,各層角柱呈瓜楞形,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是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

寺廟是宗教文化的縮影,莆田的佛教文化與莆田的社會、歷史、經濟、宗教、道德、文化、藝術密不可分,充分顯示出鮮明的莆田地方特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佛教塔、經幢、塑像、碑刻等有重要的文物藝術價值。為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文管辦組織各縣區文管辦實行屬地管理。「基本每個文物點都設置文物保護委員會或董事會,開展定期巡查工作並做好記錄。」吳芳芳說。

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功在當代,利在子孫,同時也是一項艱巨任務。吳芳芳說:「很多古建部分已經缺失,存在一定修復難度,應遵循國策,在開發與保護中,文保單位應做好權衡。」

「東吳石塔上的浮雕小佛曾被大規模偷盜過,7層高的塔近50尊浮雕小佛像就剩下10來個,直到1984年重新翻修重塑神像。2013年重修寺院,才有了現在的面貌。」秀嶼區北岸東埔鎮東吳塔董事長陳元壽說,今年剛好是東吳石塔誕生400周年,這座巍然屹立於湄洲灣畔、曾經發揮著海上航標塔功用的石塔,在莆田佛教史海中見證著這一方「鍾靈毓秀」「海天清梵」的水土。

仙游三會寺藻井 吳芳芳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莆田旅遊 的精彩文章:

來自幸福花的召喚

TAG:莆田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