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看了會尖叫的真沙雕玩具,體驗滅霸響指毀滅一切的威力
最近一款沙雕玩具在全球爆紅,用它可以捏出各種各樣的形狀:然而和普通的橡皮泥與粘土不同,
這東西只需用手輕輕一扯
,萬物瞬間化成流沙,灰飛煙滅。
就算你是個星球,今天我狂·滅霸·丸也是要對你輕輕打個響指。
這款略顯兇殘的玩具名為「太空沙」,是一種看起來粘稠實則手感清爽的沙子,
俗稱不粘手大泥巴
。
正常狀態下的太空沙,有著明顯的縫隙和顆粒感,構造像是塊口感稀鬆的麵包。
但通過手掌擠壓,可以簡單的撫平其縫隙,讓表面光滑細膩起來。
不同形態下的太空沙,密度差異很大。將其捏成小球狀會沉入水底,但一大片直接散在水面上,卻可以一直漂浮。
太空沙的粘性也很有趣。當你用力抻拉一大坨時,感覺就像在和面,沙粒之間會藕斷絲連,黏在一起:
但這種粘性又是相對的,它不會粘手,只會同性相吸,甚至都不會在桌面上留下任何痕迹。
所有泥巴最好玩的一點就是可以捏東西,這一點作為「變種泥巴」的太空沙同樣不含糊。用模具製造的沙雕乾淨利索,甚至難以辨識這是由沙子製作的:
最為高能的是,用刀輕輕一切,切面乾淨平整,
強迫症患者看了都要舒服的呻吟出來:
沙塊如同蛋糕一般蓬鬆糯軟,刀勢毫無阻礙一切到底,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
但如果用勺子砸擊,它會立刻從看似堅硬的固態,轉變成一盤散沙:
直接用手撕扯, 沙子則會像湯圓餡那樣,緩緩流淌出來。
(搜索關注本文原創作者:微信公眾號 狂丸)
種種特性讓太空沙很快走紅,成為新一代解壓神器,你有必要聽一下沙粒摩擦金屬刀具時那種銷魂的音效。
太空沙的這些神奇玩法都得益於其簡單而又腦洞大開的配方:
98%的沙子+2%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佔2%的這種關鍵材料實際上是一種硅油,常見於各種洗髮水中。這種硅油具備一定的粘彈性,平時就像一塊橡膠固體,但受到壓力後也會像液體一樣流動
。
而硅油中的聚合物鏈可以使得沙粒粘貼在一起,並能組合成各種形狀。簡單的說,沙子還是沙子,
只不過它們搭乘了一個可以變形的硅油容器
,於是從乾燥舒爽的沙子變成了一灘可以盡情蹂躪的泥巴。
因此,太空沙不但具有普通沙子的質感,同時還擁有像泥巴一樣具有流動性與可塑性,亦硬亦軟。動起來像是粘稠液體:
堅硬時可以搭建城堡:
從高空落下,甚至還能砸碎水果。
乾淨、簡單、能軟能硬、可塑性強,了解到這些特點後,人們紛紛回憶起了自己在泥坑裡摸爬滾打過的童年。這款原本製作給小孩子的玩具,
如今紛紛被成年人用來發泄壓力
。
而太空沙的特性讓
「在破壞中獲得滿足感」變得格外簡單,
玩家們最鍾愛的破壞方式就是切割:
沙粒之間的粘性讓切割過程格外治癒,一刀切下薄薄一片,沙塊聚而不散,彷彿正在加工一件藝術品:
如果顏色眾多,效果更佳,就像正在切開一片彩虹:
使用獨特的工具能刮出一些特殊的圖形:
網球拍輕輕一按,如同細胞分裂,太空沙瞬間千瘡百孔:
更高級一些的玩法是製作更精緻的沙雕,
然後再摧毀,成
就感加倍。
而且這些沙雕作品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善用模具就能DIY出很多花樣,例如用專用模具製作沙雕版的
樂高積木:
然後積木拼出一台沙雕照相機,最後一刀下去將其剁成碎片。
只要腦洞夠大,能想出的太空沙解壓方式其實還有很多。你可以做出一盆西瓜,然後
用勺子輕輕挖出果球:
攤一塊柿子餅,不斷的插孔:
或者把太空沙放入香腸狀容器,然後噴射出去......
還有網友將自己摧毀作品的視頻倒放,結果意外的有趣,太空沙如同海浪在他手間翻滾,
最後恢復原狀形成一座堡壘。
當然也有大神研製出了如何在家中自己DIY太空沙:首先去海邊沙灘表層下收集足量的沙子。
然後連續用淡水對沙子進行清理,去除大塊的雜質、植物根莖。
清洗好後就等著晾乾,兩天後濕沙就變成了顆粒分明的細沙,至此,
太空沙的製作已經完成了98%
。
然後是複雜的2%。調料是膠水大量,洗手液少許,可食用色素要比洗手液少一半,比重大概是這樣:
將色素攪拌均勻後,開始上關鍵調料,分別是一小坨洗髮水,滴眼液10滴左右,料齊後進行大力攪拌,隨著攪拌,調料會越來越粘稠,直至碗中所有調料都凝聚在一起。
接著開始逐漸融合細沙,期間需要來回揉捏:
最終成品的沙子顆粒感較重,而且有一定的粘性,且不粘手。
不過各大YouTube手工達人體驗表示,DIY的太空沙材質和原版質量還是有明顯差距。重點區別在於粘度過低,聚在一起後會逐漸散開,塑形功能上差很多。
(自己DIY的會很鬆散)
所以如果想要體驗一下正宗的太空沙,不如猛戳
下面小程序
試試看,祝你找到滅霸打響指的感覺。


※馬里奧也能喝醉酒?連摔帶滾才能完成最終冒險
※巧克力是如何被磨成菜刀的?其實麵條、鹹魚也能砍瓜切菜
TAG:狂丸 |